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组织中,规模较大的组织一般设有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专职的管理者。在规模较小的组织中,人力资源管理可能由组织的领导者直接负责
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可以把人力资源管理过程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人力资源环境的管理
管理及其人力资源的管理,主要取决于组织的环境因素,对内部和外部环境要素的管理可以使员工对组织的生产率和竞争力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因此,对组织所处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依据之一。
1)需要分析的外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文化特征,如意识形态、历史背景、价值观和社会准则;技术特征,指社会上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水平及科学技术界发展和应用新技术的程度;教育特征,指居民的普遍文化水平,受过高等专业教育及专门训练的人所占的比例;人口特征,指可向社会提供的人力资源的数量、分布、年龄与性别,人口的集中或城市化是工业化社会的一个特征。
2)需要分析的内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组织战略,将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组织的经营战略目标联系起来;组织文化,组织文化为组织成员的行为提供了某种标准,能够引导和塑造组织成员的态度和行为;员工及其对工作质量的要求,每个员工在能力、性格、业务水平、敬业精神等诸多方面都有差异,因此在选用管理中要了解员工的特性。通过工作设计来增强对员工的激励性,提高他们的满意度,同时力争实现服务、质量以及生产率的最优化。
2.人力资源的获取
在实际当中,由于种种原因,组织的人力资源需求会发生变化。为此,管理者必须对完成组织目标所需的员工人数和类型进行预测,即确定人力资源需求,具体的工作就是进行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是根据组织的发展战略,预测组织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对员工种类、数量和质量的需求,据此编制人力资源供给计划,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招聘的方式来满足组织的人力资源需要。然后组织实施人力资源规划,确保组织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3.人力资源培训
获取了人力资源还要对其进行教育培训。对员工进行培训是为了使他们具有完成自己工作所必备的技能。在现代组织中,不仅新员工需要接受就业培训,而且在职员工也需要不断的接受再教育。对组织而言,对员工的培训既是一种投入,更是一种收获,它能够提高组织的应变和创新能力。对于员工而言,培训不仅可以提高技能,从而增加自身的“可雇佣性”,而且可以丰富职业生涯和提高事业成就感。员工培训无论对组织还是对员工个人来说都是“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武器。
4.人力资源的评价与开发
作为管理人员应该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衡量,创造一种能够对组织和员工双方都有利的雇佣关系和工作环境。同时,管理者必须确保员工具有完成当前以及未来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各种技能,及除了培训技能使其能完成当前的工作,还应该注意开发员工的潜能,使其在职业生涯中有更好的发展。
5.人力资源的报酬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薪酬是员工为组织付出劳动的回报,而且薪酬也是对员工贡献的一种承认。此外,薪酬和福利还被用来作为一种吸引新员工加入本组织的手段。如果员工对薪酬和福利水平不满或者认为组织的薪酬和福利分配不公,他们对提高质量、提高生产率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损害。因此应该创建合理的薪资制度,并为员工提供福利来回报员工对组织作出的贡献。
上述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是相互联系互相支持的,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比如,人力资源环境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是人力资源规划、招聘选拔和培训都需要参考的信息,人力资源评价的结果又是薪酬、培训和选拔的依据,因此,我们必须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而不能割裂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人力资源的功能,提高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