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 _ Enterprise Blog

jeffersonchen

My Links

Blog Stats

Cached @ 2025/4/26 13:40:24Control ASP.skins_mtclean_controls_blogstats_ascx

留言簿(25)

随笔档案

文章档案

搜索

最新评论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

Cached @ 2025/4/26 13:40:24Control ASP.skins_mtclean_controls_singlecolumn_ascx

管理关系

人作为活动的主体作用于客观对象,也就必然同客观对象发生一定的关系。人的活动是多方面的,因而人的关系也是多方面的。人有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就有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人有评价活动,就有价值关系。同样,人有管理活动,也必然有管理关系。这种管理关系,也是人的一种基本关系。因为没有管理关系就没有也不可能有管理活动,而管理又是人们的一切社会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管理关系就是人们在管理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表现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同人的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相比较,管理关系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管理关系主要是人与人的关系。人的实践、认识、评价活动的对象既包括人,也包括物。换句话说,人的实践、认识、价值关系既可能是人与人的关系,也可能是人与物的关系,而且更多的时候是指人与物的关系。而管理关系则主要是人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诚然,在管理学中,人们常把管理活动的对象区分为人、财、物三种形式。但是还必须看到,管理对象人、财、物是作为系统而存在的。管理,实质上不在于人对于管理对象中财与物的管理,而是管理者将人、财、物各种资源组织成一个有用的企业,、通过对企业中人力、物力、财力的调节,完成预期的目标。这也就是说,真正的管理主要不是生产者对于生产资源的管理,而是一部分人对于另一部分人的管理,是管理者对于生产者的管理,或者是管理者对于生产者同生产资料之间关系的管理。至于人们对财物的管理,对工具、机器的操作、使用,与其说是管理关系,不如说是生产关系;与其说他们是管理者,不如说他们是生产者。

    第二,管理关系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众所周知,对于人们的实践、认识、价值关系来说,其中不少的领域是不带政治性的。然而人的管理关系却带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它是按照社会统治阶级的利益进行的,是统治阶级实现其政治目的的重要领域。在我国,各级管理者应当是党和国家利益的代表,是党和国家政策的宣传者、执行者。因此,加强和完善管理,是同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同全体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没有政治倾向,不考虑这种或那种管理措施的政治后果,无论是对整个社会,或者是对社会生活的某个领域,都是无法管理的。我们应当反对那些有意或无意地用组织技术概念来代替管理中的政治倾向,或者用其它臆造的标准来代替管理者的政治品质的错误倾向。

    第三,管理关系中还包含着心理关系。人的活动都有心理因素存在。管理作为一种人际关系、人际交往,其中不可避免地包含着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心理方面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首先,管理者良好的心理结构,是有效管理的重要保证。它不仅影响到管理职能的科学性,而且直接涉及到被管理者活动的科学性。因为管理不只是靠管理者的权力,而且还要靠管理者的威信。威信不是权力所能强求的,而是凭管理者的良好的品质、知识、能力,一句话是凭他的良好的心理结构博得的。威信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是使人甘愿接受对方影响和支配的一种心理因素。所谓权威,就是权力与威信的结合。由此可见,管理者的心理因素在管理关系中具有重大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比在其他任何关系中都更为重要,更为明显。其次,管理关系中的心理关系,除管理者以其良好的心理结构引起被管理者的心理共鸣以外,还包括管理者“了解被管理者的心理特点”。管理者的一切指令信息,总是要通过被管理者的创造性的劳动而加以实现。对于这种创造性的劳动来说,行政命令往往无济于事,必须对人的心理素质施加影响,诱发他的内在愿望。事实说明,管理者能充分地考虑下属人员的不同心理,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可大大减少管理者的劳动消耗,并产生明显的社会效果。

    总之,管理关系离不开心理关系。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心理上的相容,是他们团结一致、关系融洽、相互信任和相互支持的重要保证。没有这种相容性,他们就会失去共同工作的意向,最终导致组织解体,管理关系崩溃。

    管理关系同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这种联系不仅表现在管理关系要以实践关系、认识关系和价值关系作为前提和基础,而且更主要的是指管理关系之中就包含有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以及价值关系。

    我们知道,管理是通过其一系列职能而实现的。管理职能一般有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等几个方面,其中每一方面、每一职能都有其特定的任务和内容,都有特定的管理关系。从总体上说,在管理的决策、计划职能中,管理者的任务是正确地反映被管理者,收集被管理者以及管理环境的有关信息。决策、计划活动实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思维活动、智力活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决策、计划中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认识关系,是一种反映者和被反映者的关系。

    管理的组织、指导和控制活动与决策、计划活动不同,它们主要是在认识基础之上的一种实践活动。管理者通过对被管理者的组合、协调、监督和指挥,改变他们的存在形式、结合方式和心理状态,达到围绕目标共同行动的目的。人们通常把管理活动称为“一种基本的、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有一定合理之处的,但是又有片面性。只有在管理的组织、指导和控制的职能上,管理才是实践。笼统地把管理看作是实践,就排除了管理的决策、计划这些基本职能,对管理作了狭隘的理解,显然是不正确的。

    无论是对管理对象的认识还是对管理对象的改造,其中都渗透着管理者对管理对象的评价,即对管理对象的言行的价值作出判断。它包括用一定的社会规范和活动目标来评估这些方面的好坏及其程度,从而影响、支配管理者的活动。

    由此看来,管理活动是人类的一种最复杂的活动,其中包括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评价活动。由于它们发生在管理活动之中,所以,为区别起见,应具体地称之为管理认识活动、管理实践活动和管理评价活动;与此相对应,管理关系也就有管理认识关系、管理实践关系和管理价值关系。撇开这些具体的管理关系,那种一般的管理关系是不存在的。

    实际上,人类的活动相对地划分为实践、认识、评价和管理,这是科学研究的需要,是一种理论抽象。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它们是不可分割的。世界上没有与其它活动无关的纯粹的实践、认识、评价或管理。人类的任何一项活动,都是上述活动的综合,都是实践活动、认识活动、评价活动和管理活动的统一体。如果把科学研究的各个部门看作是现实生活的各个部门,那就大错而特错了。例如,我们常讲,人类认识离不开实践,认识就产生和发展于实践之中。其实,实践又何尝能离开认识,不仅实践要以认识作指导,更重要的是,实践活动就同时伴随着对于实践活动过程的认识、评价和管理。实践既是认识的源泉、动力,同时也是认识的对象,评价的对象,以及管理的对象。同人类的认识、评价和管理无关的“实践”,就不成其为实践,就和动物的活动无异。

posted on 2006-11-08 09:49 jeffersonchen 阅读(770) 评论(0)  编辑 收藏

Feedback

标题
姓名
主页
内容 
  登录  使用高级评论  Top 订阅回复  取消订阅
[使用Ctrl+Enter键可以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