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要迷恋大公司,而中小企业里三到五年的经验将为自己积累宝贵的跨模块的经验。由于人力紧张,中小企业愿意上不同模块,但是不能维护多个分析师,常常把不同模块的支持维护工作加给分析师们,从个人职业发展的角度说,这是好事,3-5年后就会发现他们比他们在大公司的同行们有更强大的能力。SAP从设计来说,是分模块设计,从个人的学习来说,也是分模块的,但是实际问题的发生,客户的需求,都是按流程来的,都是跨模块的,所以跨模块,是必须的,也是很多公司追求的人才。一个只懂得采购的,或者只懂得SD的,面临的是同样资历的人的竞争及就业市场的狭窄。
2.工作中的机会非常重要,不能限于现在的模块的支持维护,必须接触新模块,新知识,新流程,新应用。要学会拒绝公司100%地使用你而不提供学习的机会,理想的比例是60-70%的支持维护,30-40%的学习时间。
3.知识结构上,高层的结构知识必不可少,但是更重要的是细节知识,因为细节知识不仅仅在于细节本身,更在于其解决问题的方法论,这个方法论是有些独特的,是来自于战后人们对一百多年的德军总参谋部的运行方式的研究,总结。这个方法论是核心,有趣的是,SAP的核心经验,就是来自与此,也是人们为什么对SAP 从业年限的合理预期,I.E.如果你做了五年SAP,经验要超过做过一年的人,主要就是指这个经验,对方法论的熟悉程度,能否迅速发现问题,并确定原因及解决方案。这其实是WALLDORF的德国开发者与分析师们的沟通的语言。我在这里设置了说明,但是,你能发现我的说明吗?你能理解我的说明吗?一个优秀的分析师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普遍来说,他会花更少的时间,解决更多的问题,提供更有效,更合理的解释及/或解决方案。这,也是SAP最美丽的地方,以至于完全可以成为终生的职业。如果总结一下,就是方法论是SAP的核心,也是求职中技术筛选,面谈的核心。一个掌握了方法论的人,可以使得一个懂得 SAP的招聘者,知道如何平衡他对经验的需求和对方法论的需求。方法论的精通可以弥补求职者某个特定模块的经验上的不足,而反之,某个特定模块上的精通却不能同样程度弥补方法论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