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管理都依托于一定的组织,而组织则在一定的环境中存在,可以说环境是组织生存的土壤,它既为组织的活动提供条件与发展的机会,同时也会对组织活动起到制约作用,甚至带来威胁。所以有效的管理就必须研究组织所处的环境,分析环境,以充分利用发展的机会,避开各种威胁。
组织的环境可以分为组织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分述如下:
(一)外部环境
组织面临的外部环境又可分为一般环境与特殊环境。
1.组织的一般环境
一般环境大体上可归纳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等五个方面。
(1)组织的政治环境
政治环境包括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执政党的性质与导向、各级政府的政策法令等。通过对政治环境的研究,可以使组织了解国家和政府支持什么,反对什么。鼓励什么,限制什么,从而使组织的管理活动能符合国家利益,受到政府的支持和保护。
(2)组织的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又可分为宏观经济环境和微观经济环境。宏观经济包括一个国家及其周边地区总的经济发展概况,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口数量及其增长趋势、人均收人以及通过这些指标所反映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微观经济环境则主要是指组织所在地区的经济情况,如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储蓄与就业情况以及消费者的行为偏好,这些因素都直接和间接地决定着组织目前和未来的市场大小、产品定位、发展规模等,是企业进行战略决策的根本条件和关键因素。
(3)组织的技术环境
技术环境是指与组织从事生产和产品开发的相关的技术条件、技术水平以及高新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和规模等。众所周知,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的过程就是劳动者借助一定劳动条件从事生产和销售一定产品的过程。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促使生产手段和工艺流程的改变,同时将大量取代和淘汰那些落后于时代的老产品,因此,任何企业都必须密切关注其技术环境,不仅要注意科学技术的发展动态,更要注意广泛地 应用新技术,提高组织的活动效率。同时要不断推出新产品,占领新市场。20世纪下半叶,计算机技术问世以来,得到迅速的发展和应用,更新换代之快,超出了人们的想像,这一切,不但为计算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同时也不断地淘汰那些过时的产品,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许多事实表明,只有技术革新,企业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4)组织的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与消费者文化传统、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教育水平、宗教信仰等一系列心理因素和行为特征。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浪潮,社会文化因素越来越受到管理者的重视。跨国公司要开展全球化的业务,必须研究世界各国和各个民族的社会文化因素,因地制宜地开发和销售产品。从人类学和伦理学的观点分析,东方民族和西方国家在许多观念上都有明显的差别,例如美国人被认为是富有竞争性、独立性的民族,同时又是利己主义者和不拘礼节的人,而东方民族则着重群体观念和权力因素。在消费观念上,东方和西方也有很大的差距。以上种种因素,都需要组织予以高度重视。
(5)组织的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通常是指组织及其所在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资源状况等因素。地理位置是制约组织活动特别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及东部地区的经济首先得到较快的发展,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交通网络。这些地区人口稠密,.不仅能为企业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和产品的用户,还有利于吸引来自各方面的投资,降低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成本,促进产业经济的发展。资源条件包括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条件,特别是稀缺资源不仅是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基础,而且也是经济发展的制约条件。例如中东国家由于地下蕴藏丰富的石油资源,而使国家具备充足的资金财力和资金储备。反之,我国西部地区则由于缺乏足够的水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农业的发展。气候条件也是组织所面临的重要环境因素,良好的气候条件不仅有利于改变人们的生活环境,而且也是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因素。
2.组织的特殊环境
除一般环境外,组织更与其所面临的特殊环境发生密切的关系,因为它更直接、更具体地影响着组织的活动。组织的特殊环境包括产品的用户、竞争对手和供应商、政府机构与社会团体等。
(1)用户
用户(顾客)是组织管理工作中需要头等关注的问题,“用户即上帝”表达了用户对企业的重要性,因为用户对产品的总需求决定着行业的市场潜力,从而影响行业内所有企业的发展边界。此外用户的购买行为随着环境条件和心理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具有潜在的不确定性。组织需要不断研究和分析这种变化,不断开发适销对路与高质量的产品,才能不断地扩大其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增强自身的实力。
(2)竞争对手
竞争对手是企业面对的另一个特殊环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对的市场是一个竞争的市场。多家企业生产相同的产品,它们必然会采取各种措施争夺用户,这就要求组织在经营管理活动中,通过市场调查和信息的分析,弄清竞争对手的数量、分布、资金与规模、技术水平、今后的发展方向、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销售增长率、产品的获利能力等,特别是对企业构成威胁最大的主要竞争对手,更需要加强分析研究。值得注意的是一个企业除现有的竞争对手外,还可能存在着潜在的竞争对手与替代品生产厂家。例如瑞士一直是一个以生产机械手表闻名世界的手表王国,但是电子表的出现,,由于其价格便宜、计时准确、使用方便的特点,对瑞士的钟表行业曾一度带来极大的冲击。同样在交通运输业的领域中,铁路运输除面临着公路。、水路、航空运输的竞争外,也不可忽视新兴的管道运输的发展动向以及在货物运输方面的实力。
(3)供应商
供应商也是组织的特殊环境因素,因为它在两个方面制约着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其一,它们能否根据企业的需求,按时按质按量地提供所需的生产要素,影响着企业生产规模的维持和扩大;其二,这些组织提供的原材料与半成品所要求的价格决定着企业的生产成本和获利能力。因此,企业在处理同供应商的关系时,除重视建立稳定的供货渠道外,还要注意研究分散进货以及寻求替代品的可能性,以提高在价格谈判中的主动权。
除上述因素之外,组织还需要不断分析研究同政府机构、行政执法机构、社会文化团体之间的关系,如工商、税务、环境保护、大众传播媒介、社会团体(如消费者协会)的相互关系,其目的不仅在于确保企业应有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保证一定的社会效益,维护组织乃至整个社会必需的秩序和公正。
(二)内部环境
组织的内部环境是指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以及各项管理手段完善与协调的程度等。组织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与信息资源等。人力资源是指各级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特别是他们的心理与技术素质是组织能否取得效率和效益的关键;物力资源是指组织各项生产要素的来源及其保证程度;财力资源是指组织的资金及其来源,有雄厚的物力和财力资源是组织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信息资源是指组织是否具备发达的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信息的采集、加工和传递,完备的信息是组织进行正确决策的前提和推行现代管理的基本条件。此外,组织结构以及各项法规制度的完善程度,组织的技术水平,以及组织各要素之间的综合协调能力等,也是影响组织发展的重要内部环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