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德弗(C.Alderfer)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于70年代初提出了“生存、关系、发展理论”,这是对马斯洛理论的一种修正。他把人的需要归结为生存(existence)、相互关系(relatedness)和成长(growth),简称为ERG理论。
①生存的需要是人最基本的需要,包含了人的一切生理上的物质需要,人的衣食住行、报酬、工作环境等基本条件都包括在此种需要当中。
②相互关系的需要是指人际关系(社会交往)方面的需要,包括安全感、归属感、友情、受人尊重等方面的需要。
③发展的需要是指发展自己,使自己在事业、能力上有所成就和提高的需要。
阿尔德弗的ERG理论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比较起来,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其相似之处如表8-2所示。
ERG理论与需要层次理论的比较
需要层次理论 | ERG理论 |
生理需要 | 生存需要 |
安全(对物的)需要 |
安全(对人的)需要 |
社交需要 | 相互关系需要 |
尊重(受之于他人的)需要 |
尊重(自己确认的)需要 | 发展需要 |
自我实现需要 |
但同时,阿尔德弗还提出了如下观点:
①人的各种需要一般来说是由低向高逐步发展的,而且低层次需要的满足程度越 高,对高层次需要就越渴望,这是一种“满足——前进”的逻辑。但同时还存在着“受挫——倒退”,即当较高层次的需要受到挫折时,需要的重点就可能退到较低的层次。而且,各种需要也可能同时出现。
②人的需要并不完全是生来就有的,有些需要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培养之后才产生的,尤其是较高层次的需要。
由此可见,阿尔德弗对人的需要的研究,并没有超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范畴,只是马斯洛的理论揭示的是带有普遍意义的一般规律,而阿尔德弗的观点更侧重于带有特殊性的个体差异,二者对实际工作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