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阶段
伊利实施ERP的打算从2000年就开始萌发了,由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学习,2006年,伊利最终确定选择实施Oracle ERP。
伊利选择实施的Oracle 电子商务套件(E-Business Suite)解决方案,包括了财务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订单管理、流程制造管理和每日智能管理等模块。伊利集团信息工程部总经理王晓刚表示,该ERP项目的实施,将帮助伊利集团对不同业务板块和产品线进行有效的信息管理,大大提高企业绩效分析水平,及时应对现有和将来出现的各种挑战。
伊利最终决定上马新的集成信息系统,与新任董事长、总裁潘刚的远见密不可分。伊利集团下设液态奶、冷饮、奶粉、酸奶和原奶五大事业部,所属企业130多个,生产的品种上千个。在高速发展之后,董事长兼总裁潘刚十分敏锐地意识到,伊利要想成为世界级的食品品牌,首先要在管理、营销和服务上达到全球一流公司的水准。于是,潘刚决心从2005年开始推行全球化管理理念,通过对原有制度流程进行全面深刻的梳理,伊利各事业部、各工作岗位在纵向挖掘和横向连接上都实现了变革。而在2006年底与Oracle合作建立ERP系统正是为了使这些变革的效益能够在可执行的平台上得以实现,从而使伊利获得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可以说,新的ERP项目正是潘刚本人提议启动的。
也正是在2005年,伊利对信息化机构作了一次重大而关键性的调整,2005年以前,伊利的信息化组织架构是每一个事业部有一个信息中心,然后再在集团总部设置一个统一的信息部门,这样的组织架构不仅不利于进行统一的信息化规划,也不利于集中力量,统一调配人员,而且从资源的角度来讲,也是很大的浪费。所以,2005年,伊利对IT部门进行了整合,撤销了分散在各事业部的IT机构,成立统一的信息工程部,对原来隶属于不同部门的IT人员进行统一管理。这就从组织机构上对伊利现在正在进行的大规模信息系统重构提供了保障。
而伊利之所以选择Oracle ERP,据王晓刚介绍,主要是由于Oracle不仅有在国外为大型乳业集团实施信息系统的经验,而且在中国市场已拥有包括青岛啤酒、光明乳业、汇源果汁、珠江啤酒等企业在内的广泛客户群体。2007年2月,伊利ERP项目首先在集团下属的液态奶事业部开始实施,到2007年7月,系统正式上线运行。目前,系统运行顺利,集团公司正准备将这套ERP系统在全公司范围内逐步推广。
有意思的是,传统ERP的核心模块是生产制造,但伊利却并没有实施应用这一模块。主要原因是伊利的生产设备均系整套进口的全自动化设备,其中的自动控制系统都是设备自带的,自动化程度非常高。所以伊利实际上并没有通过ERP系统管理生产过程的迫切需求。
事实上,伊利急需的主要还是从上游采购到库存再到销售的一条龙式信息化管理,按照伊利的生产模式,这实际上是一条内部供应链系统,因此,在伊利集团内部,伊利人自己也把正在实施的Oracle ERP称为供应链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