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09年第一天,终端用户在进行收发货和报工业务时,系统提示“对于对象RF_BELEG 1000,不存在FBN1的编号范围间隔50”。这其实是FICO的一个配置问题。说明没有维护会计凭证的号码范围间隔。
利用事务代码:FBN1 ,进入后,copy"2008年的项目行"到“2009年”,其他都不需要修改。
事务代码:OMSR
路径: SPROà后勤-常规à物料主记录à字段选择à给字段选择组分配字段
设置好该处后,在MRP(物料需求计划)1视图中有”舍入值”,该处可输入采购订单数量的舍入值.
在Client 210 以物料3000001987,舍入值为100,在设置该值之前,系统跑出来的PR为9010 PCs.即使最小批量大小设置为100,PR仍为9010 (因为9010大于100),但是,一旦设置舍入值为100,重新运行MRP(物料需求计划)之后的PR为9100. 因为9010要以100为舍入规则到9100.
离散型生产的特点:它的产品是由许多零部件组成,各零部件的加工装配过程是彼此独立的,所以整个产品的加工工艺是离散的,制成的零件通过部件装配和总装配,最终成为成品,机械制造、电子设备制造行业的生产过程均属于这一类型。对于加工装配型生产管理的特点,除了要保证及时供料和零部件的加工质量外,重要的是控制零部件的生产进度,保证生产的成套性。
流程型生产的特点:工艺过程是连续进行的,不能中断,工艺过程的顺序是固定不变的,生产设施按照工艺流程布置,原料经过固定的工艺流程连续不断的经过一系列设备和装置被加工成成品。化工、炼油、水泥、造纸都是流程性生产。其管理特点是要保证连续供料和确保每个生产环节在工作期间必须正常运行。
说的通俗点,流程型的是串联,离散型的是并联。
流程型:一旦产品形成,则无法还原,也就是说,只要将它组合在一起,就没有办法拆开。离散型:生产则可以将产品还原成原料。
最近想换个工作,但是一直犹豫不决,可以说是茶不思,饭不香,睡不好。一方面感恩于原单位对本人的培养,一方面又对新的工作环境充满期待和迷惑。想起一句话来勉励自己:
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上云卷云舒。
Welcome to logistics Home.本人最近建了个SAP QQ论坛群,原来叫做PP之家,现在由于人气旺,升级为后勤之家(QQ号:80254481),研讨内容涉及PP、SD、MM 、QM等各个后勤模块,欢迎各位SAP用户加入讨论。
做了快两年的SAP ERP内部实施顾问,恍恍惚惚,也没想过去总结一下。前几天项目组领导说,2007年公司将上sap bw(business warehouse)项目、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以及条形码系统(code system),自己没有这个精力再去参与R/3五个模块的统筹工作了,让我去全面负责SAP项目的后续支持工作。任重而道远,在脑海中回荡着一个问题:如何做一个优秀的SAP ERP内部实施顾问?简单梳理了一下头绪,写下以下几点感想----
沟通能力是一个优秀的内部实施顾问必备的首要条件。SAP ABAPER sits in front of computer in office 可以写出一流的程序报表,end-users只要照着业务部门递交的工单票据及时准确地录入系统,那么他就是称职的了,可内部实施顾问却不能,他必须具备很强的沟通能力才行。只有主动沟通,他才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来自业务部门的真正业务需求;也只有主动沟通,才能将一些新的管理思路和解决方案传授给end-users and others。而沟通技巧中尤以倾听最为重要。倾听是一个素养,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境界。所谓“偏听则暗,兼听则明”,我们只有听取来自不同方向的不同声音,剔除糟粕,汲取精华,才能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内部实施顾问不要一味地坐在办公室里,而需锯掉椅子靠背,深入车间,走动管理。发现一个问题,既要听取业务部门管理者对此的看法,也要听听普通员工以及系统操作者对此的阐述;既要旁敲上一环节,也要侧击下一个环节。沟通,从心开始。
流程梳理与优化是内部实施顾问的重要使命和价值所在。很多企业将ERP的实施部门命名为“流程运营部门”或者“流程再造部门”,摈弃了“IT部”的叫法,虽然只是一个词语的差别,但是其意义却是差之千里。如此命名,很显然地是在强调实施ERP不是简单的技术嫁接,而是应该站在一个高度上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ERP是一种管理思想,而SAP ERP软件只是一种管理工具。不过从ERP软件身上,汇聚了几百年、不同行业领域甚至不同民族的不计其数的专家的企业管理思想。JACK的CEO阮积祥说,SAP真正给公司带来的是一个全新的思想飓风,通过它,能够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从而实现数字JACK。管理工作,不是发现一个问题点,就去解决这个问题点。我觉得,作为一个ERP内部顾问的管理工作,发现一个问题点,就应该一点带面,举一反三,从流程角度去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同样,也从流程的角度去确定问题的解决方案。《第五项修炼》中的“系统思考”,是一个优秀的内部实施顾问所必备的素质,唯其如此,方可将问题扼杀在最初的萌芽阶段。
内外兼修,方可彰显顾问本色。顾问,其实就是一个牧师,必须精通“布道”,才能将“道”传递给传授对象。曾经有个顾问跟说,SAP系统是非常强大的,一个人哪怕精通一个模块,那么在行业内,就会成为最抢手的。这句话,给我留下思考的空间。在接触SAP系统2年后,我在领悟到这句话是不无道理的。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内部顾问,切不可沾沾自喜,固步自封,而应该勤于钻研,不耻下问。此外,信息时代的到来,软件和技术的升级周期也越来越短。这就给身在企业内部的ERP从事者一个信号,必须经常关注外部信息,而不应该“两耳不闻窗外事”,如条件允许,可去参加有关ERP方面的业务培训,时常充电,方可提升自己。
在没有上SAP之前,天真的认为,只要上了SAP系统,我们就可以利用SAP实时、集成的显著优点,随时随地查看现有物料的库存,所售产品的库存可用性,物料采购所考虑的零件库存等等。当真的开始使用后,我们才发现其实这个很难,因为实际业务的发生到系统录入,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有时是几分钟,有时候是几个小时后,有时甚至是几天,所以还是有时差。
我们对比试想一下沃尔玛超市的管理,加入没有条形码和扫描仪器的帮助,那么今天卖给客户的可乐,不知要到几天后才能将客户购买的信息录入系统。在此,条形码和扫描系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的SAP项目经过两年多的运行,应该说原有的很多好的业务流程已经慢慢地开始固化,一些原来很难接受的先进的管理理念也已经慢慢地被我们的业务部门的终端用户所接受。但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也开始滋生:SAP项目是不是就无法向前推进,畏葸不前了,从此止步了!连项目组的成员也开始变得懒散,更何况其他终端用户。
因此,当大道上被一堵墙给挡住的时候,我们应该寻找一条可能并不平坦的小径,最终去达到理想的彼岸。 小径很多,条形码就是其中的一个小径。我们必须去曲径探幽,方可柳暗花明。
从何说起?总觉得自己很累。生活过得很累,感情维持得很累,连搞SAP都觉得很累了,一种疲惫感在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