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保证一致
信息系统规划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信息系统规划需要得到企业其他部门的支持与合作。研究发现IS部门与用户部门的交流是保证信息系统规划与企业规划一致的关键要素。企业人员广泛参与信息系统规划(参与性)有利于发掘企业的信息需求,识别满足企业业务和战略需要的信息系统。在分析了关键成功要素法的优缺点后认为缺乏广泛的参与可能会导致IT资源的次优配置。
信息系统规划难以得到高层管理者的认可以及资源约束是信息系统规划失败的重要原因。对规划的控制(例如,高层管理者经常听取规划进展的汇报)能够保证规划更好的反映高层管理者的意图,使得信息系统规划方案被高层管理者接受。同时,对规划过程和投入IT资源的控制能够协调规划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为IT分配合理的资源。不少研究都发现高层管理者对规划的控制有利于提高信息系统规划的有效性。
本次调查结果也都表明全面性、规范性、参与性和控制是影响规划有效性的重要过程特征。分析的全面性、规范性以及控制反映了规划的合理性(Rationality),而参与性反映了规划的适应性(Adaptability),高的合理性以及适应性能够提高规划的有效性。因此可以提出假设2:
假设2:分析阶段的过程特征:全面性、规范性、参与性和控制对规划有效性有正向影响。
根据前面的研究假设,我们采用了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来检验模型和假设。得出结论,规划流通过影响规范性而对全面性有间接的正向影响,假设1成立。根据技术层面的两个特征:全面性和规范性对规划有效性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组织层面的两个特征:参与性和控制对规划有效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假设2部分成立。
这些研究的结果都反映出信息系统规划不是一个以分析技术和方法为中心的技术问题,而更多的是一个组织管理活动。
过程特征 序号 测度题项
规划流 1 信息系统规划是由公司职位较高的人首先发起
2 公司高层管理者是信息系统规划的推动者
3 信息系统规划是在高层管理者明确授权下进行的
4 信息系统规划的发起者不负责规划的具体分析过程
全面性 5 规划过程中收集大量的各种信息
6 对组织,环境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7 设计了多个备选方案
规范性 8 采用了现成的分析方法和技术
9 规划过程结构化程度高
10 规划过程强调计划性
参与性 11 公司主要业务和管理部门都有代表参加信息系统规划
12 参与规划分析的人员既有公司技术人员也有公司管理人员
13 信息系统规划经常与业务部门人员交流获取信息
14 高层管理者为信息系统规划提供了较多的指导和支持
控 制 15 信息系统规划是控制计算机应用过快增长的一种手段
16 信息系统规划强调通过预算来控制IT投资额
17 信息系统规划对IT投资进行了成本/收益分析
18 对收集的信息和分析结果是否正确进行了审查评估
19 经常向上级领导汇报规划的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