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业被炒热,但永远炒不熟,变成夹生饭。
现在我提议,对中国物流业进行盘点。分三类:
1,物流企业
2,物流软件排名
3,物流平台排名(含电子商务软件运用平台,提供信息的网站)
有人对物流业非常了解吗?站出来说说。
[b] mynlj
[/b]
嘿嘿,埋头苦干!
我们觉得很有希望!中国物流现状确实不怎么地,但是这能阻碍它的发展了么?炒作是一点,真正的发展需要埋头苦干。
现在我们接触了很多的物流供应商,现状确实离各种流行的概念差别很大。可是,他们有改进的需求,我们在小心谨慎的引导他们。事情总归是一步步走的。我们相信在未来,现在走出第一步的这些物流服务提供商会整合国内物流市场,成为行业领袖。
[b] zhaoyang1104
[/b]
从我的观察中,现阶段物流约占企业生产周期时间的9成,生产成本的4成。但现在内地物流整合程度低,大部分业内公司只可提供某些物流环节的服务,未能为整个物流链提供一条龙的整体服务。并且,内地还没有一间物流公司在内地的市场占有率超越2%。我想这些就可以保证物流在一到三年之内是一个热点,会有很多很多物流公司继续冒出来。像互联网早期一样,行业是动荡的,每天都有新的加入近来,也有一些会死掉。但最多四年,这个行业就会稳定,会出现四到七家在不同方向的物流巨无霸(我指的是份额在5-7%左右的公司)。不知您是否认同。
我觉得,一家物流公司应该四条腿走路。只做传统的运输、仓储就好比一条腿,只能蹦。加上做一揽子物流解决方案,甚至加上为客户提供除生产之外的全部服务(销售、客户服务等),就好象增加了一条腿,就能走了,估计做好了能在一、两年内生存下来。但要想跑起来,必须再增加两种业务。一个就好象和光,信息化进行的相当不错,能不能考虑开发或改进物流信息系统,不管是否是SCM,还是ERP,甚至只是数码仓库管理系统,对其他物流和流通公司进行信息化支持,或者是信息化咨询、实施。当然,还可以做一套数据库,为广大的物流公司进行外包数据库服务。可能我的意思没有表达清楚,我想指的就像一个所谓第四方物流那样,做为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信息平台。
另外一条腿,就好象物流资询。供应链管理,要分请战术和战略。流程、组织、战略、目标等等是战争的前提,做BPR、BPI也好;做DPR也罢。物流公司是很需要整体把脉的。所在两年的物流学习中,我一直有一个很明确的观点。物流不是互联网,虽然也是虚火,但需求是客观存在的。唯一应该注意的是,国内很多公司都需求专业的(至少是他们认为专业的、行业的)物流公司。甚至可以说,如果专业化的物流问题解决的好,可以改善一个行业的竞争能力。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做“资讯+咨询+物流媒体+公共信息平台”是我认为应该考虑的一个方向。
在国内计划经济和短缺经济条件下,企业拼命争技改、抢项目、扩建厂房、更新设备,导致制造能力大量过剩,而销售和供应能力则很弱。目前许多管理咨询和软件公司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些企业的制造问题上。这虽然是ERP最擅长的内容,但也是我国企业包袱最沉重、问题最多的部分,因此造成了国内ERP应用的许多失败案例。与其延缓制造环节衰落,不如直接做组织的一揽子解决方案。组织管理是我国大部分企业最薄弱的环节(也是管理咨询的新增长点)。
[b] nathan-08
[/b]
很有启发,谢谢——呵呵,多交流!!!
[b]zhaoyang1104
[/b]
七月物流回放:
一、国家有关政策
二、地方规划与政策
三、港口与基础设施重大项目
四、国际物流动向
五、物流信息化与教育培训
六、跨国公司
七、合资合作
八、重点企业
九、行业物流
十、流通领域
[b]一、国家有关政策[/b]
1、外商可投资商业物流配送中心
7月18日,经贸委贸易市场局局长黄海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国家已经明确规定,外商在经过批准的控股范围内,可以投资连锁商业企业,建立物流配送中心。
据悉,国家经贸委正在起草有关文件,准备优先开放直接为企业服务的物流投资项目,其中包括直接为企业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投资项目,为区域经济服务的物流投资项目则不在开放之列。黄海认为中国发展现代物流业,当务之急有三方面是: 一是积极培育物流市场,建立社会化的区域物流服务体系。二是塑造多层次、多类型的物流配送格局。根据国情﹐要大力发展直接为生产﹑流通企业服务的物流设施。三是推进国际合作,加快物流产业发展。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文件中,没有对物流产业的开放做出专门承诺,但在分销、运输等部分的承诺中,都包含了物流产业开放的相关内容。 在实际审批中﹐国家已明确允许外商投资连锁商业企业建立物流配送中心。
2、外商投资民航业政策放宽
由民航总局、外经贸部和国家计委联合制定的《外商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日前经国务院批准并于今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按照新规定,外商投资中国民用航空业时的投资范围、方式、比例、管理权等进一步扩大。一是扩大了投资范围;二是拓展了外商投资方式;三是放宽了外商投资比例;四是增加了外商管理权力。
3、外经贸部在七省一区开展设立外商投资物流企业的试点工作
为促进国际贸易及现代物流业的对外开放和健康发展,外经贸部拟在国内部分地区开展外商投资物流业的试点工作。目前暂在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四个直辖市、浙江、江苏、广东三省及深圳经济特区进行试点。并对外资企业投资的形式与业务、申请条件、 程序等作了详细的说明。
点评:试点的目的是对物流业有秩序地开放,通过引进外资资金和管理来促进中国物流业的发展,也将对中国整体物流业起到整顿和规范作用。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正在加快,尤其在物流领域。这些举措将大大加快外资进入的时间和力度,对国内企业来说,挑战已迅速到来。外资的进入,一方面将带来先进的理念、技术与管理,提升国内物流服务的水平;另一方面将大大地加剧国内市场的竞争程度,以其雄厚的实力试图成为供应链的“链主”来整合国内的生产商与销售商。对此,国内企业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尽快找准自己的位置。
4、我国将鼓励外国大型连锁企业在华采购
据悉,国家经贸委将会同有关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和方便外国大型连锁商业企业采购中国产品。 这些措施包括,鼓励跨国商业企业在华设立采购中心,并解决其通关、外汇管理、税收等问题;支持国内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档次,使产品质量、性能及包装等适合跨国商业企业的要求;举办类似“跨国零售集团国际采购会”等活动,为国外大型连锁商业企业与国内生产企业建立直接贸易关系提供条件。
5、政府采购法出台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日前通过政府采购法。这部法律自2003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适用于我国境内进行的政府采购活动。制订采购法,是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必然一步。政府采购将遵循公开透明原则、公平竞争原则、公正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等方式,公开招标将作为政府采购的主要方式。在该法颁布之前, 重庆、深圳、江苏、山东、河北、安徽、山西、北京、上海等大部分省市已相继进行了政府采购制试点和推广,效果显著。
6、2006-2010年我国交通建设重点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前期工作会议上,交通部部长黄镇东提出了中国2006年至2010年间公路、沿海港口、内河航运等方面的交通建设重点。这五年间,中国公路建设的重点是国道主干线、国家重点公路、路网改造、农村公路及客货运枢纽。目前,交通部已经确定了国家重点公路建设规划共28条路,规划总里程7.1万公里。港口:重点建设上海、深圳、青岛、宁波、大连、夏门、广州等主要港口第四代以上集装箱码头;抓好一批专业化码头泊位的建设。内河航运: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将于2009年全面建成;长江三角洲江南航道网、珠江三角洲航道网、京杭运河等均提出了重点建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