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客体是什么,在管理科学中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国外较早的管理理论认为,管理的客体是人、财、物三种形式。后来,有些管理学家指出,管理客体中人、财、物固然是很重要的,但还不完全,主张再加上时间和信息,认为管理者没有时间观念,没有足够的信息,是无法进行管理的。因此,时间和信息也是重要的管理客体。于是,管理客体由三种形式扩大为五种形式,形成管理客体“五因素说”。最近有的学者又提出管理客体“七因素说”,强调管理者还要注意士气,注意管理方法,所以,管理客体还应包括士气和方法。此外,现在还有的人把管理客体分得更为详细、具体,列出一排长长的名单。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1.人、财、物是管理客体的基本形式
从管理哲学的角度看,把管理客体相对地区分为人、财、物三种形式是比较合理的。因为人、财、物是一切社会活动所必需“的三种因素,缺一不可。管理,在一定意义上说,也就是充分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人是社会管理的第一类客体。人是社会的细胞,是一切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只有管理好了人,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促进社会不断进步。因此科学地管理人,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社会管理的中心任务,是提高整个管理效益的关键。
第二类管理客体是物。在哲学中,物有不同的理解。广义的物是泛指世界上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不仅财是物,人也是物,是—种社会存在物。在这个意义上,物是人、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总称。在管理哲学中,作为管理客体的物,是同人、财相并列的客观事物,主要指生产资料,指生产力中的物的因素。它包括工具、设备、材料等等。
第三类管理客体是财。财即资金或物质资料的价值表现。财务管理是一个组织特别是经济组织的重要管理项目之一。人们常讲,当家理财,少花钱,多办事,指的就是财务管理。管理财务,包括科学地生财、聚财、用财,开源节流,提高经济效益等。
在社会管理活动中,虽然人、财、物可以分别作为三种不同形式的客体同管理主体发生联系、相互作用,但实际上,对于一个组织、企业来说,人、财、物从来都是不可分割的,它们作为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同管理主体发生作用。任何一个成功的管理主体,他并不只是把眼睛盯在组织中人、财、物的哪一个部分,而是把它们当作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系统看待。当他着手解决某一部分时,同时考虑到它和其它因素的相互作用及可能产生的后果。
2.管理主要是对人的管理
应当着重指出的是,在管理客体系统中,人是最主要的。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对人的行为的管理。
这是因为,人是生产力和整个管理中最活跃、最能动、最积极的因素。组织活力的源泉在于脑力和体力劳动者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十分明显,财和物之所以能够成为管理容体,是因为有人。财和物都是人所创造的,并被人用之于生产和生活之中去的。只是由于人的活动和满足人们的需要,财和物才作为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没有人,财、物就失去客体的属性。
同样明显的是,对财和物的管理是通过人来实现的。没有对人的管理,根本谈不上对于财和物的管理,财、物管理的效果直接取决于管物理财的人的积极性。所以,任何单位的主管人员,他的首要的任务是对人的管理,通过对人的组织、指导和调节而实现对财、物的科学管理。因此,做好人的工作,调动一切人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管理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