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谋也。
[按语]敌人如果很阴险,而且我方的间谍办事不力没有刺探清楚敌方的军情的话,就不要轻易的出兵。另外行军过程中如果路边有草丛当心里面有敌人,如果路边有树林子当心里面有敌人,如果有低洼的大片坑地当心里面有敌人,如果路边有一个一个的雪人的话当心那是敌人假扮的,如果有美女上来搭讪的话更应该当心会不会是敌人派来的间谍。总之行军之前最好要明白沿途的路况信息——不是让你了解会不会塞车,而是要了解会不会有大块敌人藏身的地方。
所谓打草惊蛇之计,是应该分两方面去看的:一个就是对于隐藏着的敌人,我们不应该轻举妄动,面的敌人发现我方的军事意图而采取主动;另一个就是可以派一个先遣部队,专捡草丛茂密的地方钻,把草丛里面的敌人引出来,然后嘿嘿,我们后面跟着的大部队迅速包围他们而歼之!万一草丛里面没有敌人呢?那不是白玩了?这样想你就错了!所谓大军出征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个先锋部队是必不可少的。为什么不直接一把火把草丛烧了呢?如果里面有敌人就会被烧焦,如果里面没有敌人我们也可以知道了啊……这样想,你又错了!没有人告诉你那草丛是晒干了的草,绿油油的草,你去给我点点看,能不能点的着?!而且没事乱放火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公元前627年,秦穆公发兵攻打郑国,他早就在郑国安插了一个奸细,打算和这个奸细里应外合,夺取郑国的都城。而这个时候站出来一个人,他就是我们的蹇叔,之所以这么叫他不是因为他年纪大所以叫他叔,而是因为……他姓蹇单名一个叔字。蹇叔站出来就说:“咱们秦国离郑国那么的遥远,郑国肯定会事先做好准备的,带着这么多兵都那么远的路,亏你能想的出来(这蹇叔要是知道了后来我军的长征的话,也就不会这么大惊小怪了)……”秦穆公一听,这蹇叔说得倒也是,于是他陷入了沉思之中,忽然抬起头来说:“就去就去,偶不听你的”,其实这秦穆公心里面想着两个问题,一是自己做了决定,如果被别人一说然后就这样自己否决的话,自己往后怎么混啊,另一个就是他对他派到郑国的那个间谍非常的信任。
秦穆公还是派了孟明视为首的三个将帅帅领着部队出征了。蹇叔在部队出发之前忽然跑出来躺在地上大哭道:“你们这是去白白送死啊,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啊,我不忍心看着你们带着这么多部队去给敌人杀,你们真的要走的话,就从我身上踩过去吧!”接着他就闭上了眼睛,听到耳边马蹄声和士兵的脚步声越来越远的时候他才拍了拍土从离马路有几米远的地方站了起来,望着远去的部队说:“我也算仁至义尽了啊!”
秦国军队浩浩荡荡,往前走……
路人甲:你们这是干什么去啊?
士兵甲:哦,没事没事,我们这是去攻打郑国的都城去呢……
路人甲:这么远的路,你们就不怕那边准备么?
士兵乙:不怕,我们大王说了,那边有我们派去的人呢……
第二天郑国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就出现了3号黑体字的标题“秦国派兵几十万,欲取我郑国都城”,下面作了详细的报道,连哪个奸细的名字也列出来了。郑国做好了迎敌的准备,把那个奸细砍了头。秦军本来带着大部队想来偷袭取胜的,没想到郑国已经严阵以待了。秦军见站不到便宜,只得搬师回巢,部队走了那么远的路,人困马乏到了极点了,经过崤山的时候,也没在意周围的树林子和野草丛生。这是晋国的地盘,他们以为秦国曾对晋国刚死不久的晋文公有恩,晋国应该不会给秦军使绊子,却不知道人走茶凉是大自然界不变的真理。一个炎热的中午,秦军发现了晋军的一小股部队,立刻下令全军追击。追到山脚下的时候晋军忽然不见了踪影,这时鼓声震天,杀声四起,不用说又种了埋伏了,晋军大败秦军,活捉了那3个将领。
这就是秦军打了草惊了郑国这条蛇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