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LAN

YOULAN

  博客中心 :: 首页 :: 新随笔 :: 联系 :: 聚合  :: 登录 ::
  2 随笔 :: 0 文章 :: 2 评论 :: 0 Trackbacks
Cached @ 2025/4/29 7:40:36Control ASP.skins_cogitation_controls_blogstats_ascx
<2006年9月>
2728293031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1234567

留言簿(0)

随笔分类

随笔档案

文章档案

搜索

最新评论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

Cached @ 2025/4/29 7:40:36Control ASP.skins_cogitation_controls_singlecolumn_ascx

这个问题的来源比较偶然。

成本会计在上个月月结完成之后,发现部分产品的标准价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在检查该产品成本收集器某一生产版本的物料成本估算时,发现其制造成本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进一步的追溯发现,组成制造成本的某一工作中心的机时费用异常,进而发现,这一工作中心的机时单价异常。

那么,引出第一个问题:机时的单价是怎么来的?

上线时初始的机时单价计算公式:

机时单价=成本中心计划费用/计划开机时间

这个数据上线的时候就出现问题。

例如:在相同生产线同一工序,机时单价差异很大。这显然是不合理的。而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是,上线时当月的成本中心费用计划数据差异很大。这样按公式计算出来的机时单价也就差异很大了。

第二个问题是,后续的机时单价又是根据什么来更新的?

理论上应该是这样:

1、月末按计划的工序机时合计和BOM计算出计划成本。

2、月末将成本中心实际产生的费用合计分摊,得到成本中心的实际成本。

3、计算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

4、差异分摊。

5、更新下个月的计划价格。

实际步骤是否如此尚待研究

分享按钮发布于: 2006-09-03 11:11 YOULAN 阅读(1828) 评论(0)  编辑 收藏

评论

标题
姓名
主页
内容 
  登录  使用高级评论  Top 订阅回复  取消订阅
[使用Ctrl+Enter键可以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