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4个阶段:
1.作为一种库存定货计划―MRP物料需求计划阶段;或称基本MRP阶段。
随着六十年代计算机的商业化应用开始,第一套物料需求计划MRP(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软件面世并应用于企业物料管理工作中。
下图是 MRP 基本逻辑框图。随着理论研究的开展而产生了独立需求,相关需求,等专业术语。主要用于采购管理和库存计划。
2.作为一种生产计划与控制系闭环MRP阶段。
在七十年代,人们在MRP基础上,一方面把生产能力作业计划,车间作业计划和采购作业计划纳入MRP中,同时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加入来自车间,供应商和计划人员的反馈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计划的平衡调整,从而围绕着物料需求计划,使生产的全过程形成一个统一的闭环系统,这就是由早期的MRP发展而来的闭环式MRP,闭环式MRP将物料需求按周甚至按天进行分解,使得MRP成为一个实际的计划系统和工具,而不仅仅是一个订货系统,这是企业物流管理重大发展。
3.作为一种企业经营生产管理信息系统-MRPII阶段。
闭环MRP系统的出现,使生产计划方面的各种子系统得到了统一。只要主生产计划真正制订好,那么闭环MRP系统就能够很好运行。但这还不够,因为在企业的管理中,生产管理只是一个方面,它所涉及的是物流,而与物流密切相关的还有资金流。这在许多企业中是由财会人员另行管理的,这就造成了数据的重复录入与存贮,甚至造成数据的不一致性。降低了效率,浪费了资源。于是人们想到,应该建立一个一体化的管理系统,去掉不必要的重复性工作,减少数据间的不一致性现象和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资金流与物流的统一管理,要求把财务子系统与生产子系统结合到一起,形成一个系统整体,这使得闭环MRP向MRP II前进了一大步。最终,在八十年代,人们把制造、财务、销售、采购、工程技术等各个子系统集成为一个一体化的系统,并称为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系统,英文缩写还是MRP,为了区别物料需求计划系统(亦缩写为MRP)而记为MRP II。MRP II可在周密的计划下有效地利用各种制造资源、控制资金占用、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但它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管理。它最显著的效果是减少库存量和减少物料短缺现象。传统上制造业和商业企业使用的 MRPII 逐渐被其他行业重视,并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4。现阶段――ERP已经向覆盖供需链信息集成的企业资源计划发展。
现代的ERP支持多种制造类型混合的企业业务需要,集成了更多的功能模块,如项目管理,工厂维护等等。为了适应协调和计划超出本企业的资源地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已经开始把经营过程中的有关各方如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客户等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更有效地安排企业的产、供、销活动,满足企业利用一切市场资源快速高效地进行生产经营的需求,以期进一步提高效率和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现代企业往往从事多个领域的经营,甚至互相之间很少有共同之处。企业也逐渐形成企业群构成的企业集团。现代ERP在管理企业集团内部业务往来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与此同时,众多行业都看到了ERP系统相比定制开发系统有极大的灵活性和优势。ERP在很多非制造业的行业获得了广泛应用,ERP 软件产品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行业专用功能模块,和丰富的通用模块集成一体,形成了一个似乎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越来越通用的管理信息系统。如典型的 SAP R/3 系统就提供了超过二十个行业的解决方案。涉及制造业、第三产业、政府、公用事业等等广泛的领域。
实施ERP是企业管理方面的重大改革。有效实施ERP,帮助企业建立以ERP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往往和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体制的重大改革相辅相成。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ERP软件开发公司和管理咨询顾问公司已经逐步形成紧密配合但又相对独立的行业。大批企业事业单位实施ERP的社会实践推动了有关实施方法、业务流程分析、业务流程重组、企业建模技术等等新的管理理论的蓬勃发展。向管理要效益的思想已经日益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