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rk

York's Blog

  博客中心 :: 首页 :: 新随笔 :: 联系 :: 聚合  :: 登录 ::
  72 随笔 :: 62 文章 :: 79 评论 :: 0 Trackbacks
Cached @ 2025/4/26 14:15:17Control ASP.skins_cogitation_controls_blogstats_ascx
<2008年3月>
242526272829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12345

留言簿(6)

随笔分类

随笔档案

文章分类

文章档案

相册

Finance

Internet

SAP

Seach Tools

搜索

最新评论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

Cached @ 2025/4/26 14:15:17Control ASP.skins_cogitation_controls_singlecolumn_ascx

2008年3月19日 #

前一阵光顾着去分析平安圈钱的影响了,现在它倒是如愿下跌了,但自己并不能得到一点好处。不过即便这样,也不后悔。尽管某人说有正义感的人并不适合在市场中生存,但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还是要有些人去促进规则的建成的。
 
本轮大跌,到昨天从最高点已经有超过40%的跌幅,是处于次贷危机漩涡中心美国的两倍。如果象美国一样的保证金交易,可以爆仓4次了。尽管这样,美国人还是可以爆仓两次,所以去年下半年还准备忽悠中信证券10亿美元的贝尔斯通,三天的时间就决定了覆灭的命运。也算是给那些踌躇满志的中国“大”机构们,上了一堂生动的风险教育课。
 
本轮调整的前半段还是比较正常的,因为蓝筹股凭着流通比例小、杠杆大的固有缺陷,从7月到10月中旬不到4个月的时间内,将指数从不到4000点涨到了6000多点,众多大家伙翻了一倍还多。在这个过程中,基金在短时间的频繁密集发行,起到了关键作用。
 
暴涨,随后必然会有一个调整的过程,只不过是短时间的大调整,还是长时间的阴跌调整。正常的话调整个涨幅的50%~60%都可以接受,随着公司业务的增长,市盈率(通常泡沫的评价基准)也会回到一个相对均衡的水平。
 
但是平安打破了这一平衡,它先通过低成本的中石油筹码打砸大盘指数,下跌了第一波;立马又推出疯狂的圈钱方案,这是一个做空核弹!基本上摧毁了投资者做多的信心。
有人认为平安圈钱不过是下跌的替罪羊,这要么就是没看懂本次下跌的脉络,要么就完全是为它粉饰。正是该公司本次增发的种种行为,使人仿佛重回前股改时代,业绩成了圈钱的通行证,价值投资的体系崩塌,从而使蓝筹的回调幅度大大超过正常调整的范围。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救市不就是一句话的事情吗?但为何管理层却一直要当鸵鸟呢?
 
前两天我对此也有点不得其解,窃以为是大头儿们多忙着自己的位置,没功夫去关注市场;或者是考虑目前台海敏感时刻,让市场保持在一个相对的低位也许更加有利。
 
今天,连任的周小川行长在上任的第二天便抛出了第一个大礼,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下子又要从市场上冻结2000亿左右的流动性,让我有了观察最近政策的另一种视角。
 
很显然,中央银行应该对到底有多少外资进入中国有一个总体把握,否则就太不称职了。现在美元的老巢失火,这些钱的很大一部分肯定会想到回去救急。先前进来的热钱,大多是进入了房市和股市,于是先收紧房贷,推出保障房,让房子不容易卖出去;接着放任平安明显不合理的圈钱行为,眼睁睁看着指数击破一个一个的关键点位。
 
把2000亿进一步锁进央行保险柜的行为,更把这一意图暴露无遗。
 
热钱要跑,必须要以一个和它原始成本相差不多甚至还低的价格,抛售股票或房子,等它们跑完,刚好基金募集完毕,开始捡便宜货.
2月的货币报告似乎也间接证实了热钱的动向,为什么息差扩大、人民币升值加速,可顺差却大为减少?这部分有外贸型经济受挫升值与成本增高的关系,但其中的大部分,恐怕还是热钱。去年初的时候,我提到过热钱通过虚假贸易进来的状况,不久就有外管局查贸易渠道热钱的报道,但是不客气地说,象他们那样查,只是财务查账,是没有触及虚假贸易的根子的。现在老巢的流动性没了,贷款都还不起,热钱不是涌入,而是怎么安然而退的问题。
 
为什么明明管理层不出利好政策,却风传让基金保持70%的仓位?不想让基金错杀,你不是要价值投资么?干嘛就不能多等两个月了再做决定?
 
公司还是那些公司,增长还是超过20%、30%的增长,内地股市的市盈率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就和国际成熟市场接轨了。
 
如果这一解读是正确的,那说明管理层还有真不一般的智慧!
 
如果延续这种思路,在美国市场缓过气来,美元又开始充沛的时候,我们的股市又要保持在一个高风险的“泡沫”状态,以防范热钱的重新涌入。
 
这就是不折不扣的金融战争。
 
(对于散户来讲,不接高位股票的盘,不割肉,静待市场的好转,似乎是个比较理性的策略。当然,对于技术高手,现在正是扩大盈利的大好时机。以上纯属个人猜想,股市风险大,请谨慎自主决策)
posted @ 2008-03-19 09:07 york 阅读(457) | 评论 (0)编辑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