arron99

saper

  博客中心 :: 首页 :: 新随笔 :: 联系 :: 聚合  :: 登录 ::
  515 随笔 :: 0 文章 :: 235 评论 :: 0 Trackbacks
Cached @ 2025/4/26 10:57:14Control ASP.skins_cogitation_controls_blogstats_ascx
<2006年11月>
293031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12
3456789

留言簿(2)

随笔档案

文章档案

搜索

最新评论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

Cached @ 2025/4/26 10:57:14Control ASP.skins_cogitation_controls_singlecolumn_ascx

2006年11月18日 #

数据正在变成SOA运动中不断增长的一个部风,很多用户寻求途径能够使得他们的数据也是能够提供服务的,并且供应商正在竞争着提供工具来完成那个功能。Gupta指出“大多数的服务水平协议问题都和数据访问是相关的。”

Anne Thomas Manes,Burton Group的副总裁和研究部主任,说BEA在从过去的几年随着AquaLogic品牌的推出已经完成了一项令人佩服的重制。AquaLogic提供了一个关注于互操作性的组装开发平台。

“当你构建一个面向服务架构的时候,你需要假设它应该是在异构环境下运行的。”Manes说,"所以如果你真的想开始一个同.NET在一起的紧密关系,那么自然的支持ADO.NET才是有意义的。"

Gupta相信使得Java/.NET之间在数据层上的和谐是一种很好的解决这种异构问题的办法。

“在任何的应用程序开发中,70%的时间都是用于了数据访问层”,他说:“我从哪里得到数据? 我如何更新我的数据?一个典型成长起来的企业有成千上万的数据源。一个简单的应用程序至少有14-15个数据源。”

AquaLogic平台将会允许ADO访问,ADO是ActiveX Data Objects的缩写,并且能够在数据源更新数据。更改都回被记录下来,创建查帐索引——那是Gupta建议的——在财经服务行业和政府中有高度规则的特殊数据。

当这也许是BEA增加支持的的第一个微软标准,Manes指出公司已经逐渐的向微软靠近有好几个月了。

首先它已经在去年的八月份获得了portal供应商Plumtree Software,Manes指出,这些portal通常是部署在ASP.NET的设置中,这就把很多的关于如何开发.NET相关的东西带到了BEA的麾下。

在这个月初,BEA购买了商务处理管理供应商Fuego,Fuego也是在.NET环境中发展很久了的一个公司。

“BEA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东西涉及到了微软” Manes说:“那是他真正的想使得AquaLogic成为一个Web services平台所应该做的。”

posted @ 2006-11-18 22:00 arron99 阅读(843) | 评论 (1)编辑 收藏

 

事隔三年,WS-Policy,曾被认为是能够提供SOA中所要求的松耦合的Web services规范,最终在上周三下午在W3C找到了标准体的归宿。

W3C正式的接受了WS-Policy 规范的提交者——IBM, Microsoft, SAP AG, BEA Systems Inc., Sonic Software Corp. 和 VeriSign Inc.——所提交的规范,现在需要开始的工作就是把规范变成一个完整的标准。

“这不仅仅对于WS-Policy是一个极大的前进,同时对于一般的Web services规范也是向前迈进的一大步。” IBM 软件标准的副总裁Karla Norsworthy说:“WS-Policy是一个关键的使能者,是一个可以在部署时刻提供灵活性的框架。”

这个规范是设计来允许安全的策略的,消息和事务的能够在Web services应用程序之上的策略层被设置,从而这些考虑不需要由开发者编写,她说。

SAP的标准架构师David Burdett提供了一些例子。

“在安全上,你需要知道你是否需要对一个消息进行加密。”他说:“你会愿意在一个服务的策略中记录下这些。 为了提供可靠的消息传递,你需要知道在你假定一个消息没有发送以前你需要花多少时间来等待。”

由于它对SOA和Web services的重要性,微软的连接系统的程序经理Kyle Young指出,WS-Policy需要得到软件供应商的支持,这些人不是这个标准的作者,而是W3C的成员。他们包括Adobe Systems, CA, Ericsson, IONA Technologies, Layer 7 Technologies, Nokia, Oracle Corp., Ricoh Corp., Systinet, Sun Microsystems, TIBCO Software, 和and webMethods

他说:“它是一个被大家期盼了很久的一个规范,因为它提供了对于我们正在努力的所有的WS-*规范中的一个关键的能力 。”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公司已经超出了“期盼”的程度,特别显著的是Layer 7的CTO, Toufic Boubez,他已经公开的批评了这个规范成为一个标准体的时间太晚了。Boubez说,在缺乏一个策略层的支持的时候,Web services的连接将会导致许多艰难的代码工作,这是和SOA背后的松耦合的原则是相悖的。

onStrategies的首席分析师Tony Baer,把WS-Policy称之为一个:“在如何量化安全和认证在SOA环境中被加强的第一步”。尽管如此,分析师还是指出,它在迈向W3C门阶的步伐还是有点虎头蛇尾。

“这种请况是其他的概念掉到了WS-*概念栈中的一块关键之处,” Baer说:“WS-Policy的重要性是在于,Web services标准都在努力的前进期望能够在概念栈中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从历史上来说,当处理底层的问题的时候,一般会遇到更少的问题,例如通讯协议。但是在更高的层次上,你会和标准化的数据,逻辑,过程和工作流,这个领域总是一个充满隐伏危险的地方。”

尽管有很多批评和对这个标准过程的漫长的等待中,分析师总结说:“任何的在WS-Policy上的舆论都表明至少一些障碍已经被清除了。”

微软的Young 略述到这个过程最后会使得WS-Policy成为一个W3C标准。没有一个作者会冒险的在一个时刻来猜测。

“下一步就是由W3C程序来进行,” 他说:“接下来的就是成立一个工作组。我们现在已经提交了,W3C将会出版一个宪章,然后再数周之内把这个宪章付诸为一个工作组发布出来。然后在工作组内,在它运行起来以后能够使它有效的前进,对此我们充满希望。”

posted @ 2006-11-18 21:59 arron99 阅读(891) | 评论 (0)编辑 收藏

Milinkovich:在许多关键的因素中,其中之一就是Rich Client Platform (RCP),这个技术我们考虑了数年,并在整个业界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认为它是一个构建丰富的客户端应用程序的重要技术,并且它也提供了ISV和企业级IT管理能力,来构建、部署和管理那些运行在浏览器以外但是在一个多平台技术中具有高度可管理性的桌面应用程序。我们看到在过去的几年里面,微软正在花费数亿美元来说服人们应该放弃使用Win32 API 了,并且我们认为RCP应该在每一个试图这样去做的组织的衡量列表里面。

RCP现在在哪里?Milinkovich:它是一个成熟的技术。它同我们的第一天开始就构建的IDE是相同的技术。在数年以前发生的变化是,它被单独的分离出来作为单独的构建。它的版本3.0是可以获得的,这个版本是在2004年作为一个Rich Client Platform的单独构建发布的。所以它已经在业界使用了好些年了。我们将会在这个六月份发布另外一个版本,3.2。所以它是稳定的,成熟的。它同使用来构建Eclipse的技术是一样的。我认为IDE是你可以构建的最为丰富的客户端应用程序之一。所以这说明它必然是能够扩展到非常复杂的用户接口程序的。

ISVs和企业级IT所主张的价值是你可以穿越多平台。其中有趣的一件事情是它并不是仅仅指的在Mac,Linux和Windows上。它也可以是很多的具有Vista但是同时也支持Windows XP 和Windows 2000的ISV。所以它现在是多平台的了,而不是变成和其他公司相对的微软。微软正在试图使得微软本身就成为一个多平台,所以ISV需要关注RCP来让你能够穿越这些不同的维度。

我们还能期待别的什么吗?

Milinkovich:我们一直投入精力在类似ALM和SOA的技术上。那些都是新的项目。SOA仍然需要一些时间来进化和变的成熟起来。它当然是我们期望能够有更多的项目的领域。

同样的,我认为很重要的是应该记住对于我们的商业生态系统的成功我们是很感兴趣的。这并不仅仅是我们在Eclipse上构建的项目,它也是所有的令人感兴趣和具有创新的产品构建的平台。我们希望能够看到越来越多的这些项目的出现。

你怎么看待Ajax适应Eclipser的?并且它真的是适合Eclipse的吗?

Milinkovich:是的是的。在Eclipse适应Ajax上很明显的一点就是,我们正在构建这样的工具。我们想要为许多不同的语言和平台提供一个 Eclipse的开源工具平台,并且Ajax的流行使得这个需要很明显了。

你们有其他的Ajax相关的项目吗?

Milinkovich:在提供Ajax的框架和客户端运行时方面,我们的确有一个新的项目的提议,称之为RAP,Rich Ajax Platform,所以这让我们在Ajax框架更加深入了。它为Ajax所带来的,并不是只它本身,而是一个丰富的构建模型和具有插件的可扩展模型,它把这些概念带给了Ajax。我觉得那真的是一个伟大的想法。在Ajax范围内,更大的项目正在逐渐的采用Ajax。我认为这些想法对于这种趋势是很重要的。

自从2005年大会你们对Eclipse的评价是什么?

Milinkovich:我们认为去年是Eclipse的关键的一年,因为去年我们大概有六个新的伙伴采用了Eclipse。 BEA, Borland, Sybase, Computer Associates, Scapa, 和 Wind River.。Eclipse作为一个为供应商控制的机构的存在为业界所知道,我觉得很显然的那就是这个重要的时刻,而在这个机构里面,他们可以参与进来在一个特定的领域进行开源的开发。 并且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可以看见在我们在Eclipse上和参与到Eclipse的多样性上的项目数量增长了起来。去年我们有超过200项交付的Eclipse项目。我们现在在Eclipse上有60多个项目。并且这也保持一种稳定的增长趋势。

posted @ 2006-11-18 21:59 arron99 阅读(991) | 评论 (0)编辑 收藏

2006年11月2日在上海,11月7日在北京召开的IDC亚太区IT架构前景论坛提出了最新思路。会上,IDC全球资深分析师与业内主流厂商代表、最终用户代表一起,围绕虚拟技术和SOA如何帮助构建有利于IT整合与标准化的高度灵活系统,最终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题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探讨。

IDC全球研究副总裁兼总经理Vernon Turner、IDC全球企业用户组项目总监John Humphreys、IDC中国副总经理暨业务发展总监万宁、IDC中国软件与服务部研究主管经理韩国华,以及来自英特尔、Citrix Systems、IBM、VMware、Avaya、Egenera公司的演讲嘉宾一起,从不同的角度,与到会来宾就有关SOA发展前景、虚拟技术的业界趋势、以及如何将企业业务目标与IT目标合二为一等种种问题进行了讨论。与会嘉宾达成了共识:虚拟技术可简化硬件管理,灵活调配计算资源;SOA可拆除传统应用平台上的“座座高墙”,使软件资源更为灵活可用,以数码形式捕捉各种企业能力并使其可用于再配置和再连接,以满足不断变化的企业需求。虚拟技术与SOA联手,可协助构建有利于IT整合与标准化的高度灵活的系统,以实现企业绩效的最优化。结合虚拟技术和SOA的IT架构(InfraVision)将让企业IT资源更为集成,实现IT与业务空前紧密地结合。

posted @ 2006-11-18 21:58 arron99 阅读(888) | 评论 (0)编辑 收藏

 

根据IDC在2006年2月对广泛抽样的美国公司的447位业内人士进行的终端用户调查,采用基于虚拟技术和SOA的IT架构的三大理由是:能最佳利用IT资源,提高企业内业务流程的效率,并支持动态业务环境。反观国内企业,近年来随着业务规模、范围的扩大,其IT架构和系统也日趋复杂。多年以来,许多企业用各自的方法试图解析现有系统,却因此陷入了“应急凑合”式的恶性循环。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把IT和业务结合起来呢?记者就此采访了IDC全球研究副总裁兼总经理Vernon Turner。

Vernon Turner认为,中国已经出现SOA和虚拟化技术标准。虽然这些标准都是其他国家开发出来的,再传到中国,但中国企业完全有可能把它们用来做早期的研究和开发,然后再慢慢深入到整个SOA业务的开发和应用当中。包括IT硬件及网络,应用形式和应用模块形式等等。

Vernon Turner说,SOA与虚拟化技术是相辅相成的,应该共同发展。即使所有基础设施都用上了虚拟化技术,虚拟化了,但如果技术编写等仍是传统方式,两者就会脱节。

目前,全球已有很多大公司开始了SOA的应用。如数据库公司SAP、甲骨文以及微软,当他们来到市场时,就是基于交互技术。而另外一些公司如IBM、惠普等,是早期使用SOA的一批。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发展得很好。所以,SOA和虚拟化技术越早使用,越有利于中国企业的发展。

那么如何在中国构建一个有助于IT与业务结合一致的架构?Vernon Turner认为这和SOA市场成熟度有关。具体情况应该具体分析。对中国来说,SOA市场仍处在教育阶段。大部分的人,持的是观望态度。所以,我们具体要做的是,教育中国企业的IT部门,让他们都有一个概念。知道SOA到底是什么,虚拟化又是什么,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至于如何开始构建这么一个架构呢,Vernon Turner的看法是关键要找准适合SOA的各个行业。

首先是大企业大公司,应该最先抓住SOA。因为它的财政、预算等都十分庞大。如电信通讯行业,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包括用户注册量,政策,整个市场环境的影响等;而金融行业,存款等编写仍十分困难,也非常需要这么一个架构来起指导作用。

其次是普通的中小企业。在一年前,或许SOA还只能被操纵在大企业手里,因为中小企业缺乏基础实力,对技术要求不高。但如今,随着竞争的激烈,业务的广泛等,中小企业对技术越来越迫切的需要会成为SOA业务的又一大亮点。

当然,很多人会对此表示怀疑,Vernon Turner说,因为SOA还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成本。在中国,成本可以直接决定一个大企业或者中小企业会不会和能不能抓住这个架构。太高的成本也会直接决定SOA能否在中国发展和壮大起来。但他认为有很多解决途径。

第一,SOA的成本可以分散一部分让零售商和客户来承担。

第二,中小企业可以部分负担成本。SOA和虚拟化结合,并没有触及到多么庞大的技术。中小企业只需用到零售商提供的技术组合,再按照自己的实际需要调整。比如,特定的桌面技术只针对特定目标,而非普通用户,中小企业可以只花相对较少的成本使用到适合他们的新的桌面技术。而这个桌面技术会让他们发现很多优势。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花少的钱收获多。

第三,要降低成本的方式十分多。如思杰公司新推出的降低成本技术。

posted @ 2006-11-18 21:37 arron99 阅读(820) | 评论 (0)编辑 收藏

全球范围内,服务导向架构(SOA)正成为未来企业软件架构的趋势。《信息周刊》和埃森哲公司通过对中国上千家企业机构的问卷调查,了解在商业科技推动企业竞争力及商业创新的背景下,中国企业部署SOA的现状和未来的趋势。

 

基础应用

被调查企业中,拥有SOA应用的企业占8.8%,在大中型企业中,这个比例是10%。四分之三的被调查企业未对SOA采取任何行动。然而在较早开始SOA部署的企业中,60%的大中型企业和超过一半的小型企业都表示他们将增加在SOA上的投入。数据表明尽管SOA在中国尚处于应用启蒙阶段,但企业在SOA上的投入却在快速增加。

91.2%的被调查小企业与76.9%的大中型企业缺乏有效的应用系统管理制度,所有被调查企业中,仅有15.5%企业拥有比较完善的应用管理制度。

在已经或计划部署SOA的企业中,四分之一已经开始有限部署EDI、XML、Ws*、SOAP>、UDDI、BPEL、BPMN等SOA基础技术,但主要集中在大中型企业。

SOA部署

在了解SOA的被调查企业中,有80.9%的企业表示将采取积极态度部署SOA。

已经或计划部署SOA的被调查企业,既包括大中型企业也涉及规模较小的企业,这反映出是否部署SOA与企业规模的联系不大,同时也表明通过部署SOA,小企业可以缩小和大型企业之间的差距。

商业智能(8.1%)、客户关系管理(7.6%)、供应链管理(7.4%)等系统是基于SOA开发新应用的优先选择。以上数据都表明SOA的部署主要集中在渠道管理,特别是客户管理。

预算和投资回报

在已经或计划部署SOA的被调查企业中,三分之二的被调查企业的SOA预算在100万元RMB以下。数据表示较早开始SOA部署的这些企业已经意识到部署SOA并不是简单的购买产品,而是通过一定的投入进行组织的深刻变革以获得最大的利益。54.3%的企业的SOA预算在50万元RMB以下,这些投入较小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基于SOA的测试项目。

对于部署SOA不能达到预期的原因,调查的反馈显示了企业对此的不同看法。56.3%的被调查企业认为,技术/产品不成熟是导致SOA应用达不到预期的主要因素。而同时大多数企业并不认为技术问题是部署SOA的最大障碍,业务流程没有完全准备好才是关键。这种认识上的差异可能与不同企业扮演的角色不同有关。

在对SOA感兴趣的被调查企业中,73.7%的企业计划在未来两年内部署SOA。数据证明企业已经意识到开始部署SOA的必要性,同时可以预计未来1-2年,SOA在中国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价值和障碍

88.8%的被调查企业优先认可SOA的商业价值。参与调查的大中型企业中,分别有43.1%和44.6%期望通过部署SOA促进企业的业务发展及流程优化。只有12.3%的大中型企业认为SOA的价值主要是技术创新。以上数据表明部署SOA是一项业务驱动的组织变革,而不是技术驱动成本削减。

整合现有应用系统(40.6%)以及整合业务流程(38.2%)是企业部署SOA的首要驱动因素。小企业对商业创新比较关注,15.8%的小企业认为,部署SOA是建立新的业务能力的基础。同时,38%的大中型企业也表示,建立新的业务能力是企业部署SOA在未来最重要的驱动因素。调查显示90%可以支持现有业务需求的应用无法满足企业未来的业务发展,这对于未来的变化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量,而SOA,由于其能有效加强现有应用的能力,被视为在这方面投入的优先选择。

中国企业部署SOA的主要困难除了在于流程再造的准备不充分(42%)以及无法明确SOA的商业价值(41.9%),44%的大中型企业还强调了与管理层沟通的困难。

策略

在SOA实施的不同着手点中,28.7%的被调查企业选择测试单个SOA应用、33.8%选择基于SOA的系统及信息集成、19.3%选择基于SOA的部门内部自动化、13.4%选择跨部门的SOA应用、4.8%选择基于SOA的合作伙伴产业链。对于如何部署SOA的分歧意见显示SOA的部署并没有统一的方法,有些企业可能通过业务流程的驱动来实现,而另一些企业则可能通过对技术的集中变革实现。因此,一张清晰的,为企业量身订制的SOA部署路线图将是避免投资浪费的最佳选择。

四分之三的被调查企业希望在部署SOA过程中借助外部资源。(信息周刊)

posted @ 2006-11-18 21:14 arron99 阅读(861) | 评论 (1)编辑 收藏

公司所开发的软件架构是在SOA普及之前几年的面向服务架构。该公司拥有的所有管理软件都是以服务来架构的:就像在SOA业界中所有服务都有明确的用户界面一样,其软件中有一种服务定义语言。每一种服务封装并抽取实现服务的方法。遗留软件系统能通过封装被整合进这个联结较为松散的服务之中。

据Wassenberg说, UXcomm 直接将其管理软件销售给设备、软件系统制造商,然后制造商再将其直接整合入他们所建立的硬件应用系统以适合相应企业的硬件基础设施。在逐步实现SOA的过程中需要让厂商在现有的管理系统基础上将其产品更多的整合起来以适应外界的变化和需求。SOA 也能让uXcomm利用新兴潮流、开放资源。

他还表示,在系统管理行业中有一些好的开放性的技术资源可以利用,除此以外来自不同供应商的各种商务软件也可以成为资源。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某种意义上就成为了SOA式的管理联结,将CA, Tivoli与HP开放界面连接起来。通过这种SOA方案,所有拥有合理界面的软件,不管是API也好,protocol界面也好,我们都能进行改编,封装并创建新的服务与之相互作用。

随着SOA其他方面的发展,系统管理出现一种新的标准, 即由分布式管理任务组(DMTF)开发的WS-Management,Wassenberg将之简称为WS-Man。

目前,在系统管理行业中出现了一股创建面向服务的管理协议的推动力。WS-Man是在SOA顶层运行, 规定了以XML为基础的信息,可以定义句子构造、语义并且在系统管理行业中广泛运用使SOA易于管理。因此,支持WS-Man协议的设备将拥有一个面向服务管理界面。而根据用户和设备的不同,各种方案就能通过整合这些松散联接的服务建立起来。

最后,Wassenberg表示uXcomm正在与顶级供应商在系统管理空间中合作,以实现面向服务架构管理方案。
posted @ 2006-11-18 21:04 arron99 阅读(849) | 评论 (0)编辑 收藏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如期来到51CTO专家在线访谈。到目前为止,专家在线访谈已经和多家重量级公司的重要领导进行了密切交谈,帮助网友解决许多实际问题。我们今天也非常荣幸的请来了SAP(中国)副总裁蒋歆先生,和大家畅谈“参加SAP顾问学院计划 成就钻石人生”。
现在可谓认证满天飞,许多人都是左手一张某某认证,右手一张某某认证,同时具备好几个认证的人大有人在。当大家都有认证,认证就变得不稀奇的时候,这纸认证也就没法帮你找到满意工作。但是我们面对越来越大的生活压力和挑战,怎么样找到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的道路呢?怎么样找到一个炙手可热的认证呢?怎么样在职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呢?我们将在这次访谈中为您解答。
在我们开始访谈之前,我们还要向各位在线的朋友提个醒,大家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在线聊天室提出来,我会将请蒋总进行实时解答。

主持人: 蒋总您好,首先请您向51CTO的网友打声招呼。
蒋歆: 51CTO的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 相比于其他认证,SAP认证对于一些朋友来说还不是很熟悉,请蒋歆先生给详细介绍一下什么是SAP顾问学院计划?
蒋歆: SAP顾问学院是SAP全球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它的学习课程包括培训教材、老师和系统,包括课程练习、案例和讲解等等,都是全球统一规划。由我们德国的产品开发人员、业务的需求调查人员等等,对这些课程进行梳理。这个认证包括25天学习和3个小时的考试,有老师讲解、学生练习、案例项目的模拟、实例。认证考试是直接联机到SAP德国总部的。如果70%的题目都答对了,就证明你具有SAP项目咨询的基本能力,就可以授予SAP全球公认的SAP咨询顾问的认证证书。
SAP认证的价值,可以看看在市场上现在使用SAP软件的公司,特别多!这些公司就是我们SAP的客户,他们会需要一些咨询顾问来帮助他们,根据他们的需求把他们的业务使用到软件当中。这些工作都是由顾问来做的,而且SAP的咨询顾问需要通过SAP的咨询顾问认证,这样保证他们在给客户进行项目实施的时候有一定的质量水准。
posted @ 2006-11-18 21:01 arron99 阅读(988) | 评论 (0)编辑 收藏

现实情况是这样的:现在拿一个SAP的认证顾问,你像东莞华明是全球很有名的,他的副总工作都不要了,就来学SAP课程。而且其实很多人出国花四万八、五万出国还不一定出的去。
蒋歆: 你拿到SAP认证到加拿大移民是有加分的。

posted @ 2006-11-18 21:00 arron99 阅读(971) | 评论 (0)编辑 收藏

薪资水平:一个是SAP在全球包括在中国的一个大致的薪资水平,我想这个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另外因为我在SAP领域有十年的时间了,我在SAP工作近十年,我身边的一些朋友的职业发展经历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个从SAP全球的薪资情况来看,我们现在看到在美国或者包括欧洲,一个具有一些工作经验、项目经验的SAP咨询顾问,他的年薪基本在8万美金到10几万美金之间。比较资深的话可以到10万以上,刚刚通过SAP认证的,可能有一些业务背景,他一开始的薪资是7万到8万美金的情况。在中国的话,如果通过SAP认证,基本上现在的年薪可以达到10万—15万的情况。
如果你有一些项目经验,比如通过两年从事一些项目,而你有一定咨询顾问的技巧。随着项目培养一些跟客户打交道的技巧,做项目管理的技巧,那么这个年薪很可能会达到20万左右。过了三到五年以后,有了更多的项目经验,而且在某一个行业或者对某一个模块,因为SAP有很多的应用模块,你在某一个行业或者某一个模块做得比较资深,基本上你的年薪是在50、60万。我们现在有一些资深的自由职业者,一般来说一天可以收客户6000~8000块钱每天。这样就比较自由了,他可以选择自己什么时候到一个项目里去做,然后选择什么时候休息。所以很多人说我今年只工作100天。
第二点,我说一下关于我身边的一些例子。我曾经有一些朋友,当初还有一些从事SAP的人。哪怕在六年之前这个人还不是学SAP的,然后有些朋友可能受我的一些影响,因为我和他们接触的时候,我经常和他们谈企业信息化,说SAP是一个很好的公司,SAP也是一个很好的产业。他们就接触了一些初浅的SAP知识。有一个朋友到了美国,他说正好美国的一些小公司招SAP的咨询顾问,那个时候他就先参加了一个SAP在美国的认证,然后又做了一些项目。他在两年之后到了毕博,现在又到了IBM,他现在的薪资已经达到了12万美金。
蒋歆: 在中国的话,其实还有一些朋友,他们通过SAP的项目培训之后,现在有一些很好的项目去做自由职业者,基本上一天的税后也可以拿到3000—3500的水平。当然做自由职业者有一定的风险,所以很多人还是愿意在一个顾问公司里面做。
posted @ 2006-11-18 20:59 arron99 阅读(1130) | 评论 (0)编辑 收藏

SAP顾问学院是分很多模块SAP的顾问学院不是一个单一的课程。比如说像现在市场上流行的MBA、EMBA,它是单一的。像SAP顾问学院是分很多模块的,比如我们常常提到的MM物料管理,还有FI财务会计、CO管理会计,所以它在不同的管理层面是有不同的应用模块给大家。
蒋歆: 所以,作为一个顾问学院想要参加的人员,第一个基本条件是他要有一定的英文基础,你的英文一般来说要通过国家四级,基本上要有本科学历。你最好还要有一定的业务基础,就是做过物流管理的内容,销售管理的内容,或者做过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内容,就是说你有业务经验。或者是你企业信息化方面有一定的经验,你可能参与一些软件开发的业务。因为你做软件开发其实对业务流程也要有一些了解。所以你对信息化如果有所了解的话,也是一个基本条件,要懂得什么是企业信息化。用一个软件产品到底对企业有什么帮助,最好有这些方面的基础。
另外,我们希望这些学员有一定的交流基础。因为你要去做咨询顾问的话,基本上我们说不管以后你是做外部咨询顾问的话,所谓外部咨询顾问是要参加到外面的公司里面去。还有内部咨询顾问,比如西安杨森,他有很强的内部管理团队。有的时候作为SAP认证顾问的话,可以到一些我们的客户里面作为内部的项目成员。对于这些内部项目成员他负责的很多方面要和内部的业务人员进行沟通,所以一定要有业务方面的沟通技巧。
posted @ 2006-11-18 20:59 arron99 阅读(991) | 评论 (1)编辑 收藏

SAP顾问学院培训里面有两个部分,一个是管理方面的业务流程,还有一个是做项目管理方面的技巧。作为一个SAP顾问的话,他去做咨询,他会和不同的客户打交道,从不同的客户当中会学到很多业内的管理方式,其实每一次做项目都是一次学习的过程。这就像我前面谈到的,像老中医看病一样。每一次做项目都是经验管理的积累。所以你做的项目越多,你从事SAP的项目时间越长,你被淘汰的机会就越小。

蒋歆: 我想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我学SAP是我多学几个模块好呢?还是说我学了一个模块以后慢慢深入下去。是这样的,SAP是一个集成的管理软件系统,也就是说它的物料管理,和财务管理是密不可分的。作为一个真正的资深的SAP顾问,他至少要对两个以上的模块精通。很可能一个是后勤模块,一个可能是财务模块。基本上作为一个资深的SAP顾问,至少要对两个以上的模块精通。
在这个基础之上,如果你能够了解一个行业,比如说石油行业或者是高科技行业。一说高科技行业我的销售流程是怎么管理的,我的渠道管理是怎么样做的。那个时候你不单单有了对SAP产品模块很了解,而且你对这个行业流程很了解。那个时候你就是市场上炙手可得的人才。
蒋歆: 所以我建议,你要往资深发展的话,光了解一个模块是有局限的,所以你必须要了解两个以上的模块,而且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针对一个应用功能,针对一个行业深入下去。

posted @ 2006-11-18 20:59 arron99 阅读(1020) | 评论 (1)编辑 收藏

SAP顾问学院是SAP全球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它的学习课程包括培训教材、老师和系统,包括课程练习、案例和讲解等等,都是全球统一规划。由我们德国的产品开发人员、业务的需求调查人员等等,对这些课程进行梳理。这个认证包括25天学习和3个小时的考试,有老师讲解、学生练习、案例项目的模拟、实例。认证考试是直接联机到SAP德国总部的。如果70%的题目都答对了,就证明你具有SAP项目咨询的基本能力,就可以授予SAP全球公认的SAP咨询顾问的认证证书。
SAP认证的价值,可以看看在市场上现在使用SAP软件的公司,特别多!这些公司就是我们SAP的客户,他们会需要一些咨询顾问来帮助他们,根据他们的需求把他们的业务使用到软件当中。这些工作都是由顾问来做的,而且SAP的咨询顾问需要通过SAP的咨询顾问认证,这样保证他们在给客户进行项目实施的时候有一定的质量水准。
posted @ 2006-11-18 20:58 arron99 阅读(991) | 评论 (1)编辑 收藏

蒋歆先生于1997年3月由西门子公司加入SAP中国公司,98年初任SAP合作中心经理,负责SAP在中国的合作伙伴业务,向客户提供集成的应用解决方案。1999年开始就任SAP大中国区客户支持经理,负责整个大陆和香港地区的客户支持工作。2000年SAP大中国区的客户满意度位居整个亚洲区第一位。2001年5月任SAP中国业务拓展总监,负责CRM,HR和NetWeaver等解决方案在中国的应用。2005年负责包括ERP,SCM在内的跨行业解决方案。2006年2月蒋歆先生任SAP中国区副总裁主要负责教育培训服务部,负责在中国地区的对客户,合作伙伴及相关培训市场的业务。

蒋歆先生曾负责和参与SAP在福建安装,一汽大众,奇瑞汽车,国通电信,上广电等CRM项目的系统设计和实施;并协助一汽大众成立了中国第一家SAP客户合作中心,以促进客户深入挖掘信息系统的使用价值。

蒋歆先生具有丰富的业务和技术背景,在职业生涯中接触了从市场,售前到销售和服务的业务环境,积累了丰富的服务客户,激励人才,团队合作和业务拓展的经验;企业应用方面专长于CRM策略流程和企业总体战略与内部管理的整合,是SAP认证的“财务管理”, “销售和分销”, “人力资源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和咨询顾问。现为Greater China CRM协会的资深咨询顾问。蒋歆先生一直致力于企业商业信息运作,其有关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文章曾得到多种媒体的发表。

posted @ 2006-11-18 20:56 arron99 阅读(986) | 评论 (0)编辑 收藏

 从一种意义上,sap(中国)副总裁蒋歆是我的老朋友了。9月15日的访谈,让我和他有了五年来第一次直接接触的印象。

    和蒋歆认识其实已经好几年了——2001年我在《中国计算机用户》周刊担任编辑记者时,因为负责erp/crm等方面的应用,和时任sap中国区crm业务拓展总监的蒋歆常有联系。印象中当时的蒋歆身材魁梧,性格爽朗;但说起工作来非常细致,无论是技术还是应用,都能娓娓道来。尤其是crm方面,蒋歆可以说是一个专家,屡有佳作——作为责任编辑,蒋歆的文章是让人很舒服的那种。 

    2002年,我转战《网管员世界》月刊,因为业务联系不多,和蒋歆也未再联系。然而一个月之前,记者告诉我,邀请到了sap(中国)副总裁蒋歆参加51cto专家在线访谈,我立即求证,此蒋歆是否彼蒋歆——答案很快明确,照片上那张笑脸,和五年前似乎没有什么改变。 

    9月15日中午,预定14:00开始的在线访谈还有将近半个小时,蒋歆电话说已经来到楼下。未等出门迎接,蒋歆已经走进办公室。看到我他先是一愣,等我报上姓名,他马上握住我的手,说出我当时的情况,而且要求我将“蒋总”的称呼改为“蒋歆”——和五年前的坦诚毫无二致。 

    如果说五年改变了什么,我的印象中,除了有点瘦了之外,也许因为身分的不同,蒋歆似乎谨慎了些。但是随着话题逐步深入,蒋歆对业务的熟悉和上佳的口才逐步体现。 

    例如谈到sap的市场情况,他举例说从午餐的康师傅方便面,到楼下的三菱电梯,和桌子上的雀巢和娃哈哈矿泉水,这些企业都是sap的客户。在聊天室中,这种信手拈来的举证,远比大段大段的论述有力得多。 

    谈到sap的发展,蒋歆特别强调,和许多企业有所不同,sap的发展更像老中医看病——随着与客户合作的经验增多,自身的实力和逐步增强,为用户的服务价值也更多。至于sap的前景,蒋歆则没有直接回答,只是笑着说:1997年他刚刚加入的sap的时候,公司一个咨询顾问告诉他,sap应该还能做三年。 

    自信是蒋歆一直以来的特色,这一点五年之后让我印象更加深刻。在临近结束的时候,蒋歆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他觉得现在许多社会上许多mba和emba证书还不如sap证书的价值高。说这些话时,在蒋歆的笑容后面,我同时看到了他的自信和自豪。 

posted @ 2006-11-18 20:54 arron99 阅读(1112) | 评论 (0)编辑 收藏

日前,蒋歆在接受51CTO专访的时候,这样形容SAP认证,他说:“这就像老中医给人家看病,你积累的经验更多,给人看病的经验就越多。”

SAP顾问学院培训里面有两个部分,一个是管理方面的业务流程,还有一个是做项目管理方面的技巧。作为一个SAP顾问的话,他去做咨询,他会和不同的客户打交道,从不同的客户当中会学到很多业内的管理方式,其实每一次做项目都是一次学习的过程。这就像我前面谈到的,像老中医看病一样。每一次做项目都是经验管理的积累。所以你做的项目越多,你从事SAP的项目时间越长,你被淘汰的机会就越小。

蒋歆: 我想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我学SAP是我多学几个模块好呢?还是说我学了一个模块以后慢慢深入下去。是这样的,SAP是一个集成的管理软件系统,也就是说它的物料管理,和财务管理是密不可分的。作为一个真正的资深的SAP顾问,他至少要对两个以上的模块精通。很可能一个是后勤模块,一个可能是财务模块。基本上作为一个资深的SAP顾问,至少要对两个以上的模块精通。

在这个基础之上,如果你能够了解一个行业,比如说石油行业或者是高科技行业。一说高科技行业我的销售流程是怎么管理的,我的渠道管理是怎么样做的。那个时候你不单单有了对SAP产品模块很了解,而且你对这个行业流程很了解。那个时候你就是市场上炙手可得的人才。

蒋歆: 所以我建议,你要往资深发展的话,光了解一个模块是有局限的,所以你必须要了解两个以上的模块,而且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针对一个应用功能,针对一个行业深入下去。

posted @ 2006-11-18 20:53 arron99 阅读(1059) | 评论 (0)编辑 收藏

随着SAP顾问学院计划的逐步展开,SAP顾问的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现在大家关心更多的问题是我能成为一名SAP顾问吗?SAP咨询顾问的职业发展是怎样的?SAP深圳公开课上一位资深讲师的感受或许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她说刚学完SAP课程的时候,你会很深切的感觉到SAP是一个博大精深的领域,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每一个东西都非常值得思考,搜集的资料、上课的笔记本每一个知识点都要想记住,但实际上这么多的知识点是没有办法都记住的。真正到了项目实施的时候,你最希望的是有一个有经验的顾问能在你身边,能随时帮你“兜着”,这时候的你其实是一块海绵,是在吸收人家的经验,但这个时候并不是顾问能力成长最快的时候,能力成长最快的时期是你身边没有任何顾问可以帮你“兜着”,你必须独立完成一个项目的时候,这时的你就必须调动你所有的资源,将课堂上讲的知识和实际需要相结合,当你在客户要求的时间内完成了项目,这个时候你的能力就会得到一个大幅度的提升,你也会有非常大的成就感,而正是这种成就感支持着这么多SAP顾问一路走过来。

对于SAP咨询顾问的成就感,这位讲师是这么形容的“SAP顾问的成就感是一个无法用形容词来表达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是当你病的爬不起来的时候,有客户给你电话,说有一个十分紧急的项目要你马上解决,当你见到程序时,你可以立刻忘掉所有的病痛,投入到项目中去,当你解决完时,你才感觉到整个人象虚脱一样,但是你会觉得很开心,很有成就感。”但是她也强调做外部顾问是很辛苦,“在你没有家庭之前,你或许会觉得能天天出差,能到处玩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但一旦你有了家庭,你就会觉得长时间在外面出差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象一般在大公司的顾问都是2个星期才回家一次,有人统计过,一年只有40几天能和家人在一起。”

一般来说,如果你有几年SAP顾问工作经验,你就有很多的选择,你可以到外企去做内部顾问,有许多外企内部顾问的工资甚至高于四大咨询公司的顾问,或者成为资深的自由职业者,你可以选择自己什么时候做项目,什么时候休息;如果你的英语交流能力OK,你还可以选择技术移民。

其实当你有几年SAP工作经验的时候,就算你自己不想,猎头公司的人都会不停的打电话问你,要不要做项目,想不想做那个项目,做SAP的顾问,根本就不用担心职业生涯发展的问题,就像SAP(中国)副总裁蒋歆接受51CTO访谈的时候说的一句话:“SAP象老中医,越老越值钱。”

posted @ 2006-11-18 20:51 arron99 阅读(1749) | 评论 (2)编辑 收藏

众所周知,mySAP ERP是一个集成性很强的软件,不仅实现了员工、合作伙伴、客户及供应商之间的密切合作,更将企业内外不同的客户、业务流程以及数据信息链接在一起,从而产生不可比拟的工作效率。那么企业要上ERP,ERP实施项目进度怎么安排,项目实施架构要如何搭建,什么样的配置才能高效率的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这些都是SAP项目经理需要考虑的问题,面对ERP项目实施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许多项目管理经理常常会觉得无从下手。为帮助企业顺利实施ERP,提高工作效率,SAP(中国)培训部特推出mySAP ERP-Integrated Business Processes即mySAP ERP集成业务流程课程。

该课程涵盖了 mySAP ERP 中所有核心业务流程和 SAP BI 和 SAP SEM,非常适合项目管理经理,解决方案架构师和有一定项目经验的想了解ERP解决方案全貌的咨询顾问来学习。通过学习,学员会对 mySAP ERP 的财务、销售、采购、客户关系管理、生产和物料需求计划、成本管理、服务和人力资源等各个模块之间的集成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还对ERP项目的决策,架构和优化有一个很好的判断力,对自己与客户高层进行业务和管理层面的有效沟通能力,项目推动能力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都有一个较大的提升。

posted @ 2006-11-18 20:51 arron99 阅读(961) | 评论 (0)编辑 收藏

毕业已经4个多月的,在大学里没有学到非常实用的知识,出了校门才知道在这个知识的社会没有一门实用的技术和知识真是寸步难行,初进一家公司,需要用java开发,对编程不是很精通的开始了我的java学习。在网上搜索蔡学镛老师的《JAVA夜未眠》道, 这时候才知道自己的知识是多么的贫乏,自己在大学里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开始了自己的第一个Blog,希望对自己以后的java学习有所帮助,也谢谢所有在网上对我帮助的网友们,虽然我们素不相识,素未谋面。我会努力的!
posted @ 2006-11-18 17:28 arron99 阅读(897) | 评论 (0)编辑 收藏

据新京报报道:在状告黄健中、于敏、张纪中三名导演侵犯名誉权终审败诉后,女演员张钰多次向媒体表示,要拿出证据揭露影视圈“黑幕”。昨日,在海淀区民宝火锅城(“录音带事件”中张钰、小霞和黄健中吃饭的地方),张钰拿出4份“保证书”、20多盘录像带和录音带,以证实其所说影视圈“黑幕”的真实性。除了导演黄健中,张钰此次目标所指,涉及众多影视界人士。我现在特别理解张钰,因为性丑闻事件,她得罪了很多影视圈里的导演、制片人等等,以至于张纪中曾号召所有导演都不要给张钰拍戏的机会。虽然张钰状告黄健中、于敏、张纪中三名导演侵犯名誉权的官司落败,但并不意味着某些性丑闻没有发生过。报道中说:张钰拿出4份“保证书”、20多盘录像带和录音带,以证实其所说影视圈“黑幕”的真实性。其实,不用张钰拿出来这些证据,影视圈的性丑闻也是不同程度存在的。而张钰之所以要拿出证据来证明影视圈的黑幕,她也是被逼无奈。因为,张钰跟很多名导名演上了床,包括在电视剧《还珠格格》和《康熙微服私访记》中出演过角色的两名中年男演员,这些人当中只有一名副导演给她安排了角色,其他的则是“白玩”。 张钰是个成年人,她和导演、演员上床的目的性很强,就是

posted @ 2006-11-18 17:27 arron99 阅读(5301) | 评论 (5)编辑 收藏

前几期我们介绍了一些程序员的创业经历,从不同侧面展示了中国开发人员的智慧和创新。今天我们给大家带来的是一位以销售起步,后来移民加拿大的程序员的一段经历。他能够静下心来做出了独立知识产权的JDO产品实现,的确是非常了不起。尤其在现在的大形式下,全球技术越来越趋向同步,如何从中寻找到程序员发展和创业的契机,本文将给你一个代表性的案例。相信随着世界技术的进步,基于统一标准的产品实现成为了中国软件技术赶超世界水平,进入国际市场的途径。
1995年我从大学毕业,当时是市场经济开放不久,一派全民皆商的景象。我也很快从技术职位转向了销售,还是当年公司的最佳销售奖呢。而一次偶然参加的移民讲座带来了一张加拿大绿卡,为了看看外面的世界,1999年我踏上了枫叶国的土地。
当时正赶上了网络热潮,凭着上学时有过一点基础,再加上原来就职的公司曾是SUN的代理商,也接触过JDK方面的知识。因此,尽管我之前没有真正从事过开发,但还是在一家小公司找到了一份Java程序员的工作,也正式开始了我的程序员生涯。中国人的聪明和勤奋很快使我成为公司的主力,并负责公司第一个J2EE项目的开发。必须承认当时根本不知道如何写正规的代码,完全是牛仔程序员的风格,项目最后能运行实在是很有些运气的成分。戏剧性的是多年后还巧遇一位当年接手我的代码的同事,很是臭骂了我一顿。
第二家公司是我程序员生涯一个转折点。记得面试经历也颇具戏剧性:我第一次被问玩不玩电脑游戏,我也老实回答玩“红色警戒”。更好玩的是在做测试题目的时候,我突然发现犯了一个非常幼稚的错误,不由自主地骂了一声“sh*t”。后来他们告诉我就因这句粗话,我歪打正着加入了加拿大第一个XP开发团队。这个团队的的领导集体全部来之IBM原来写Websphere一个Team。这些人工作很随意,穿着拖鞋,下班就玩游戏,让我非常惊讶。公司的开发用的是XP(敏捷编程),习惯了UP过程和按照详细开发的我第一次拿到上面只有3句话的user story卡的时候直发愣。而敏捷开发的结对编程在开始的时候也实在不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想象一下,两个陌生人用同一个键盘一起工作,还要交流和讨论,非常累。为了尽快建立起互信和默契,整个团队每天中午和下班都一起玩30分钟的电脑游戏CounterStrike,很快,兄弟连般的战斗情意就在团队间建立起来了。三个月后,整个开发团队就开始默契和高效地运行起来。在XP团队开发中,一个最显著的体验就是工作有平稳的节奏感。这10个月的XP开发经历,让我不但从伙伴们身上学到了丰富的知识,更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合作开发,我也从一个学徒成为合格的Java程序员。
后来,我到了一家新公司,负责产品中JMX框架的设计开发。我还是沿用了原来的XP方法,其实当时也没有意识到这种方法有多好,只是习惯了。开发进行了六个月,我发现每到一个里程碑发布的时候,所有人都需要加班加点的工作,而我却可以准时上下班。我自己和上司都对这样的效率非常惊讶。于是我开始主动研究我的方法和其他人有什么不同。后来发现原来别人不写单元测试等等显著的区别。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我从一个XP的被动执行者成为一个believer。
为了让更多的国内同行分享XP开发的乐趣,我们几个朋友做了一个宣传敏捷编程的网站,这就是www.chinaxp.org 一方面向国内推广XP的开发方法,同时希望能够依托这样一个网站,做一家咨询公司和外包工作。做咨询,如果没有自己的产品,就与众多的公司很难区分开。于是我们开始开发一些XP工具软件,第一个软件由于技术的原因不是很成功。第二个产品也是现在已开源的测试覆盖工具codespy,虽然做得比较成功,但这个软件太小了,不足以支撑一个公司。不过,codespy的开发涉及很多JVM底层的技术,而这些技术积累在后来JDO开发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2003年,一个很巧的机会,我和几个开发人员一起承接到了一家中国公司的加拿大分公司要开发一套销售系统的项目。项目时间紧逼,为了按时完成,一个开发人员建议使用当时还处在1.0版本的KODO JDO产品。最初,习惯了自己编写SQL的我比较怀疑,担心整个架构架在JDO上,万一出了问题,整个系统就会宕掉。不过后来在队员的极力推荐下,我还是决定采用,我们一边学一边用。采用JDO产品所带来的生产力提高令我非常震惊,系统的代码量少了非常多,也使我们按时优质地完成了这个按常规方法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项目开发完后,在休息期间闲谈时与一位在某研究机构的.NET开发的高手朋友互相交流,提到了JDO给项目开发带来的影响。这位朋友在确认JDO技术和ADO的差别后也大为惊叹,并提出了开发类似产品的想法。这样一个Java程序员和一个.NET程序员作为产品的主力开始实现Liberator JDO产品,很奇妙的组合啊。
当时已经有2个开源JDO产品,一个是Sun的RI,一个是的TJDO。刚开始,我们的想法有些简单,觉得再不济也能把开源产品读一遍学过来吧。但很快我们就发现,JDO的实现非常复杂,底层有很多技术要做,而且开源产品在架构上也有明显的缺陷,于是我们决定自己来从新架构。三个多月的日夜不停,这个产品可以存取第一个对象了,那真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时刻啊。
不过,这时我们两个人也在接下来的架构设计上出现了很严重的分歧,由于想法差距巨大,甚至为此争吵到了要翻脸的地步。后来我们决定五个人分成两批人,各自按照自己的思想来做,于是演变成了一场赌气的比赛。为了获胜,两个团队都昏天黑夜的写。这次赌气对JDO产品的帮助很大,如果没有赌气,我们可能无法坚持下去面对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三个月后,我的架构赢了。回过头来看看那三个月的代码量和破解的那么多技术难点,真有些不敢相信。而赌气比赛的成果就是至今也没有变化的Liberator JDO内核。
JDO产品的主要技术难点在于内存管理和状态管理,而且调试起来很难,很多时候是不规则的出错,除了单元测试的帮助,有时还需要像理论物理学家那样通过非常深入的冥想和思考来了解内存中对象的关系和状态变化。
当时为什么要选择实现JDO的标准呢?我觉得中国软件业和国外的差距是全方位的,而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的经验,知识积累相比差距太大。比如,要做一个O/R Mapping框架,需要实现那些功能,哪些注意事项,没有多年的积累说都说不出来。而现在国际组织所制定的一些技术标准的好处就是告诉我们做一个产品需要做到什么。而如何进行实现这是我们可以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通过实现这样的业界标准,我们就可以在O/R Mapping方面有了丰富的知识积累和沉淀,也就有了对技术标准评价和参与制定的能力。
另外选择JDO也是市场的考虑。目前国内的J2EE中间件市场基本被国外的几大品牌占据,作为中国的开发人员,这不是我们乐意看到的。而JDO是一个很好的进入J2EE市场的切入口,因为:
1.目前国外的J2EE中间件厂商都专注于应用服务器。
2.JDO2所采用的轻量级POJO模型已经是J2EE开发的主流模型. JDO2和EJB3标准的合并也能确保我们的产品能平滑的成为J2EE下一代的主流开发技术。
日前,我们产品发布了业界标准的Torpedo性能测试,获得了很好的成绩,比目前国际上其他中间件产品相比毫不逊色。但目前市场对新的O/R Mapping技术的接受和采用还有一个过程,这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难题。
作为国内中间件市场的一支新军,我们将用优异的产品品质同国际品牌竞争,更打算走出国门,进军亚洲市场。在此也呼吁国内的开发社区关注和使用的我们的中间件,为打造中国自己的国际水准的中间件产品一起努力。
posted @ 2006-11-18 17:20 arron99 阅读(847) | 评论 (1)编辑 收藏

当今,世界上使用Java语言进行软件编程的人员很多,据估计有450多万Java程序员。但是,Java技术(其实现方式)并不“开源”,你搞不明白它的底层技术。因此,Java语言不是国际开源社区的首选语言。但是,今天不同了。

  11月13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经过几个月来的反复思考,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SUN公司终于做出一项重大决定:Java开源。这是什么意思?公布它的源代码?实际上,只说“Java开源”了,是很不够的。那么,Java开源,SUN公司是怎么想的?继续走Solaris的道路,让Java遵守CDDL许可规则?那无疑于把它又放在一个“笼子”里面,让人们只能从外面观看,还是摸不着。SUN公司决心不再搞这种“代码博物馆”。11月13日,SUN公司郑重宣布:Java的实现技术将遵守GPL v2许可规则,开放源代码,如同Linux内核一样。这无疑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历史性进步。SUN公司顺从“民意”,做了这项决定。一项调查表明:76%的被调查者希望Java开源能够遵守GPL规则。有人问SUN公司首席执行官Jonathan Schwarts,为什么不把Java贡献给Apache“合谐架构”(Harmony),允许Java进行私有扩张和嵌入,Johnathan回答说:“FOSS(自由及开源软件)是在不断上涨的浪潮,所有船只将会随之漂浮起来。私有软件公司抱怨这一点,我并不感到奇怪。他们是在与自由(Freedom)对抗”。

  11月13日,当有人问SUN公司的软件执行副总裁Rich Green“Solaris会不会GPL”时,他相当肯定地回答“Maybe”(意思是说,SUN将会周密考虑这一问题)。私有软件公司能够变为真正的开源公司,SUN可能是一个很好的榜样。

  11月8日,Ubuntu奠基人Mark Shuttleworth先生在美国Google园区与SUN公司主席Jonathan Schwarts达成一致:实现开源Java与Ubuntu平台的交叉认证(Cross-Certify)。从此,Ubuntu支持LAMP和J2EE两种软件架构,意义十分重大。

  11月13日,SUN公司的“开源Java”(遵守GPL规则)很快地得到美国自由软件基金会(FSF)主席Richad Stallman的正式认可(Endorse)。但是,SUN公司表示:Java开源遵守GPL v2规则而不是GPL v3。Java开源是否遵守GPL v3规则,还要看今后修改GPLv2规则的事态发展。

  Java开源,遵守GPL规则,说明了许多问题。当今,FOSS(自由及开源软件)是一种发展潮流,任何人不能阻挡。今后,Java实现开源,使得许多笃信“软件私有”的软件公司在进行软件开发时往往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周边都是开源软件(及开源工具库),他们口中却偏偏念叨“软件私有”,这岂不怪哉?将来总有一天,人们会发现,与FOSS战斗是很滑稽的事情。

  回到国内,特别是在我国软件界,Java开源并且遵守GPL v2规则应当算是一件大事。对此,我们应该欢迎。国际开源浪潮也在实实在在地推动着我国软件业的前进,仿佛在一夜之间,我国数十万Java程序员都变成了开源编程语言工具的使用者。今后,LAMP和LAMJJ(Linux+Apache+MySQL+JBOSS+Java)都成了开源软件架构,给用户提供名副其实的开源解决方案。今后,我国广大软件用户除了必须懂得一点点Java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之外,还必须懂得一点GPL(General Public License)规则的基本知识。微软现在已经支持Linux业务(与Novell结盟),因此,我国软件界,特别是软件开发群体,已经绕不开GPL规则,绕不开FOSS概念了。因为,GPL规则是FOSS的基本游戏规则。

posted @ 2006-11-18 17:18 arron99 阅读(808) | 评论 (0)编辑 收藏

InfoQ编辑Obie Fernandez就Rails在企业应用的未来发展特约采访了Rails之父David H. Hansson。访谈内容包括David个人的成功以及他是否认为将来会出现愿意花钱购买Rails的买家。这将为那些致力于从事Rails开发的开发者

[CSDN报道]InfoQ编辑Obie FernandezRails在企业应用的未来发展特约采访了Rails之父David H. Hansson。访谈内容包括David个人的成功以及Rails是否会商业化。这将为那些致力于从事Rails开发的开发者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如DavidRails应用和SOA的看法。

Rails是否有商业计划?

David认为他不会拿Rails进行商业交易,至少从目前来说Rails还不涉及任何商业利益。尽管很多人已找过David,希望能成立Rails公司并愿意投入大量的钱,但是他对这些商业计划毫无兴趣。David并不以Rails开发为生,他只是希望把他作为自己的兴趣来做好Rails

是否使用Rails开发应视情况而定

很多开发经理、开发总监和构架师关心的是Rails能否解决他们实际遇到的问题。对此,David鼓励他们尽量尝试一下。Rails的开发速度很快,开发者很快就可以验证Rails是否适合用于他们自己的工作中。他建议人们可以根据各自公司的产品和项目的文化倾向而决定是否使用Rails。对于那些喜欢采用敏捷开发方法的团队,David觉得可以使用Rails。而对于那些需要经历繁长开发周期的项目,Rails可能不太适合。

Rails是否会成为一颗“银弹”

David说,他相信在某些领域Rails可以成为一颗“银弹”,而且很多时候Rails只是从技术上给开发人员带来帮助。当然,他也希望Rails能在开发思维和方法上产生一些影响。

37 Signals是否用SOA

37 Signals确实用SOA。在他们开发的五个应用程序中,很多都可以实现互操作。例如,他们要实现Writeboard,就通过web-services interfact把它放入BasecampBackpack。因此,Writeboard也被当作来自BasecampBackpack的服务。他们并没有使用WS-*,而只是使用XMLHHTP来实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这种办法来解决。

posted @ 2006-11-18 13:17 arron99 阅读(925) | 评论 (0)编辑 收藏

微软首席执行官鲍尔默日前表示,微软在Web服务押上了“大胆的巨额赌注”,将Web服务看作是未来10年最重要的技术发展。通过推出在线版文字处理和电子表格软件,Google已经入侵了微软的办公软件市场,而微软的Office Live 也进入了在线服务世界。微软今年还在美国推出了名为adCenter的广告销售系统。

微软首席执行官鲍尔默日前表示,微软在Web服务押上了“大胆的巨额赌注”,将Web服务看作是未来10年最重要的技术发展。

但是,微软对Web服务的发展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微软认为,Web服务将与桌面软件“和平共处”,这与Salesforce.com和Google等“软件服务化”倡导者的观点截然不同,它们认为Web服务将取代桌面软件。

鲍尔默在微软的一次股东会议上说,我们认为这一变化将是未来十年最重要的技术发展。微软已经投入巨资扩展了数据中心。

鲍尔默称微软有多种核心业务,并将在线服务部门称作是继桌面软件、服务器软件、娱乐业务之后的第四种核心业务。他表示,第四种核心业务表明我们在向“软件+服务”模式的发展上投下了巨额赌注。

通过推出在线版文字处理和电子表格软件,Google已经入侵了微软的办公软件市场,而微软的Office Live 也进入了在线服务世界。Office Live可以与Office协同运行。

由于依靠Office和Windows控制了桌面软件市场,微软在进入在线服务市场方面落后了,使得Google、雅虎等当时的“小字辈”打拼出了规模达数十亿美元的广告支持的Web服务市场。

微软的桌面软件业务在440亿美元的收入中占一半还多,更为它贡献了大部分的利润。在于9 月30日结束的上一季度中,微软的在线服务部门亏损了1.36亿美元,销售收入也下滑到了5.39亿美元。

相比之下,Google几乎全部销售收入都来自广告,上一季度其净利润达到了7.33亿美元,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猛增70% 而达到了26.9亿美元。

微软在9月份推出了Windows Live搜索引擎,但并没有对Google产生什么影响。微软今年还在美国推出了名为adCenter的广告销售系统。

鲍尔默指出,仅仅在去年,微软就推出了20种在线服务。当然,微软也有取得进展的迹象。受Web显示广告的拉动,上一季度微软的广告收入增长了5%。

但是,分析人士表示,不要期望微软在一夜期间能够在Web领域获得成功。Morningstar分析师Toan Tran 表示,微软的“软件+服务”的策略是明智的,微软有开发必要的技术所需要的资金。

Tran说,我们还需要等上5 年时间才能看到结果,人们使用计算机的方式不会在一夜之间改变。

posted @ 2006-11-18 13:16 arron99 阅读(1089) | 评论 (1)编辑 收藏

一谈起“虚拟地球”,恐怕大多数朋友最先想到的就是“Google Earth”了。无疑,作为虚拟地图服务的始祖,Google Earth无论在界面设计,还是使用感受方面都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就在昨天,另一家软件巨头公司 —— 微软,也开始对外宣布旗下的一款“虚拟地球”产品问世,这就是 —— 微软的Virtual Earth。

相比Google Earth,微软的这款“虚拟地球”可不是什么单独运行的软件,而是架构于Live Search上面的一个服务网页。而这样设计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我们在任意一台电脑上都可以方便地使用Virtual Earth了。

 

 

 

当我们在浏览器中输入“ http://maps.live.com/ ”这个网址后回车,便可以看到“Virtual Earth”的主页面了,如图1所示。

和其他Windows Live产品一样,“Virtual Earth”的背景也是由一块非常漂亮的极光蓝组成。同时,它的界面设计也是相当简洁,所有功能都被划分到页面上方的搜索框和左侧的控制手柄中。而且,由于这里的功能和咱们以前用过的Google Earth完全一样,所以,相信大家上手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

 

posted @ 2006-11-18 13:15 arron99 阅读(1073) | 评论 (0)编辑 收藏

Google在本周发表了1.2版的Google Web Toolkit(Google Web工具包),新版增加了对苹果操作系统的支持,并且解决了微软IE、苹果计算机Safari及Firefox浏览器之间的差异问题。

Google开发者工具资深产品经理Bret Taylor指出,对麦金塔Mac的支持是他们最迫切的改善。

Web工具包主要提供开发人员将Java语言转译成JavaScript,JavaScript则是用来建置Ajax应用程序的必需品。Google是在今年五月推出Google Web Toolkit 1.0版,深受开发人员的欢迎,因为有了这个工具包,开发人员就可以用自己熟悉的Java语言撰写程序,再转成JavaScript以建置Ajax程序。

Ajax为近来颇受瞩目的程序语言,它可用来建置网络上的应用程序,包括Flickr及Gmail都是采用Ajax所建置,不过,现阶段开发Ajax应用程序并不容易,因为像是Dojo Development Toolkit这类的开发者工具尚不成熟,这也使得开发人员迎向Google此一免费下载的工具包。

1.2版的Web工具包可以解决众多浏览器中微小的差别,这些浏览器的不同设计经常让Ajax开发人员头大,因为开发人员必须尝试去设计兼容于所有浏览器的应用程序。

新版亦强化了widgets功能并提供较复杂的使用接口,例如它提供的档案树状架构中,可允许开发人员一次选取树状架构中的多个组件。此外,它改善了效能并修补了在前一个版本中所发现的臭虫。

posted @ 2006-11-18 13:13 arron99 阅读(966) | 评论 (0)编辑 收藏

在主题演讲中,巴特利首先提到了FORTRAN和DOS,并以此作为起点,因为很多人最初 接触计算机时都使用的是类似的命令行界面。他随后又谈到PC,以及它如何在日常工作中日渐普及,并最终成为不可替代的一部分。PC技术的应用和互联网的出现是IT行业的一大变革,借助于图形界面的普及,这一趋势逐步由企业延伸至消费领域。

  巴特利表示,搜索是IT行业未来的一个重点发展方向。他认为,搜索就是互联网的“DOS”。DOS命令行是很多人最初接触PC时所采用的人机交流方式,与之相比,很多人最初使用互联网也是因为搜索服务。不过,用户使用搜索服务并不需要编码,因为可以使用自己的自然语言。

  巴特利认为,搜索的重要性同下一代用户界面相当。随着新用户界面的出现,搜索行业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例如,用户将可以使用移动设备进行搜索。当外出购物时,用户只需使用移动设备扫描希望购买的商品,就启动了一项搜索,可以比较产品价格,或是获取更多相关信息。

  搜索推动了Web2.0业务的发展,同时它也成为了一种交流方式。例如,用户输入搜索关键字时也就表露了自己的意图,搜索服务提供商可以根据搜索者的意图更具针对性地在搜索页面中投放广告。搜索促进了社交媒体网站用户人数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用户希望社交媒体(博客、论坛和RSS)内容出现在搜索结果页面中。

  从某种意义上讲,最好的业务往往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客户的作用。在企业运营中,用户反馈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过,一些非互联网企业在这方面做得并不好。巴特利特别提到,很多大企业开始利用维基来获取有用的消费者反馈,正是计算机、互联网和搜索让消费者具备了同企业交流的能力。优秀的企业可以利用消费者反馈来改进产品,发动营销攻势,以及提高品牌影响力。

  总体来看,巴特利认为搜索将成为企业同客户交互的重要工具。例如,很多人都讨厌电视广告,但除了更换频道,他们无计可施。但随着Web2.0、搜索和其它社交媒体的发展和普及,这一局面将有所改观,用户将获得更多的控制权。

 

posted @ 2006-11-18 13:12 arron99 阅读(910) | 评论 (0)编辑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