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lieShen

新人,大家多关照啦@_@

  博客中心 :: 首页 :: 新随笔 :: 联系 :: 聚合  :: 登录 ::
  3994 随笔 :: 0 文章 :: 20 评论 :: 0 Trackbacks
Cached @ 2025/8/2 21:03:32Control ASP.skins_cogitation_controls_blogstats_ascx
<2007年8月>
293031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1
2345678

留言簿(14)

随笔档案

文章档案

搜索

最新评论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

Cached @ 2025/8/2 21:03:32Control ASP.skins_cogitation_controls_singlecolumn_ascx
、审慎选择、量体裁衣、度身定做

  银行在明确建设目标之后,如何选择具体的实施策略、制定设计的阶段和步骤呢?常见的主要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自主研发:银行根据以往的业务经验提炼本行业务的关键主题;再设计出本行的概念模型;然后通过具体的业务反复论证,同时考虑将来的分析需求进行基础逻辑数据模型的详细设计。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启动,完全依托本行的业务元素和规则,使用行内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比较熟悉的语言进行模型的设计,具有很好的适用性。但是整个建设周期比较长,同时往往由于经验不足等原因给项目带来一些不可控的风险,由于参与人员经验的不足,不能够站在全行的高度,从管理分析的角度去理解所有的业务以及相应的数据,造成一些局限性。

  第二种:依托业成熟产品进行客户化:银行研究不同的业界模型产品,从中选择一个作为蓝本,结合本行的业务数据和应用系统进行具体的定制化。

  这种方法的建设周期短、风险小,同时也能够很好地借鉴成熟的逻辑数据模型中蕴涵的经营管理理念。但是银行需要研究和比较多个业界流行的逻辑数据模型,熟悉各自的设计思想和理念,并从中挑选一个适合本行的模型产品进行客户化。

  从国际、国内商业银行建设数据仓库系统的经验和案例来看,为了保证项目的成功实施,避免和控制项目风险,他们几乎都选择了第二种方法:客户化。那银行在面对众多逻辑数据模型产品进行选择的过程中主要应该都关注一些什么样的内容呢?

  产品层面:

  Ø 覆盖范围:模型产品应能够适合、涵盖银行的所有业务范围,可以在单一模型中能支撑金零售银行、公司业务、保险、信用卡、经纪、证券和电子商务等,满足未来混业经营的需要;

  Ø 对业务发展的适应性:模型产品应有高度的概括和归纳,既满足范式化要求,又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在扩展业务、新增品种或改变规则时,模型通过简单的调整和扩展即可适应;

  Ø 对应用的支撑和扩充:模型产品不应偏向某个部门或某些专业的特定应用,要能够支持绩效管理、客户关系管理、资产负债管理、资金财务管理、风险管理等应用,并与国际金融业完全接轨,从数据接口层面支撑业界监管需要;

  Ø 模型的开放性:模型产品应有清晰、严谨的模型架构,满足模块化和结构化的设计要求,真正实现数据一次导入,多次使用;

分享按钮发布于: 2007-08-28 08:14 CharlieShen 阅读(216) 评论(0)  编辑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