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job

gongzuo

  博客中心 :: 首页 :: 新随笔 :: 联系 :: 聚合  :: 登录 ::
  8 随笔 :: 0 文章 :: 0 评论 :: 0 Trackbacks
Cached @ 2025/4/25 20:51:24Control ASP.skins_cogitation_controls_blogstats_ascx
<2025年4月>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留言簿(0)

随笔档案

文章档案

搜索

最新评论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

Cached @ 2025/4/25 20:51:24Control ASP.skins_cogitation_controls_singlecolumn_ascx

2008年10月17日 #

        单据号:录入或自动生成,必填。用户可以设定单据生成规则,同一类型的单据号保证唯一性。参见《基础设置》帮助。

   单据日期:录入或参照,必填。
  
   默认值为当前业务日期,即进入系统时输入的操作日期,可修改。
  
   参照日历;录入必须符合日期格式,即“yyyy-mm-dd”
  
   单据日期必须输入大于等于当前会计月第一天的日期,可以录入本月及以后任意日期。
  
   仓库:录入或参照,必填,参照内容为仓库档案。
  
   按〖生单〗生成入库单时,根据生单窗口录入的仓库带入,不可修改。
  
   只有录入仓库,才能参照单据,才能录入表体存货。
  
   设置检查仓库权限,则填制单据时只能参照录入有权限的仓库。参见权限管理
  
   客户:录入或参照,必填,参照内容为客户档案。
  
   用鼠标单击〖参照〗按钮或按F2键,选择一个客户,或用键盘直接输入客户,确定后按[Enter]键。
  
   客户确定后,如该单据的部门及业务员未录入,则将分管部门、专营业务员自动带入到部门、业务员栏,可修改。
  
   停用日期当前业务日期的客户为已停用的客户,不可参照录入,不可用于新增单据;但老业务可以做完,可以进行单据、账表查询。
  
   部门:录入或参照,可为空,参照内容为部门档案。
  
   单击〖参照〗按钮或按F2键,选择一个部门,或用键盘直接输入部门,确定后按[Enter]键。
  
   若部门分级,只能录入最末级的部门。
  
   若先输入供应商,则系统自动带入供应商档案中的分管部门,可修改。
  
   设置检查部门权限,则填制单据时只能参照录入有权限的部门。参见权限管理
  
   出库类别:录入或参照,可为空。参见收发类别
  
   经手人:录入或参照,可为空,参照内容为职员档案。
  
   审核日期:单据审核时,自动带入当前业务日期,不可修改。
  
   备注:录入或参照,可为空,参照内容为常用摘要,可手工录入常用摘要中不存在的内容。
  
   表头自定义项:为满足业务需要,用户可自定义表头自定义项。参见自定义/自由项管理
  
   不合格现存量:系统显示单据表体当前记录行的不合格品的现存量。
  
   制单人:新增或修改单据保存时,自动带入当前操作员。参见新增单据、修改单据
  
   审核人:单据审核时,自动带入当前操作员。参见审核/弃审单据
  提示:设置检查操作员权限,则查询、修改、删除、审核单据时,只能对单据制单人有权限的单据进行操作;弃审对单据审核人有权限的单据进行操作。参见权限管理
  
   存货编码:录入或参照,必填,参照内容为存货档案。
  
   根据存货编码,系统带入存货名称、规格型号、存货自定义项、计量单位、库存单位、换算率等栏目。
  
   同一张单据上可以有相同的存货及自由项。
  
   停用日期当前业务日期的存货为已停用,不可参照录入,不可用于新增单据;但老业务可以做完,可以进行单据、账表查询。
  
   设置检查存货权限,则填制单据时只能参照录入有权限的存货。参见权限管理
  

提示:
  
   表体存货与表头仓库的关系:

   设置检查仓库存货对应关系,只能参照仓库存货对照表中该仓库的存货;否则可参照存货档案中的所有存货。

   设置检查仓库存货对应关系,当录入仓库存货对照表以外的存货时,系统提示存货××在仓库存货对照表中不存在,是否继续?如果继续,则保存录入的存货;否则返回让用户重新选择。

   存货自由项:录入或参照,自由项管理的存货必须录入自由项,否则不可录入。参见存货档案自定义/自由项

   存货自定义项:根据存货编码带入,不可修改。

   计量单位、库存单位、换算率、数量、件数:参见多计量单位应用

   录入数量或件数,必填;蓝字入库单大于0,红字入库单小于0

   无换算率的存货:系统带入计量单位,数量必填;换算率、库存单位、件数不可编辑。

   固定换算率的存货:系统带入计量单位、库存单位(库存默认单位)、换算率;数量、件数可以填写其中一项,系统根据换算率自动计算另一项;可以改变库存单位,系统根据新换算率、件数反算数量。

   浮动换算率的存货:系统带入计量单位、库存单位、换算率(存货档案默认换算率);数量、件数可以填写其中一项,系统根据换算率自动计算另一项;可以改变换算率,系统根据新换算率、件数反算数量。

   单价、金额:录入,可为空。

   单价根据取价方式带入,可修改。 

   公式:金额=单价*数量。输入其中两项,系统自动反算第三项。

   单价改变,反算金额,数量不变。
 
   金额改变,反算单价,数量不变。
  
   数量改变,反算金额,单价不变。

  蓝字单据,存货的金额必须大于等于零。

   红字单据,存货的金额必须小于等于零。

   计划单价/售价:取价方式设置为计划单价时,从存货档案带入,不可修改。

   计划金额/售价金额:系统自动计算,不可修改。计划金额=计划单价*数量。

  提示:用户需要在单据设计中增加单据表体项目-计划单价/售价、计划金额/售价金额。

   批号:参见批次管理

   非批次管理的存货,不能录入批号;批次管理的存货,批号可录入。

   录入或参照,还可由系统自动确定批号(CTRLB)。  

   保质期管理的存货,指定批号,同时带入相应的生产日期、失效日期、保质期。参见保质期管理

   批次管理的存货,如果同时也是出库跟踪入库的存货,指定入库单号,同时带入相应的批号。参见出库跟踪入库

   在同一张单据上,一个存货可以对应多个批号,但必须按照不同批号分行录入。

   生产日期、保质期、失效日期:参见保质期管理

   保质期管理的存货,生产日期、失效日期必须输入;非保质期管理的存货不能输入。

   公式:失效日期=生产日期+保质期

   保质期根据存货档案中的保质期带入,不可修改。

   生产日期、保质期根据用户所选批号的日期带入,不可修改。

   由于存货档案中的保质期可随时更改,因此单据上保存当时的保质期、生产日期和失效日期。

   对应入库单号:参见出库跟踪入库

   出库跟踪入库的存货,出库时必须录入对应的入库单号,否则不可录入。

   入库单号可以录入,参照内容为对应仓库+存货+自由项的结存不为零的入库单记录;也可由系统自动确定入库单号(CTRL+Q)。

   同时是批次管理存货:指定入库单号,同时带入相应的批号。

   同时是保质期管理存货:指定入库单号,同时带入相应的批号、生产日期、失效日期、保质期。

   同时是货位管理存货:指定入库单号,只能参照该入库单记录的货位。

  提示:

   在同一个单据上,一个存货可以对应多个入库单号,但必须按照不同入库单号分行录入。

   一条入库记录,可以多次出库,每次出库后更新该条记录的结存数量。

   出库跟踪入库的存货不可零出库,即当前出库数量不可大于对应入库单记录的可用数量。

   处理日期:参照录入,可为空。

   处理地点:录入或参照常用摘要,可为空。

   处理方式:录入或参照常用摘要,可为空。

   自定义项(表体):为满足业务需要,用户可自定义表体自定义项。参见自定义/自由项管理

   项目大类编码:录入或参照,参照内容为项目档案。录入项目,自动带入该项目所属的项目大类。

   项目大类:根据项目大类编码带入,不可修改。

   项目编码:录入或参照,参照内容为项目档案。

   项目:根据项目编码带入,不可修改。

  不合格品处理单

  用户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减少仓库的不合格品量。用户可以将不合格品返回车间进行加工维修等处理后,作为合格品再入库;或将不合格品出售给不合格品收购公司。

  【菜单路径】

  日常业务-不合格品-不合格品处理单

  日常业务-单据列表-不合格品处理单列表

  【操作流程】

  不合格品处理单单据流程

   不合格品处理单手工增加。

   不合格品处理单可以修改、删除、审核、弃审。

   不合格品处理单审核后登记不合格品备查簿,减少仓库的不合格品量。

  【栏目说明】

  不合格品处理单表头栏目

  不合格品处理单表体栏目

  【注意事项】

  单据审核时,系统检查不合格品的结存不能小于0,否则不能通过审核。

  【操作说明】

  需要审核的单据

  单据操作

 

posted @ 2008-10-17 09:13 sapjob 阅读(1182) | 评论 (0)编辑 收藏

2008年10月11日 #

 1.请介绍一下你自己

这是外企常问的问题。一般人回答这个问题过于平常,只说姓名、年龄、爱好、工作经验,这些在简历上都有,其实,外企最希望知道的是求职者能否胜任工作,包括:最强的技能、最深入研究的知识领域、个性中最积极的部分、做过的最成功的事,主要的成就等,这些都可以和学习无关,也可以和学习有关,但要突出积极的个性和做事的能力,说得合情

  合理外企才会相信。外企很重视一个人的礼貌,求职者要尊重考官,在回答每个问题之后都说一句谢谢。外企喜欢有礼貌的求职者。

  2.在学校你最不喜欢的课程是什么?为什么?

  这个问题外企不希望求职者直接回答数学体育之类的具体课程,如果直接回答还说明了理由,不仅代表求职者对这个学科不感兴趣,可能还代表将来也会对要完成的某些工作没有兴趣。这个问题外企招聘者最想从求职者口里听到:我可能对个别科目不是特别感兴趣,但是正因为这样,我会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这门课程,通过学习对原本不感兴趣的科目也开始有了兴趣,对于本来就有兴趣的科目我自然学习得更认真,所以各门课的成绩较为平衡。通过这样的问题,外企可以找到对任何事情都很感兴趣的求职者。

  3.说说你最大的优缺点?

  这个问题外企问的概率很大,通常不希望听到直接回答的缺点是什么等,如果求职者说自己小心眼、爱忌妒人、非常懒、脾气大、工作效率低,外企肯定不会录用你。外企喜欢求职者从自己的优点说起,中间加一些小缺点,最后再把问题转回到优点上,突出优点的部分。外企喜欢聪明的求职者。

  4.你认为你在学校属于好学生吗?

  外企的招聘者很精明,问这个问题可以试探出很多问题:如果求职者学习成绩好,就会说:是的,我的成绩很好,所有的成绩都很优异。当然,判断一个学生是不是好学生有很多标准,在学校期间我认为成绩是重要的,其他方面包括思想道德、实践经验、团队精神、沟通能力也都是很重要的,我在这些方面也做得很好,应该说我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如果求职者成绩不尽理想,便会说:我认为是不是一个好学生的标准是多元化的,我的学习成绩还可以,在其他方面我的表现也很突出,比如我去很多地方实习过,我很喜欢在快节奏和压力下工作,我在学生会组织过××活动,锻炼了我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能力。有经验的招聘者一听就会明白,外企喜欢诚实的求职者。

  5.说说你的家庭。

  外企面试时询问家庭问题不是非要知道求职者家庭的情况,探究隐私,外企不喜欢探究个人隐私,而是要了解家庭背景对求职者的塑造和影响。外企希望听到的重点也在于家庭对求职者的积极影响。外企最喜欢听到的是:我很爱我的家庭!我的家庭一向很和睦,虽然我的父亲和母亲都是普通人,但是从小,我就看到我父亲起早贪黑,每天工作特别勤劳,他的行动无形中培养了我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勤劳的精神。我母亲为人善良,对人热情,特别乐于助人,所以在单位人缘很好,她的一言一行也一直在教导我做人的道理。外企相信,和睦的家庭关系对一个人的成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6.说说你对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的看法?

  外企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只有有备而来的求职者能够过关。求职者可以直接在网上查找对你所申请的行业部门的信息,只有深入了解才能产生独特的见解。外企认为最聪明的求职者是对所面试的公司预先了解很多,包括公司各个部门,发展情况,在面试回答问题的时候可以提到所了解的情况,外企欢迎进入企业的人是知己,而不是盲人

  7.就你申请的这个职位,你认为你还欠缺什么?

  外企喜欢问求职者弱点,但精明的求职者一般不直接回答。他们希望看到这样的求职者:继续重复自己的优势,然后说:对于这个职位和我的能力来说,我相信自己是可以胜任的,只是缺乏经验,这个问题我想我可以进入公司以后以最短的时间来解决,我的学习能力很强,我相信可以很快融入公司的企业文化,进入工作状态。外企喜欢能够巧妙地躲过难题的求职者。

  8.你期望的工资是多少?

  外企的工资水平是很灵活的,何种能力拿何种工资。外企喜欢直率的人,但这个问题却不能正面回答,外企希望听到:以我的能力和我的优势,我完全可以胜任这个职位,我相信我可以做得很好。但是贵公司对这个职位的描述不是很具体,我想还可以延后再讨论。外企欢迎求职者给其定薪的自由度,而不是咬准一个价码。

  9.你能给公司带来什么?

  外企很想知道未来的员工能为企业做什么,求职者应再次重复自己的优势,然后说:就我的能力,我可以做一个优秀的员工在组织中发挥能力,给组织带来高效率和更多的收益。外企喜欢求职者就申请的职位表明自己的能力,比如申请营销之类的职位,可以说:我可以开发大量的新客户,同时,对老客户做更全面周到的服务,开发老客户的新需求和消费。等等。

  10.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外企的这个问题看上去可有可无,其实很关键,外企不喜欢说没有问题的人,因为其很注重员工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外企不喜欢求职者问个人福利之类的问题,如果有人这样问:贵公司对新入公司的员工有没有什么培训项目,我可以参加吗?或者说贵公司的晋升机制是什么样的?外企将很欢迎,因为体现出你对学习的热情和对公司的忠诚度以及你的上进心。

 

posted @ 2008-10-11 10:08 sapjob 阅读(1144) | 评论 (0)编辑 收藏

2008年10月9日 #

CO中结帐时有:product cost by order,product cost by period,product cost by sales order,对于这几种各有什么用法及什么时候用?
对于同一个对象是否可以同时使用其中的两种或以上?
product cost by order是按订单生产,包括按生产订单,流程订单,和CO生产订单。一般都是PP选定了生产管理的模式,然后CO配合。 从CO的角度来讲,按生产订单来核算成本中要用到BOM,Routing; 按流程订单生产要用到BOMmaster recipe; 在没有实施PP模块的情况下,可以用CO生产订单来收集生产成本。

product cost by period
是适合于重复制造的行业,是采用backflush的方式核算成本。比如说有些产品品种少,但产量大的化工行业,一般会采用这种生产模式。 

product cost by sales order
是按销售订单核算成本,适用于make to order的行业。比如说单件小批量的造船,大型机械制造的行业。

product cost by order
product cost by sales order 可以同时使用。有些时候一个销售订单对应多个生产订单;系统可以在收集每个生产订单成本的时候,同时收集其对应销售订单的成本。

posted @ 2008-10-09 09:42 sapjob 阅读(1113) | 评论 (0)编辑 收藏

2008年10月8日 #

SAP的月结相关流程介绍

流程描述
FI
期末结帐流程包括应收帐款、应付帐款、固定资产、管理会计结帐、总帐结帐等一系列结帐过程,对于年结增加了余额结转及固定资产年度改变等动作,通过月结及年结处理,出具各种会计报表;

具体流程如下:

(1)
财务部门

1
确定当月薪资已预提完毕                     

(2)
销售与配销

确定请款截止日(确定销货收入入帐截止日)                     

确定出货截止日                                             

(3)
物料管理:确定收发料(含成品)截止日                                               

(4)
应收帐款:确定所有交易皆已过帐                                                   

(5)
应付帐款:确定所有付款需求皆已过帐                                           

(6)   
固定资产   

执行未验收设备结算                                 

执行未验收设备资本化至固定资产                         

确定所有固定资产皆已验收完毕                           

执行折旧                                               

在特殊情行下,执行折旧调整(重新执行折旧)                   

(7)   
总帐 (I)   

新的会计期间开帐                                     

执行经常性凭证                                           

输入月底应计凭证,并于次月初回转                                       

对未结项目及外币余额作外币评价,并于次月初回转                     

确定其它系统取得的数据皆已过帐无误                     

检查收入、费用科目金额(如需调帐,则需打开该调整科目相关已关帐的会计期间)

检查资产、负债科目金额(如需调帐,则需打开该调整科目相关已关帐的会计期间)

执行资产、客户、供货商、物料、总帐等科目关帐               

(8)
成本会计         

产品成本计划:确认作业类型、工作站、制程、费用估算等计划成本           

执行成本中心周期性分摊(确认原料及费用(含折旧)是否已入系统)             

打印报表核对总帐金额及分摊后之成本中心费用是否相符         

产品成本结算(工单结算)                                   

5  FI/CO/MM
期间关帐                                                     

(9)
总帐 (II) 

确认期间关帐动作已完成                                 

打印财务报表                                                       

(10)
年底其它作业

会计师年度调整分录入帐                                     

新的会计年度开帐                                       

系统设定新年度的凭证号码范围                               

将总帐科目余额结转下年度                                 

将客户、供货商等的未结项目结转下年度                           

检查会计科目结转入本年度的金额是否与上年度余额相符           

固定资产年度关帐程序
二、            产成品月结流程

规范生产订单计算工作的一个指引性流程,使生产订单结算相关工作程序化制度化,明确相关部门之责任,实现及时准确按分批法结算工单生产成本,步骤如下:

(1)
产品成本结算主要目的:为计算实际的产品生产成本及己投入未产出的价值(在制品)及差异值(标准成本制下)。

(2)
执行结算前应确认数据是否均己入系统:原料进料、领出及费用(包含固定资产折旧系统执行)

1. 
成本会计确认MM作业是否完成。

2. 
成本会计确认PP作业是否完成。

3.   
实际发生费用是否录入、归集正确。

4. 
执行允许前期过帐(打开次月的帐,且于系统上勾记允许过上一期的帐,因为要将参考价和实际成本之差异值调入上一期.

5. 
引用费用分摊、分配、重过账流程,确保三大费用划分正确。

6. 
引用作业价格计算流程,区分作业相关或不相关,进行费用的分割,计算出正确的实际作业价格。

7. 
进行价格重估,将实际价格代替计划价格。

8. 
进行在制品结算,计算在制品价值。

9. 
进行差异计算(CO模块)。

10. 
进行订单结算运行测试。

11. 
如测试结果正确则进行正式运行结算。

12. 
进行分析,与计划比较并出具财务分析报表。

 

posted @ 2008-10-08 09:23 sapjob 阅读(1299) | 评论 (0)编辑 收藏

2008年10月6日 #

GR/IR
1,
采购的an incoming invoice当被过帐时,必须参照(refer to
  (1). a purchase order
  (2). a good receipt(
没收货就没有the good receipt)
2,invoice verification
被过账的结果
 
发票校验时:DrGR/IR科目 (在途物资, 收到某张订单的发票)
                Cr
:应付帐款(the vendor account is credited.
3,goods receipt
被过账的结果
 
收货时:    Dr:存货 (存货暂估入账)
               Cr
GR/IR科目 (应付暂估, 收到某张订单的货物)
4,
当一个订单的货物和发票都结算完毕时,该订单的GR/IR科目余额应为零。
5,GR/IR
是个过渡性科目,用于记录在途物资和应付暂估,为什么要如此做呢,是为了出财务报表。
 
因为GR/IR非资产也非负债科目(期末出报表时必清零,下一期初转回).
 
通常定义两个也可一个科目(在途物资-到资产,对那写BNGBilling No Goods)的,
 
应付暂估-到负债,对那些GNB(Goods No Billing)),SAP会自动产生会计凭证并通常是月结后第一天又冲回来.
 
而且通常GR/IR科目会做open item management, 自己慢慢体会吧.

6,月结时,如果某张订单的GR/IR科目有借方余额,转入在途物资,只是月结用,月结后又要转回来的
   
本月末月结时:Dr:在途物资(资产类)
                    Cr
GR/IR科目
   
次月初转回时:DrGR/IR科目
                    Cr
:在途物资
7,
月结时,如果某张订单的GR/IR科目有贷方余额,转入应付暂估,只是月结用,月结后又要转回来的
   
本月末月结时:DrGR/IR科目
                    Cr
:应付暂估(负债类)
   
次月初转回时:Dr:应付暂估
                    Cr
GR/IR科目
月结时,做在途物资和应付暂估。
计算同一GR/IR科目,同一应付帐款统驭科目数据的合计结果:
借方余额计算值(票到货未到) = 同一订单中的借方合计 - 同一订单中可清帐的行项目余额
贷方余额计算值(货到票未到) = 同一订单中的贷方合计 - 同一订单中可清帐的行项目余额
本月底记帐   
借方余额计算值:
  Dr
:在途物资
   Cr
GR/IR换算调整
贷方余额计算值
  Dr
GR/IR换算调整           
   Cr
:应付暂估       

下月初冲销
借方余额计算值
  Dr
GR/IR换算调整
    Cr
:在途物资
贷方余额计算值
  Dr
:应付暂估
    Cr
GR/IR换算调整
8,SAP FI/CO
在途物资,应付暂估的例子:
 
一般企业不应做BNG(Billing no goods),然而在SAP中是先做BNG时回自动对应到GR/IR,等你收货后会自动清掉.
 
比如PO qty 100, price 10 total 1000,不同的企业配置可能不同.
  1.
如是新PO, 没做任何收货,一般你是先MIRO不了(如果vendor主数据是GR based inv. verification),
   
因没有reference doc, 如此Po的相关Item已经收货了,可先做发票校验. 各企业可能会有所不同.
  2.
如果以前收了10, 比如MIGO产生的mat doc4500000111.
    dr: material 100 +
     cr:Gr/IR 100 -
    miro
时你对reference doc 4500000111的校验, 比如发票上是100.
   
qty change 100, amount 1000.
   
产生的会计凭证是:
      dr: GR/IR 1000 +(
自动产生GR/IR 1000)
       Cr:AP 1000-
   
等你再收90的时候.
    MIGO:
    Dr:material 900
     Cr:GR/IR 900
   
不就自动清了吗?

 SAP FICO在途物资,应付暂估
1.OBYP:  BNG, GNB
2.
设置几个会计科目: GR/IR adjustment,在途物资,应付暂估
 
GNB( goods receive but no billing-invoicing),资产(材料)增加了但未付款,其实是应付暂估
 
BNG(通常企业MIRO要求vendor invoice, vendor 送货单和我们的收货单对照-通常就是打印MIGO产生的material document
 
统一才确定AP,当然PO price change且已经 MIGO,会不统一,所以BNG -billing no goods receive不大会出现),
 
将是你的在途物资(确定了AP但没到货).为什么要这样?因为GR/IR是一个中间科目,
 
GNB其实是将来的负债,BNG是潜在资产,balance sheet不能将GR/IR带去,所以有这样的做法.
 Auto clear GR/IR .
根据OBYP设置的会计科目自动产生凭证,月结后下月开帐后立即自动调整回来。

 

posted @ 2008-10-06 11:15 sapjob 阅读(1248) | 评论 (0)编辑 收藏

2008年9月27日 #

 新浪科技讯 318EMC亚太及日本地区总裁Steven Leonard接受新浪科技专访时表示,将极大地发挥中国1000EMC工程师的力量,为EMC全球的客户开发新的技术。

  18日下午,EMC与神州数码宣布将共同成立合资公司,主要投资中国的资讯科技业务。合资公司将由双方共同管理,EMC和神州数码各占50%股份,这也是EMC在亚洲成立的第一个合资公司。

  Steven认为,神州数码大面积的覆盖弥补了EMC的盲点地区,与神州数码合作能够让EMC更好的了解本土市场,并找到更多商业机会。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希望EMC是一家已经深入中国的公司,而不是一家对于中国而言的国外公司。

  Steven指出,EMC将注重在中国的创新,目前EMC在中国已经拥有上海、北京两家研发中心,拥有1000名工程师。Steven坦言,目前主要的工作是加强研发中心工作的深度,因为EMC工程师的工作不仅是把旧技术本土化,而是为EMC全球客户开发新技术。

  新浪科技:去年11月初,EMC宣布在未来5年内将原有在华投资计划额度加倍至10亿美元。2008年会落实多少投资额?

  Steven:没法跟您具体说2008年我们投资的具体数量。并不是因为这是我们EMC的秘密,而是因为我们每个月的业务都在增加,发展速度都是在不断提高的。而且每个时候都可能会出现新的业务机会,因为在一年半前我们还无法料到以后业务的增长数额。去年1月我们正式宣布未来将投资增加到10亿美元,所以我很难告诉你具体的数字,因为这是一个在动态变化中的数字。

  新浪科技:EMC在华的10亿美元投资中,有没有用于收购的预算?

  Steven:事实上EMC与神州数码合资公司的成立发布,对于EMC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本土市场,了解在这个市场上所存在公司的类型。所以现在我们没有既定的收购计划,但是我们相信在神州数码的帮助下,我们肯定会获得更多好的做法、好的建议。通过与神州数码建立合作伙伴的关系,我们会在中国找到一些很好的机会,包括您刚才提到的收购、并购本土企业的机会。

  新浪科技:您刚才提到将通过神州数码更好了解中国本土市场,EMC具体的策略如何?

  Steven:在这里我希望向您传达三点信息。第一点,我们将加深与中国企业的合作伙伴关系,比如说和神州数码的合作伙伴关系。第二点,我们将不断地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将像我们去年宣布的十亿美元的投入。第三点,我们会注重在中国的创新,我们将极大地发挥在中国一千名EMC工程师的力量,他们所做的工作并不是把旧有的技术针对中国市场进行本土化,而是为我们EMC在全球的客户开发新的技术。所以这些工作对于我们而言是相当重要的,我们在中国并不只是关注某一笔交易或者我们某一个时段的增长,我们更多的是一个长远的规划。

  新浪科技:这次和神州数码成立合资公司,将对EMC中国区业务有哪些帮助?

  Steven:我想在三个方面对于EMC中国的业务是有益的。通过与神州数码建立一个合资公司,我们能够学习到如何作为一个有效的公司在中国运营。第二,神州数码能够帮助我们看到更多的商业机会,因为神州数码的覆盖是弥补了EMC的一些盲点地区。第三,神州数码是属于在中国IT服务的龙头企业,神州数码的服务能力与我们EMC的产品、技术形成了非常强的互补性。我们相信有了他们的帮助,我们的业务会不断地增长,而且我们也可以更好地为更多的客户提供服务。

新浪科技:EMC已经分别在上海、北京建立两家研发中心,第三家研发中心是否在规划之中?

  Steven:目前我们还没有开设第三家在华研发中心的计划。我们现在主要的工作是加强现有的在华研发中心的力量。事实上,确实我们希望能够增加在中国本土研发团队,同时我们也会更好地使用我们在这些研发中心上所做的投资,注重加强这些研发中心工作的深度,而不是考虑设立更多数量的研发中心。EMC已经有了增加设立在华办事处的计划,4家新的办事处在今年上半年将要投入使用,但它不是我们所说的研发中心。

  新浪科技:您希望EMC在中国成为一家怎样的公司?

  Steven:在这里,我也想把我个人的故事与您分享。这确实也是我真实的故事。我在这么多年以来,花了大量的时间在亚洲拜访各国的客户,而且花了很多时间在中国,我也感受到在中国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我相信中国在未来的时间里将不断地增加对整个世界的影响,我说的这些影响是非常积极的、正面的影响。我认为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会不断地提升,表现在教育领域、能源领域、金融领域、创新领域以及政府方面的非常积极正面的影响。其实我已经把我的家搬到了亚洲,因为我对亚洲、对中国有非常积极的期望值,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在亚洲生活、成长,这样他们就会不断地适应日新月异的变化,对他们个人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好处的。其实我们看到中国有很多自身好的变化,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希望EMC是一家已经深入中国的公司,而不是一家对于中国而言的国外公司。

  新浪科技:EMC在中国内地有什么样的人才计划,有哪些是针对毕业生的?

  Steven:我可以给您举一些非常具体的例子。EMC在中国一共与中国大学结成26个教育联盟的关系,我们为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提供了奖学金。去年我们公司总裁访问了清华,并且亲自颁发给学生的奖学金。我们还与其他中国的高等大学建立了教育培训的交换项目,我们会派出EMC的培训师为这些大学提供一些培训课程。谈到我们在华招什么样的人才,事实上不光是给我们研发中心招收像在计算机科学、数学方面专业的人才,同时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在招收在销售、服务、营销方面具有这种技能的人才。举一个例子,我们在最近一次公司招聘会上,有五百名学生参加,通过初选,我们会选出一百名和他们进行更深入的了解,然后再挑出最优秀的十到十五名学生应聘到我们公司。当然这些数字肯定不是每次都是一样的,不是非常确定的,但是大数是这样的比例。我们希望招收的人才他们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同时又是充满精力的,精力充沛的人才,他们具有创意性,能够不断地利用他们的专长为EMC带来一些非常新鲜的元素。

  新浪科技:您同时负责日本与中国市场,您认为这两个市场有哪些异同?哪个市场潜力更大?

  Steven:你问的这个问题非常难。当然我尽量想知道不同市场的区别,但是如果公开说出来,我要注意不要得罪某一个客户。我可以说中国和日本市场确实有非常明显的区别,就是变化发生的速度。我们知道在中国变化的速度是非常快的,而日本市场是一个比较慢速反应的市场。对于日本的客户,通常他们要做缓慢的评估,他们的态度是比较保守的。而中国市场的客户他们更愿意承担风险、抓住机会,对市场响应的速度是非常快的。还有一点,在日本,大概在1015年之前这些客户就已经在谈灾难恢复、在谈业务有序性、在谈法规遵从,这是因为日本市场和美国市场已经联系起来了,是一种联动的关系,尤其在法规遵从方面,日本客户是有非常大的压力。而根据我与中国客户的交流,中国只是在最近几年才刚刚开始谈以上我所谈的三大业务领域。

 

posted @ 2008-09-27 10:16 sapjob 阅读(1171) | 评论 (0)编辑 收藏

2008年9月24日 #

      专精于中小尺寸面板的设计制造的元太科技于19926月成立于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目前员工约有900人,为永丰余集团成员,专业制造LCD中等级最高的TFT-LCD。在大部份面板制造厂受到产品替代效应的冲击(如笔记型计算机取代桌上型、液晶与电浆电视取代CRT电视等)、新兴市场的兴起以及产品价格竞争激烈的影响下,元太科技持续开发利基型产品,延伸中小尺寸面板的应用领域,在大环境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仍然一枝独秀地维持市场获利与竞争力。

  为了达成「世界前三大中小尺寸TFT-LCD制造公司」的目标,元太科技毅然决然汰换旧有鼎新TIPTOPERP系统,改换国际级ORACLE ERP系统。元太科技行政处-信息科技部王凌宇经理表示,原有ERP系统已是8年前老旧版本,除不敷现行需求外,该系统设计不全然以财务面为主,也不符合成会原则,再加上系统作业流程的控管点经过多次客制修改,王凌宇形容,系统简直成了一个怪物!当时的总经理建议改用国际级ERP,评估升级旧系统的成本与新购费用后,决定使用国际软件。

  前进国际掌控提案会议的杰出表现与良好的服务口碑,赢得元太的满意

  进行变换系统时,元太评选三家进行比较。整体提案过程当中,王凌宇表示,前进国际第一眼就散发出专业的感觉,说话的态度不卑不亢,首先获得好感;但决选关键印象则在于掌控会议的能力。王凌宇指出,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提案的目的且不会被user牵着鼻子走;掌握提案的重点并排除不必要、不重要的问题;适切的态度和方法解决user的问题并导回正题,这些对于提案公司在SELLING过程中的表达能力与导入服务相对应,可反应后续掌握项目的能力,而从问题的解答可以看出专业度。

  除了掌控提案会议所呈现的专业表现外,各厂商提出的reference中,也属前进国际最多。王凌宇并实际打听验证,最后,内部项目小组总评分表决,选择口碑好、信誉佳、专业的『前进国际』作为导入服务顾问伙伴。

  项目的成功与导入者和使用者间的相互信任程度有绝对的关系

  项目合作的过程中,使用者与系统厂商的相互信任是影响项目成功的关键要素之ㄧ。王凌宇表示,合作的默契在于彼此多为对方设想。例如客制部分,使用者可以在鸡蛋里挑骨头,刁难厂商影响付款进度,或顾问仅照表抄课,不提供任何客户管控流程上的建议。但元太秉持互信的原则,让彼此取得一个均衡点,使得项目得顺利进行。

  谈及元太参与本项目的辛苦成员,王凌宇表示,虽由信息部主司沟通协调,但若不是有会计部经理陈明兰扮演与高阶主管沟通的桥梁,孔明也借不来东风!陈经理是永丰余集团资深员工,受到主管的信任,又是成会的学历背景,扮演要求前端操作者的督导角色相当称职,也是促成项目成功的重要因素。

  ERPGIB 系统精化作业细节,加快结帐速度,大幅节省税金

  王凌宇指出,除了与前进国际双方的信任关系与合作默契之外,由于过去公司内RUNERP系统,所以user适应能力与接受速度较快。且ORACLE是一套从财务面出发设计的ERP系统,对于财务人员的作业负担相对减轻很多。而整套系统从流程控管点的完整度,整体作业的复杂度、管控点的严谨度都较旧系统完善。上线迄今到2006年底即满两年,系统状况稳定,各模块间的整合度也改善相当多。举例来说,ORACLE ERP系统上线后,结帐速度加快很多,过去损益要到第五天才能看到,现在一天内就可以完成,到总帐完成大约2~3天,让高阶主管可以获得更实时、更正确的决策依据。

  除ERP系统外,元太同时也建置架构于ERP之上的ORACLE GIB保税系统。前进国际项目负责人简荣谦协理表示,元太是将GIB系统功能模块发挥得淋漓尽致的第一家客户。元太所属产业复杂的生产制造特性,使得保税作业相当繁复,此外,成本结帐以及分析的精细度;系统横跨两岸三地的运作;OMINV 等作业面的顺畅性等,都是系统导入与设计所需的考虑点。前进国际资深顾问林彦孝亦表示,GIB系统上线后,最后补税金额结算为当初年度订定目标相比,约省下60%,为元太节税带来不错的效益。

  前进国际简荣谦另外指出,除了GIB保税系统的优异表现外,改善异质系统整合 (ERP MES 系统整合)、提升作业效率,也是使用者在系统上线后立即可以感受到的成果。

  前进国际本项目顾问团队由简荣谦协理担任项目负责人,ERP导入小组成员包括:顾问经理戚婉仪、资深顾问吴月燕、魏竹联、何盈婷、杨韵璇;GIB保税通关系统导入小组成员包括:谢志明、林彦孝(另含客制部分)等;DBA: 周惠君、钟建荣。

 

posted @ 2008-09-24 09:20 sapjob 阅读(1136) | 评论 (0)编辑 收藏

2008年9月23日 #

  一直以来,ERP市场是由一个超级巨头SAP公司和一些比较小的厂家组成。然后Oracle加入了进来,并通过收购合并一些公司技术而跻身超级巨头的行列,那些被其收购的公司包括J.D. Edwards公司, PeopleSoft公司, Siebel公司, Retek公司等。这样一来,在该市场上就出现了SAPOracle双足鼎立的局面,并且有很多的用户纷纷的发现自己也处于了Oracle的阵营之中。这到底是件好事,还是坏事呢?到目前为止,很多用户都采取兼收并蓄的策略,同时使用他们二者的产品;这样就从他们双方都得到了不少好处,尤其是在二者争夺市场的竞争情况下;因为他们都期望能够提供一种更好的产品,从而使得用户完全转为自己的客户。

  但是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到底谁将是未来ERP市场的主宰?因为如果仅是现在得到了些许利益而投错了主人,那么在未来少数几年内就需要更换,这将是得不偿失的。更具体一些,Oracle公司正在全力以赴进行的大工程——Fusion计划,这对于用户来说,到底将是一个真正的网罗一切的超级梦想,还是一个灾难性的打击?又或者,SAP公司是否应该更关心和改善一下自己的某些问题,例如TCO以及灵活性方面的不足等。

  在这里你将成为这场龙虎斗的裁判。接下来是两个专栏论评,这是这是由两名资深专家在各自的领域所做的关于SAPOracle的比较论述。这两篇文章是几乎同时发表在SearchSAP.comSearchOracle.com网站上,我们期望您能够给出自己的意见。这些作者是否遗漏了某些东西呢?您有那些东西需要补充呢?如果您是一个先前的SAP的用户,如今打算全面转向Oracle,你想要知道的原因和理由是什么呢?反之亦然。

 

posted @ 2008-09-23 09:15 sapjob 阅读(1317) | 评论 (0)编辑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