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翻看以前的blog,又慢慢回想起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回想起自己从一个毛头小子到现在略懂应该怎样做一个让用户觉得好用的软件产品的Trender的经历。在这里跟大家share一篇和用户usability相关的经历吧。希望对大家能有那么一点点的启发^_^
======================start of blog content==========================
20xx年x月x日 可用性测试
工作一直紧张,但今天还是岔出了一件事情,就是对我负责的模块进行用户可用性测试。两个小时的测试还是有点收获,小记之。
刚刚从公司的培训课程中学到了"Usability Test",没想到这么快就用到了实践中,虽然这次的可用性测试不是很正式的从公司外部请用户来做,也没有用单面透视玻璃对用户行为作“暗访”,但同样达到了一定的效果,找出了产品中的一些问题。
今天的测试是请用户按照产品的文档完成产品的安装和一个Kernel模块的安装。在写那份文档的时候,我已经自以为很充分的考虑了各种情况,为不同的用户,不同的场境进行了描述,原以为问题不会太大,没想到测试的结果很让我惊讶。
- 用户根本不看文档。如果作为一个有经验的用户,也许在拿到软件包时就是自信的打入./configure && make && make install来完成安装。原以为这次用户在我们强调了文档的情况下用户会看文档,结果用户还是没有看,只有在遇到问题时才会想到文档。准备了 README和INSTALL两个文档,原以为用户会看INSTALL,没想到用户总是喜欢挑短的README看,有详细步骤的INSTALL就不愿意看。
- 当用户发现做不下去要看文档时,我们发现用户只喜欢看文档中列出的命令,而对于命令前后的解释性文字一率是视而不见。但用户有时又无法分辩到底他看到的是句子还是命令。如果文档中列出的命令用户不熟悉,或者看不懂,他操作起来会很没有信心。用户有时无法区分"INSTALL"文件和"make install"这条命令中的install有什么区别。
- 用户无法看到文档中的重点,当大篇的文字出现在屏幕上时,用户无法找到文章中的重点,三位参与测试的用户不约而同的对文档中对他们完全没有用处的一段文字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 用户不看屏幕的提示,屏幕用大写字母打出WARNING时,用户仍然不加思索的回答yes,继续有危险的步骤。
- 用户记不住自己做过的事情和屏幕上的信息,仅管文档提醒用户要记住一行提示,用户仍然不会去记它。
- 如果不在文档开始的地方提醒用户可以把文档打印出来看,用户想不到把文档打印出来放在手边。
- 用户对终端上出现的彩色的字符比较敏感,如果把上面那用户看不到的大写WARNING改成闪动的红色字符也许就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
- 如果用户在努力很久后,完成了安装过程,但产品却没有正常工作,用户会非常沮丧。
- 当用户第一次失败时,他会认为是自己的错误,如果连续两次失败,他会对产品失去信心。
- 如果用户的相关经验可以指导他直接完成任务,事情会很顺利。如果他的经验无法让他直接得到正确的结果,他完成任务的效率会比没有经验的更差。
- 用户如果不熟悉命令行,让他做命令行的操作会非常痛苦,给他命令依样画葫芦也没用。
- 用户希望文档可以步骤更清楚,而不一定要列出太多的信息。用户希望有Wizard形式的安装过程来代替文档。
其实当我列出这些条条来后,反而感觉不是那么惊讶了。这些不都是我们平时在用软件时的一些习惯吗?只不过怎么在做软件时真正把用户的这些体验设计进去,真正做到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设计,这才是真正很难做到的。程序员总是在写程序时把程序的思路放进产品,而很难把用户的体验放进去。
======================end of blog content==========================
PS: 关于usability,Trend 南京研发中心专门有一项内部培训课程,名字就叫《User Centered Design in Trend》里面讲到了:
Total User Experience
User Centered Design and Documentation (UCDD)
Requirements, User Needs & Use Cases
UI Design Principles & Iterative Design
Design Validation & User Feedback
Usability Tests
Design Implementation
Follow Up & Support
UI Standards and Guidelines
这一系列的内容,我本身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就不在这里献丑了。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到网上搜索一下相关主题的内容,应该能对给大家了解关于如何做出“好用”的软件产品能有所帮助吧。
声明:本文属趋势科技中国研发中心同事原创,转载请附上本文原始出处链接和作者信息(趋势科技中国研发中心)。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