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服务架构--业务敏捷性的基础
随需应变商务理念将业务和信息技术(IT)融为一体,为企业提高速度、响应能力和盈利能力创造了新的机会。目前企业可以自己争取到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灵活性--应对新的市场需求以及在机会丧失前抓住机会的灵活性。
为了提高灵活性,许多企业都在将业务分解为一组互连功能--离散的流程与服务,如销售备兑认购期权、检查客户信用或验证用户--然后确定哪些功能是核心功能或独特功能,哪些可以商品化甚至外包。如果能够随心所欲地混合和匹配这些功能,那么企业将在市场中赢得巨大的竞争优势。这是一个非同一般的想法。但要在业务运营中获得这种灵活性,就需要一个同样灵活的 IT 环境。企业需要一个能够充分利用其遗留系统和最新技术的环境,需要所谓的面向服务架构,即 SOA。
SOA 是一个应用框架,它可易化构成各种业务的离散业务流程与服务的重用与组合。它是一个服务运行蓝图或指南。当 SOA 构建在开放标准如 Web 服务之上时,就可以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快速、更轻松地连接业务服务组件--流程和应用程序,而不用考虑平台或编程语言。Web 服务是一组基于行业标准的技术,它们可插入企业基础设施并与其共舞,在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的同时提高业务敏捷性。
然而,将遗留应用系统迁移到 SOA 可能既复杂又有风险--不是有了合适的架构就万事大吉。这个架构还必须胜任各种工作。建模就是让面向服务架构胜任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早期的基础设施建模是将软件代码分离成若干功能,这些功能使软件能够分成更小、更有组织的块。后来这些方法演变为对象和组件模型。但这些惯用的建模方法不是为满足 SOA 的特定需求设计的。SOA 包含了这些常用组件,但它们还添加了旨在提高灵活性和弹性的新元素,如服务过程编排。这些元素需要新的设计技术。IBM 面向服务的建模和架构就是为在新的 SOA 中充分利用一切应用开发方法(包括遗留、面向对象和组件建模以及服务)而创建的。IBM 的方法有助于确保从一开始就完全符合 SOA 要求,因而可充分实现灵活 IT 基础设施所带来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