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主体的工作效率还同管理主体的行为方式,即管理方式相联系。
1.独断、民主和放任
按照管理者如何运用他们的职权来影响被管理者,可以分为独断的、民主的和放任的三种类型的管理方式。
凡是武断而自信的人,如要求别人对自己发布的命令唯命是从,或者仅仅以奖惩办法进行管理,就被人们看作是一个独断的管理者,他所行使的是独断型的管理方式;
放任型的管理方式是指管理者极少运用他仍的权力,在他们的管理活动中,给予下属无限制的自主权或对下属“自由放任”;
介乎于二者之间的是民主型管理方式。行使民主型管理方式的管理者,经常就所建议的行动与决定,同下属商量,并鼓励他们参与管理。
很明显,虽然在现实生活中,上述三种管理方式都是存在的,但是,任何一种领导方式的成功运用,都同所处的环境有关。在紧急情况下,一位主管人员可能而且是应该极其独断的。很难想象,一名救火队长会与其部下坐下来开会详细商讨扑灭一场火灾的最好办法。
2.以人为中心和以工作为中心
按照管理者进行管理活动的重点,可以区分为以工作为中心的管理方式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以工作为中心的管理方式,管理者关心的是组织目标的实现,是工作、生产效率的提高。为此,就用强制、惩罚的办法,迫使劳动者完成任务。这种管理方式的理论基础,是X理论“经济人”的人性假说。这种理论认为,人是天生懒惰的,他们工作的动机是为了经济报酬。与此相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管理者关心的是如何建立和发展人际间的信赖、亲密关系,以优先考虑人仍的感觉、态度以及为职工提供成长与发展的机会,来促使职工配合管理者共同实现组织目标。这种管理方式的理论基础,是Y理论“社会人”的人性假说。这种理论认为,满足人的社会需要,往往比经济报酬更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只要人们被说服去接受组织目标,他就能为组织提供很多东西。
到了本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西方又提出超Y理论“复杂人”的人性假说。这种理论认为,人是复杂的,应当根据本单位的工作性质组织管理,针对不同工作者的特点而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他们的研究表明,在工厂,由于采取流水线生产,工作重复、单调,如果缺乏严格的监督和控制,就无法进行生产,应该以工作为中心。他们认为实行X理论的工厂,效率较高,实行Y理论的工厂效率要低。而在研究所中,由于需要研究人员较自由地从事选题与研究,否则就会束缚他们的积极性,因而采取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实行Y理论的研究所效率较高,而实行X理论的研究所效率就低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