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要常存知耻的心。就是要常存敬畏的心。
对敬畏二字的理解,我是在1997年就有所知道的。那年,我用整整一年的时间精读了《曾国藩家书》,全集三卷洋洋洒洒数百万字,我真的当时就从书中读出“敬畏”二字。
曾文正公的一生是真正做到了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评论言:“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因困而知,因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桓,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卓绝坚苦,如斯而已,如斯而已。”
曾国藩的家书是一部严肃的正直的为人处世的教科书,在那数百封家书中真实地反映了他所有的成功、失败、得意、困惑的感情,是其一生最可信的实录,是其一生阅历的精华浓缩。他讲究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与自我完善的一些具体的做法,如:反省内求、磨砺意志、勤俭刻苦、力戒虚骄、坚忍奋斗等,而这些归根结底都可以用“敬畏”二字来概括。这也正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分。
然而,那时太年轻了,就象《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在五台山出家时,长老与他摩顶受记:“一不要杀生,二不要偷盗,三不要邪淫,四不要贪酒,五不要妄语。” 鲁智深刻意避开戒坛只答应“能”、“否”二字,却巧妙地道:“洒家记得。” ------记得是记得了,知道是知道了,答应是答应了,怎样去做却是洒家说了算,随心所欲从去不遵守,该怎样就怎样,谁能奈我何。洒家记得了嘛。
我真的也是对敬畏二字的认识这么多年来一直只停留到“知道”的程度上。这一路上走来,真的是无知者无畏,孤骄轻狂,桀骜不逊,吝啬刻薄,行为不端;这些年来,如此的轻浮,如此的急功近利,从不按常理出牌,从不循规蹈矩,不知天高地厚,游戏人生。何曾真正地遵从过敬畏二字呀?何曾真正地知耻过呀?何曾真正地敬过些什么、畏过些什么呀?在思想和行为上,自己都时时感觉有些许的堕落。
------呵呵,和那些腐败的贪官污吏相比,岂不知比它们又正直了多少倍呢!
今年7月以来,我又重新开始精读由李翰章、李鸿章编校的、1879年(曾国藩去世后7年)传忠书局版的《曾文正公家书》。至今已经三个半月了,竟然没有通读下来,断断续续地仅读了半部。管中窥豹,本人的心神不定、浮躁散漫,由此可略见一斑。总之,这是“敬”的工夫没做到家。
明代教育家王阳明曾道:“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但愿我们从今日悟,从今日始,用敬畏二字来贯彻我们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的行为、来约束我们的言谈。
同样敬畏二字也可以用到我们从事的股票投资的过程中。了解、知道并严守自己在股票投资上的能力圈;尊重、并顺从市场的规律;理性规避和聪明利用市场的波动;这些都是敬畏二字在股市中的具体的体现。查理.芒格是沃伦.巴菲特的合伙人和Berkshire Hathaway公司的副主席,他也曾经言简意赅说过:“保持适当的恐惧感是非常必要的”。这正是敬畏二字的美国翻版,这也正是股票投资上的一条不传秘诀。英特尔公司前总裁安迪.格鲁夫在1999年是曾写了一本书《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其核心思想就是时刻保持警觉;华为,中国的最好的世界级企业,其总裁任正非先生在《华为的冬天》里也曾说:“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也许这样才存活了十年。”这些中外不同人士的不同表述都是从不同的角度阐释敬畏二字。
查理.芒格还曾说过:“人们往往低估了那些简单大道理的重要性。”确实,人们在实际运用那些简单的大道理中,人性中一些弱点往往会把简单的东西搞得复杂许多,往往会让自己的行为偏离正确的轨道。
真理即放之四海皆可准的自然的规律。大凡真理都是简单的,都是一句话可以总结的,都是一句话可以说清的,都是一句话就可以让人理解的。古、今、中、外,莫不是如此。
这个下午,端坐在电脑前敲下这么多的文字,写下自己对“耻”字、对“敬畏”二字的深刻理解和认识,为的是让自己时时事事处处能够保持羞愧的心,时时事事处处能够保持敬畏的心,能够真正地收敛自我,再少一些冲动,再多一些理智,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自己不对的地方改正,安安静静地严格自律。
沃伦.巴菲特在2006年Berkshire Hathaway公司的股东大会上曾经以开玩笑的口吻说:“说出来的人没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不会说出来。”呵呵,这也不同样是中国民间俗语:“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美国版的表述嘛。
我知道,在现在这样一个社会里,在现在这样一个时间和空间中,写下这些文字,这是一种奢侈,是那样的不合适宜,甚至因有矫情的嫌疑而愈发显得格外的另类。而我们只是这样想了,所以也就这样做了,也就这样说了。就让自己这一次做那个“言者不知”的“木有智慧”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