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生产企业2002年6-8月发生下列业务(该企业出口货物征税率17%,退税率15%)。
六月份发生下列业务:
1、本月收到退税机关审批的上月《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确认上月应退税额95000元,免抵税额为126000元。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出口退税 95,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126,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221,000
2、本月从国外进口甲材料10吨,到岸价格830万元(增值税率17%),海关全额保税,依有关单据,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甲 8,300,000
贷:应付帐款 8,300,000
3、本月从国内购入乙材料400万元,进项税额68万元,已入库,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乙 4,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680,000
贷:应付帐款 4,680,000
4、本月发生内销收入300万元,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帐款 3,510,000
贷:产品销售收入—内销 3,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00
5、本月发生出口销售收入(一般贸易出口)离岸价格计150万元,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外汇帐款 1,500,000
贷:产品销售收入—出口销售 1,500,000
5、上期留抵税额为95000元。月末,经预审查询,当月150万元出口销售收入全部有电子信息。计算当月出口货物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作如下计算和会计分录:
当月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1500000×(17%-15%)=30,000元
借: 产品销售成本 3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30,000
在办理增值税纳税申报时,作如下计算:510000-(680000-30000)-(95000-95000)=-140,000元,期末留抵税额为140,000元
6、本月收齐2—4月份部分出口货物的单证,到岸价格110万元,实际支付海运费和保险费8万元,到退税机关进行申报,作如下计算:
当月免抵退税额=(1100000-80000)×15%=153,000元
当月期末留抵税额140,000<当月免抵退税额153,000
当月应退税额=当月期末留抵税额=140,000元
当月应免抵税额=当月免抵退税额-当月应退税额=153000-140000=13,000元
七月份发生下列业务:
1、本月收到退税机关审批的上月《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确认上月应退税额140000元,免抵税额为13000元。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出口退税 14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13,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153,000
2、本月从国内购入乙材料200万元,进项税额34万元,已入库,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乙 2,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40,000
贷:应付帐款 2,340,000
3、本月进料加工货物复出口8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664万元,向银行交单后,依有关单据,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外汇帐款 6,640,000
贷:产品销售收入—出口销售 6,640,000
4、本月无内销,上月留抵进项税额140000万元。月末,经预审查询,当月664万元出口销售收入全部有电子信息。计算当月出口货物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作如下计算和会计分录:
当月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6640000×(17%-15%)=132,800元
借: 产品销售成本 132,8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32,800
在办理增值税纳税申报时,作如下计算:
0-(340000-132800)-(1400000-140000)=-207,200元,期末留抵税额为207,200元
5、本月收齐3—5月部分一般贸易出口货物单证,离岸价格220万元,到退税机关进行申报,作如下计算:
当月免抵退税额=2200000×15%=330,000元
当月期末留抵税额207,200<当月免抵退税额330,000
当月应退税额=当月期末留抵税额=207,200元
当月应免抵税额=当月免抵退税额-当月应退税额=330000-207200=122,800元
八月份发生下列业务:
1、本月收到退税机关审批的上月《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确认上月应退税额207200元,免抵税额为122800元。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出口退税 207,2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122,8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330,000
2、本月从国内购入乙材料100万元,进项税额17万元,已入库,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乙 1,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0,000
贷:应付帐款 1,170,000
3、本月进料加工货物复出口4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330万元,向银行交单后,依有关单据,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外汇帐款 3,300,000
贷:产品销售收入—出口销售 3,300,000
4、本月无内销,上月留抵税额207200万元。月末,经预审查询,当月330万元出口销售收入全部有电子信息。计算当月出口货物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作如下计算和会计分录:
当月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3,300,000×(17%-15%)=66,000元
借: 产品销售成本 66,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66,000
在办理增值税纳税申报时,作如下计算:
0-(170000-66000)-(207200-207200)=-104,000元,期末留抵税额为104,000元
5、本月收齐3—6月部分出口货物单证,离岸价格420万元,其中进料加工出口收齐单证250万元,到退税机关进行申报,作如下计算和会计分录:
(1)计算海关核销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
现行对进料加工贸易的计算方法,采用“实耗计算法”的,首先应根据企业“进口料件登记手册”上的“计划进口总值”和“计划出口总值”确定计划分配率,然后,根据当期出口货物的离岸价计算海关核销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以本题为例;计划进口总值为910万元,计划出口总值为1300万元,8月份进料加工出口收齐单证离岸价250万元。
计划分配率=计划进口总值÷计划出口总值=910÷1300=0.7
当期海关核销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2500000×0.7=1,750,000元
(2) 计算出口货物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当月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1750000×(17%-15%)=35,000元
借: 产品销售成本 -35,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35,000
(3) 计算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当月免抵退税额抵减额=1750000×15%=262,500元
(4) 计算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
在办理增值税纳税申报时,作如下计算:
0-[170000-(66000-35000)]-(207200-207200)=-139,000元,期末留抵税额为139,000元
当月免抵退税额=4200000×15%-262500=367,500元
当月期末留抵税额139000<当月免抵退税额367500
当月应退税额=当月期末留抵税额=139000元
当月应免抵税额=当月免抵退税额-当月应退税额=367500-139000=228500元
6、9月收到退税机关审批的上月《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确认上月应退税额139000元,免抵税额为228500元。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出口退税 139,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228,5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367,500
以上会计分录涉及的“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用“丁”字式栏反映如下: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借方 贷方
六月份: 上期留抵 95,000审批上月免抵退税额221,000
审批上月应免抵税额126,000本月销项税额 510,000
本月进项税额 680,000进项税额转出 30,000
七月份:审批上月应免抵税额13,000 审批上月免抵退税额153,000
本月进项税额 340,000进项税额转出 132,800
八月份:审批上月应免抵税额122,800审批上月免抵退税额330,000
本月进项税额 170,000进项税额转出 66,000
进项税额转出 -35,000
九月份:审批上月应免抵税额228,500审批上月免抵退税额367,500
累计1,775,300累计1,775,300
<例3>某生产企业为2002年新成立企业,6月份发生第一笔出口业务。该企业6-7月发生下列业务(该企业出口货物征税率13%,退税率5%)。
六月份发生下列业务:
1、本月购进C材料200万元,已入库,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C 2,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60,000
贷:应付帐款(等) 2,260,000
2、本月发生内销收入50万元,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帐款 565,000
贷:产品销售收入 5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65,000
3、 本月发生第一笔出口业务,共发生出口销售收入(离岸价格)计120万元,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外汇帐款 1,200,000
贷:产品销售收入 1,200,000
4、月末,经预审查询,当月120万元出口销售收入全部有电子信息。计算当月出口货物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作如下计算和会计分录:
当月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1200000×(13%-5%)=96,000元
借: 产品销售成本 96,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96,000
在办理增值税纳税申报时,作如下计算:
65000-(260000-96000)=-99,000元,期末留抵税额为99,000元
七月份发生下列业务:
1、本月购进C材料70万元,已入库,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C 7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91,000
贷:应付帐款(等) 791,000
2、本月发生出口销售收入(离岸价格)计80万元,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外汇帐款 800,000
贷:产品销售收入-出口销售 800,000
3、本月无内销,上月留抵进项税额为99000元。月末,经预审查询,当月80万元出口销售收入全部有电子信息。计算当月出口货物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作如下计算和会计分录:
当月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800000×(13%-5%)=64,000元
借: 产品销售成本 64,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64,000
在办理增值税纳税申报时,作如下计算:
0-(91000-64000) -99000=-126,000元,期末留抵税额为126,000元
4、本月收齐上月部分出口货物单证,(离岸价格)计80万元,到退税机关进行申报,作如下计算;
因该企业为新企业,只计算“免抵”税额,不计算退税数,未计算的退税数可作为留抵进项税额使用。因此,只计算出口货物应免抵税额。
当月应免抵税额=当月免抵退税额=800,000×5%=40,000元
5、八月份收到退税机关审批的上月《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确认上月免抵税额为40000元。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4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40,000
以上会计分录涉及的“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用“丁”字式栏反映如下: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借方 贷方
六月份: 本月进项税额 260,000本月销项税额 65,000
进项税额转出 96,000
七月份: 本月进项税额 91,000进项税额转出 64,000
八月份:审批上月应免抵税额40,000 审批上月免抵退税额40,000
累计391,000累计26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