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之旅

从开始到结束,记录SAP之旅的日子

  博客中心 :: 首页 :: 新随笔 :: 联系 :: 聚合  :: 登录 ::
  17 随笔 :: 0 文章 :: 9 评论 :: 0 Trackbacks
Cached @ 2025/4/26 5:22:35Control ASP.skins_cogitation_controls_blogstats_ascx
<2008年8月>
2728293031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123456

留言簿(0)

随笔档案

文章档案

Quick Links

搜索

最新评论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

Cached @ 2025/4/26 5:22:35Control ASP.skins_cogitation_controls_singlecolumn_ascx

2008年8月1日 #

The following processes including SD,MM,PP,FI,CO .

SD Relevant Steps:
1.Check if all delivery in due list have been processedVL06G (Could set background jobs to automatically generate the billing due list for posting)
2.Check if all picking in due list have been processedVL06P
3.Check if all goods issue in due list have been processedVL04
4.Check if all billed AR has been release to accountingVFX3

PP Relevant Steps:
1.Check if all back flash error has been solved (COGI Check every day this kind of problem and solved on time)
2.Check if all production orders that will not be followed have been finally confirmed or technically closed. Do final confirmation even small quantity variance exist but we consider this order has finished
3.Do technical close at month end for the orders will not be followed in the future
4.Confirmation. Do not confirm any assembly scrap when do production order conf.

MM Relevant Steps
1.Check if all goods movement has been booked in SAP
2.GR/IR clearing accounts maintenance if needed
3.Open the MM period for movement posting when new period starts MMPV

FI Relevant Steps
1.Book all accounting entries for:
- Accrued expense
- Do recurring entry (prepayment, accrued expense, amortization)
- Process G/L, vendor, customer balance & open items
- Cost allocations by FI
2.AM Fixed asset depreciation run and period postingAFAB
3.AM Periodic posting ASKB
4.G/L,AR,AP balance check & Open item clearing
5.Foreign currency revaluation for bank/cash & AR AP open items
Bank/cash revaluation: F.06
AR AP open items: F.05
6.GR/IR clearing account regrouping process F.19
7.Automatic clearing for G/L accounts, vendor and customer F.13

CO Relevant Steps
1.Release standard cost estimate
CK24Only when there are costing run to be released.
2.Cost reallocation according to activity
Distribution: CKV5
Assessment: KSU5
3.Cost splitting among activity KSS2
4.Actual activity price calculation KSII
5.Production order revaluation with actual activity price CON2
6.WIP calculationfor the production orders KKAO
7.Variance calculation for the production orders KKS1
8.Production / Costing orders settlement CO88/KO88
9.Material ledger closing > MMPV first
a.Create costing runCKRU00
b.Allow settlementCKMF_RUN
c.Allow closing entriesCKMG_RUN
d.Material selectionCKMB_RUN
e.Determine costing sequenceCKMC_RUN
f.Settle single levelCKMH_RUN
g.Settle multi levelCKMM_RUN
h.Post closingCKMI

posted @ 2008-08-01 16:30 everhappy 阅读(720) | 评论 (0)编辑 收藏

好资料不容错过,得发扬光大才是。

R/3 功能详解----财务会计 财务会计原理
一、FI组织架构
1主数据
1.1总帐科目
1.2帐户组.
1.3统驭科目
1.4 总帐未清项管理
2 凭证处理规则
2.1 凭证类型
2.2记账码
2.3 科目类型
2.4 字段状态组
3 凭证过帐
3.1一般凭证过帐
3.2预制凭证过帐
二:应收/应付帐款
1 主数据.............................................................................................................................7
1.1 供应商/客户帐户组................................................................................7
1.2 付款条件........................................................................................................7
1.3 付款方式........................................................................................................7
2 业务处理........................................................................................................................7
2.1收货....................................................................................................................7
SAP 中国 第 1 页 共 1 页 2006-5-16
R/3 功能详解----财务会计
2.2发票....................................................................................................................8
2.3付款....................................................................................................................8
三:固定资产................................................................................................................9
1、主数据.........................................................................................................................10
1.1资产分类.......................................................................................................10
1.2科目定位码..................................................................................................11
1.3折旧码.............................................................................................................11
2、资产业务:.................................................................................................................11
2.1固定资产增加业务――从项目转入.............................................11
2.2固定资产减少业务――报废.............................................................12
2.3无偿调出.......................................................................................................12
2.4盘亏..................................................................................................................13
2.5固定资产内部转帐..................................................................................13
2.6折旧处理.......................................................................................................14
一、FI组织架构
集团(Client): 用于存贮多个组织架构的相关表/数据的技术实体
会计科目表:会计科目表是会计定义的一个结构计划,用于记录价值和价值流,以便有序地列出科目。会计科目表由财务会计和成本及收入要素会计共同使用。 会计科目表中的项目可以同时是财务会计中的费用/收入科目和成本及收入要素会计中的费用/收入要素。
公司代码:代表一个独立的会计实体,用于会计核算的最小组织单元。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是基于公司代码层实现的。
业务部门:表示一个组织内单独的运作部门;用于内部的,以创建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二、总分类账:
总帐会计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它接纳各模块产生的财务数据,产生财务报表。
1主数据
1.1总帐科目
总帐科目主记录分为两部分:
关于会计科目表的数据。 这部分数据用于整个主记录, 如总帐科目号码, 科目 名称, 确定科目是资产负债表科目还是损益表科目。 此外, 用户还可以用它来 规定主记录中用于公司代码部分的数据的有关控制信息, 如科目组和屏幕格式。
关于公司代码的数据。 这部分数据包含了如何控制业务数据的输入与记帐的参数, 如何管理科目的数据, 以及其他与公司代码相关的数据, 如货币、 税码、 统驭科目、 行项目的显示和未清项的管理等。
1.2帐户组
作用:(1) 把属性相同的科目规类(Grouping)
(2) 控制科目的编号范围(Number Range)
(3) 控制总帐科目主数据的屏幕格式(Layout)
1.3统驭科目
统驭科目用于联系总账和明细分类账,实现应收/应付与总帐的集成.
作用:统驭科目的作用是当在明细分类账中发生记账业务时,其行项目将自动地记账到相应的总分类账科目(统驭科目)中,并且其结果将反映到资产负债表上。
1.4 总帐未清项管理
在总帐中, 可以通过将科目定义成未清项管理科目, 对该科目发生的业务逐笔进行管理.这适 用于需要清理的, 但又不在应收,应付中管理的科目


2 凭证处理规则
2.1 凭证类型作用:
1、控制凭证的编码范围
2、控制凭证抬头字段的状态及其他参数
3、控制行项目的科目类型(Account Type)
2.2记账码作用:
1、决定科目类型
2、反映金额的借贷方
3、决定行项目的字段状态
2.3 科目类型
SAP系统分为五大类:资产:A 总帐:S 客户:D 供应商:K 物料:M
2.4 字段状态组
当在公司代码中创建一总帐科目时,每一个科目必须定义一字段状态组,用于控制科目过帐时对应的行项目字段状态。
作用:当用相关的总帐科目输入凭证时,字段状态定义确定行项目字段的状态,字段的状态是隐去、强制输入或可选由字段状态组决定统驭科目的字段状态定义确定客户和供应商行项目的字段的格式。
3 凭证过帐
3.1一般凭证过帐
SAP的大量业务是在各管理模块中处理,产生的凭证直接传人总帐, 不需再次手工录入. 各业务产生的凭证都有特定的凭证类型和编码规则。
普通总帐业务是指不能在其他模块中处理的,只能在总帐中手工录入的,没有特殊需要的会计业务, 比如:
  工资,福利等的计提
  税金的计提
  增值税调整
  期末转帐等
这些业务发生时, 可以用“凭证录入过帐”的方式直接记入总帐
3.2预制凭证过帐
对于不能确定的凭证行项目或需要审批后才能过帐的凭证,可以先预置,待确认后再过帐。
系统分配的预置凭证号和实际过帐的凭证号相同,且过帐前的数据可以用作分析。
二:应收/应付帐款
1 主数据
1.1 供应商/客户帐户组作用:
(1)、为创建供应商/客户主数据时提供一个分类
(2)、决定帐号编号范围;
(3)、控制主数据的屏幕格式。
1.2 付款条件
付款条件用于确定发票的到期日或预期收款日。根据付款条件,可以预计现金流入,也有利于客户催款。
1.3 付款方式
对供应商/客户的付款方式,通常对于特定的供应商/客户有相对固定的付款方式
2 业务处理
2.1收货
目前的会计处理方法为月底一次性对所有未收到发票的材料进行暂估,生成汇总凭证:
会计处理
借: 原材料
贷: 材料采购(GR Clearing Account)
月末结转暂估应付款
借:材料采购(GR Clearing Account)
贷:暂估应付款
次月月初进行全额反向冲回
2.2发票
会计处理
借:材料采购(GR Clearing Account)
贷: 应付帐款
输入发票后,由于货物质量或付款等原因,可将该发票冻结付款。
2.3付款(Payment) outgoing payment /incoming payment
在SAP系统中,系统提供了两种方法进行供应商/客户,应付帐款/应收帐款的清算:运行自动收付款程序和手工清帐:
2.3.1自动付款程序
SAP 系统通过此项功能提供所有未清款项的付款建议书,然后以批处理的方式一次将所有未清款项清帐。根据业务的需要,应付帐款/应收帐款会计可选择运行该程序的频率如每天,每星期。
运行自动收付款程序的流程如下:
应收/付帐款会计首先填入收/付款程序所需的参数,如为公司代码,供应商号,以及付款方式。系统根据这些参数和应收/应付帐款会计凭证中的收/付款条件进行搜索,提供收/付款建议书,应收/付帐款会计根据其权限对收/付款建议书进行调整编辑,如将某些收/付款冻结,将某些未清款项删除等,然后打印编辑后的收 /付款建议书提交财务科长审批运行收/付款程序,在这个过程中,经过批准后的收/付款建议书上列示的未清款项以批处理方式一次清帐
2.3.2手工收/付款
应付/收帐款会计还可选择手工进行清帐,指定要清帐的供应商/客户及待清行栏目。在SAP系统上线初期,如果应付/收帐款会计不肯定是否该将某行栏目通过自动收/付款程序结清,则可以先由系统生成收/付款建议书,然后根据建议书进行手工清帐。
2.3.3部分收/付款-保留原发票,部分收/付款-生成新发票在收/付款清帐的过程中,可以有分次部分收/付款。对于分次收/付款,在清帐时,可选择是否结清原待清栏目。
三:固定资产
资产模块是SAP中用于管理企业固定资产的子模块。资产模块作为总账的子模块,提供与资产交易相关的详细信息,并与总账等其他模块相集成。在浙江省电力公司,固定资产模块除用于管理固定资产,也用于管理无形资产、递延资产、重要的低值易耗品和在建工程。
AA的组织架构
一)、折旧表:
用于满足对资产折旧价值的法定需求。折旧表一般基于每个国家的特定要求,不同的国家一般会使用不同的折旧表。
二)、折旧范围:
采用一定的折旧方法对资产进行特定目的的管理,折旧表可以包括很多个折旧范围,不同的折旧范围对资产的折旧价值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进行管理。
1、主数据
1.1资产分类
(1) 决定屏幕格式
(2) 决定资产编号范围
(3) 决定科目的分配
(4) 决定折旧的规则
R/3 功能详解----财务会计
1.2科目定位码
在SAP 中资产价值所对应的总帐科目作为统驭科目(不能在总帐模块中直接在该科目中输入凭证并过帐)进行管理,交易数据将从资产会计直接过帐到总帐。和资产交易相关的科目在总帐中定义,如购置,折旧,报废,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等,然后在资产模块中将相关科目组成不同的科目定位码,并将科目定位码赋给相应的资产类别。
1.3折旧码
折旧码用于定义资产的折旧策略(折旧方法/使用年限/残值率)
2、资产业务:
2.1固定资产增加业务――从项目转入
项目未完工投产时先按资产分类暂估资产,也即一个资产分类暂估一个资产,通过“在建工程资本化”完成。
项目竣工后,由于项目投产到竣工期间可能仍有项目费用发生,因此首先需要调整暂估资产的原值,这一步操作通过“在建工程资本化”实现。如果项目竣工与项目投产在同一年,通过指定“在建工程资本化”操作时的资产价值日到项目投产日期,SAP系统将自动补提暂估资产所增价值从投产日期到竣工日期期间的折旧。如果项目竣工与项目投产不在同一年,则需要通过未计划折旧,手工补提暂估资产所增价值从投产日期到竣工日期期间的折旧。最后将已补提折旧的暂估资产用“资产转帐”(根据金额)分配至若干投产的正式资产。
2.2固定资产减少业务――报废
根据中国现行财务政策规定:固定资产报废必须分两步进行:首先将需要报废的固定资产转至“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然后等资产报废批准后才从“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转至相应的损益科目。但SAP中有收入报废的标准流程是将两步直接合并为一步,也即报废直接进损益科目,不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为了符合中国的财务政策规定,浙电的资产报废将全部采用无收入报废,按以下程序进行:
第一步:在资产模块进行无收入报废,将需要报废的资产转至“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在SAP的报废科目设置中我们会将资产报废损失科目设为“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系统将生成如下总帐分录:
借: 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贷: 固定资产
第二步:待固定资产报废批准后无论有无收入均在总帐进行处理。
2.3无偿调出
按照中国现行财务政策规定,无偿调出需要借记资本公积科目。由于无偿调出固定资产时一般是一大批,包括很多个固定资产,所以在SAP中,我们将为无偿调出的固定资产单设一个资产分类。处理如下:
第一步:在无偿调出固定资产分类下新建一个资产
第二步:资产转帐,将需要转出的资产转至新建资产,产生的分类是:
借: 固定资产科目1
累计折旧科目1
贷: 固定资产科目2
累计折旧科目2
第三步:无偿调出资产分类下的资产无收入报废
借: 资本公积-无偿调出
累计折旧
贷: 固定资产
2.4盘亏
按照中国现行财务政策规定,固定资产盘亏不同于固定资产报废,不能进“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必须转入“待处理固定资产损益”科目。SAP标准处理流程无法遵循中国财务政策处理固定资产盘亏,在系统配置中我们采用相对变通的配置解决此问题:将结算出售资产收入科目设为“待处理固定资产损益”科目;同时使用过渡科目:待处理固定资产清算科目,以便系统能自动处理固定资产盘亏。系统自动生成的总帐分录是:
借: 待处理固定资产清算科目1
待处理固定资产损益
累计折旧
贷: 固定资产
待处理固定资产清算科目2
“待处理固定资产清算”科目在此分录中借贷抵销,不会影响损益表。
2.5固定资产内部转帐
资产在公司内部转帐有不同的类型,根据转帐原因进行区分:
将资产分开或移动资产的一部分 (从资产转到资产).
需要改变某项资产的资产分类,导致总帐科目的改变
分开成本中心
暂估资产细化等
资产转帐,但不导致总帐科目的变更,相应的分录是:
借: 固定资产科目1
累计折旧科目1
贷: 固定资产科目1
累计折旧科目2
资产转帐,导致总帐科目的变更,相应的分录是:
借: 固定资产科目1
累计折旧科目1
贷: 固定资产科目2
累计折旧科目2
浙电资产会计模块中的“公司内部转帐”常用于资产在公司内部转帐,实际上资产既不增加也不减少。
由于“公司间转帐”需要资产转出方会计在资产转入方公司中的授权:创建资产和公司间转帐。这样容易导致资产转入方公司资产卡片和凭证的混乱,故一般浙电不使用“公司间转帐”交易。
2.6折旧处理
通过在月末运行“折旧运行”程序,计划折旧按月将折旧过帐到总帐相关科目:累计折旧和折旧费用科目。对应的分录是:
借: 折旧费用-成本中心1
贷: 累计折旧-成本中心1
未计划折旧主要用于暂估资产竣工后补提折旧。
浙电每月末运行计划折旧。计划折旧包括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递延资产摊销和低值易耗品摊销。

posted @ 2008-08-01 16:26 everhappy 阅读(684) | 评论 (0)编辑 收藏

目 录
前言.
一、SAP FI/CO 模块设置
二、SAP R/3 财务基本概念及集成性浅释--主数据概念篇
2.1 总账主数据
2.2 供应商主数据
2.3 客户主数据
2.4 商品主数据
2.5 固定资产主数据
三、SAP R/3 财务基本概念及集成性浅释--总帐等概念篇
3.1 科目表的建立及分配
3.2 统驭科目
3.3 凭证的输入规则
3.4 凭证的类别
3.5 记帐码
3.6 凭证号码的产生
3.7 记帐期间变式,会计年度与特殊期间
3.8 初级成本要素与次级成本要素
3.9 分配与分摊
3.10 统驭科目
3.11 SAP的凭证类别
3.12 特殊总帐标记
3.13 税类型
3.14 成本控制范围
3.15 成本要素
3.16 次级成本要素
3.17 成本中心
3.18 内部订单
3.19 内部订单的常规类型
3.20 内部订单主数据
3.21 作业类型
3.22 作业价格
3.23 统计指标
3.24 利润中心
3.25 费用分摊
3.26 成本中心费用计划
3.27 成本中心作业量计划
3.28 物料主数据
3.29 物料清单(BOM)
3.30 工艺路线
3.31 产品成本核算
四、三类凭证的产
4.1 GR/IR(分为购销与代销)
4.2 MM物料管理模块
4.3 SD销售与分销模块
五、SAP零售模块存在的问题
5.1 代销的结算
5.2 退货单价的确定(退还供应商)
5.3 分录借贷顺序
5.4 收入的提早确认
5.5 特殊期间较难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协调
5.6 利用利润中心产生负债表
5.7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六、FI 财务会计-事务码
七、备注

前言
SAP 公司成立于1972年,总部位于德国沃尔多夫市,是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和协同化商务解决方案供应商、全球第三大独立软件供应商。目前,在全球有120多个国家的超过24,450家用户正在运行着84,000多套SAP软件。财富500强80%以上的企业都正在从SAP的管理方案中获益。SAP在全球50多个国家拥有分支机构,并在多家证券交易所上市,包括法兰克福和纽约证交所。SAP早在八十年代就开始同中国的国营企业合作,并取得了成功经验。1995年在北京正式成立SAP中国公司,并陆续建立了上海、广州、大连分公司。
作为中国市场绝对的领导者,SAP 早在八十年代就开始同中国的国营企业合作,并取得了成功经验。1995年在北京正式成立 SAP 中国公司,并陆续建立了上海、广州、大连等分公司。10年间,SAP 本着将国际先进的管理知识同中国企业的实际相结合的宗旨,充分满足了中国企业追求管理变革的要求。SAP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不断推出适应企业管理需求和符合企业行业特点的商务解决方案,并汇同合作伙伴帮助中国企业进行管理改革,增强竞争力。作为中国 ERP 市场的绝对领导者,SAP 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30%,年度业绩以50%以上的速度递增。
SAP(ERP)德文:systeme, anwendungen, produkte in der datenverarbetung
英文:systems, applications, and products in data processing
中文:数据处理中的系统、应用、产品的简称
SAP Business Suite
当前SAP公司的主力产品包,里面包含了mySAP ERP, mySAP CRM, mySAP SCM .... 几乎是SAP的所有东东。如果购买的是此种许可证,就意味着几乎可以用SAP的所有产品的功能--某些特定行业的特定引擎(Engine)除外。
mySAP ERP主要就是以前的SAP R/3加上SAP最新的集成平台SAP Netweaver。

mySAP CRM

之所以叫mySAP CRM而不是SAP CRM,就是为了突出SAP的CRM产品是以客户为中心的、灵活可配置的……所以叫”my***“,mySAP CRM主要就是包括SAP的CRM产品功能包(Logic Box)再加上SAP最新的集成平台SAP Netweaver。
SAP Netweaver是SAP最新的集成应用平台,一方面SAP用这么一个平台来集成SAP与非SAP(Oracle,Siebel, ...)应用系统;另一方面SAP把一些各个系统都可以通用的功能放入此平台中,如SAP门户( SAP Portal)可以访问各种SAP应用系统(ERP, CRM...)及非SAP系统、SAP商务智能(SAP BI)可以对来自各种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
mySAP.com这是前几年SAP为了迎合网络风潮而给自己的产品包改的名字,它跟http://www.mysap.com/
这个网站没有任何实质关系,其实它就是现在的sap,和http://www.mysap.com/这个网站没有任何实质关...它就是现在的SAP Business Suite。
SAP R/3以前SAP公司的主力产品,包括大家非常熟悉的SD, MM, FI, CO, PP..等模块。但从今年起SAP已经不再单独出售R/3的许可证,代之以mySAP ERP。也就意味着客户无论选择SAP的何种产品(mySAP ERP, mySAP CRM...)都会得到SAP Netweaver,其中包括了SAP Portal 与SAP BW的使用许可。
SAP All-in One (SAP A1)在SAP R/3的基础上,SAP做了一些预配置,然后按不同行业交给咨询合作伙伴,由他们再加一些预配置,然后以咨询合作伙伴的名义将加了预配置的系统销售给用户。内含mySAP CRM的部分功能。
SAP Business One (SAP B1)在SAP收购的另一家公司的产品基础上改造而成,优点是价格低廉,并且由于数据结构相同可以无缝地将系统升级至SAP A1, SAP Business Suite。SAP B1中有CRM功能,但远不及mySAP CRM系
统中的那么强大。
SAP Release版本之间的差异和关系:
版本4.6C以前是所谓传统的R3系统,建立在SAP Basis的基础上;版本4.70以后,改为R3Enterprise,最大的变化是SAP WEB AS取代了传统的Basis,核心业务功能模块也作了划分;R3 Enterprise之后改称为mySAP ERP2004,
基础平台演变成SAP NetWeaver,并产生SAP ECC (ECC = ERPCentral Component) ,作为Enterprise的替代,并集成了BW,SEM和ITS;2005第4季度开始mySAP ERP2005的准备,最大的变化将是全面转向ESA体系(基于消息机制的企业应用体系),并引入了新的功能模块,比如PLM和SRM.


一、SAP FI/CO 模块设置
1. 一般设置—货币—定义货币换算的换算率
增加换算率:M(标准兑换)-EUR(欧元)-RMB(人民币)-比率
2. 一般设置—货币—输入汇率
增加汇率:M(标准兑换)-从EUR-到RMB-直接报价-开始生效日期
3. 企业结构—定义—财务会计—定义公司
维护公司名称、详细信息(地址、语言、国家、货币)
4. 企业结构—定义—财务会计—定义信贷控制范围
建立维护信贷控制范围,
5. 企业结构—定义—财务会计—定义、复制、删除,检查公司代码—复制,删除,检查公司代码拷贝建立一个公司代码,删除现有的公司代码,检查公司代码的一致性
6. 企业结构—定义—财务会计—定义、复制、删除,检查公司代码—编辑公司代码数据维护公司代码的名称、城市、国家、货币、语言
7. 企业结构—分配—财务会计—给信贷控制区分配公司代码
为公司代码指定一个已经定义的信贷控制范围
8. 财务会计—总帐会计—总帐科目—主记录—准备—编辑科目表清单
新建或拷贝会计科目表,维护科目表说明、语言、成本控制集成
9. 财务会计—总帐会计—总帐科目—主记录—准备—给科目表分配公司代码
为公司代码指定一个已经定义的科目表
10. 财务会计—总帐会计—总帐科目—主记录—准备—定义科目组
科目表创建或拷贝不同的帐户组,指定帐户组名称、科目范围
11. 财务会计—总帐会计—总帐科目—主记录—准备—定义留存收益科目
设置自动结帐科目,业务:BIL结转余额,损益表科目类型:X 科目:31410100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2. 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全局设置—公司代码—输入全局参数
设置公司代码的全局性数据:
会计组织:会计科目表、公司、信贷管理范围、会计年度变式
处理参数:字段状态变式、记帐期间变式
地址:标题、名称、地址、邮箱、通讯、搜索等
13. 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全局设置—会计年度—维护会计年度变式
维护财务期间设定,一般选用的是K4-12个记帐期间4个特别期间
14. 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全局设置—会计年度—向一个会计年度变式分配公司代码
为公司代码指定一个会计年度变式,一般使用K4
15. 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全局设置—凭证—过帐期间—定义未结清过帐期间变式
定义一个过帐期间变式的代码
16. 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全局设置—凭证—过帐期间—未清和关帐过帐期间
修改不同变式不同帐户类型的科目的可用期间
17. 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全局设置—凭证—过帐期间—将变式分配给公司代码
为公司代码指定过帐期间变式
18. 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全局设置—凭证—凭证号范围—定义凭证号范围
查看和指定不同公司代码下的凭证范围。间隔:指定不同的凭证号码段;状态:查看当前分配到的号码
19. 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全局设置—凭证—凭证抬头—定义凭证类型
定义平整类型代码以及说明文字
20. 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全局设置—凭证—凭证抬头—定义凭证的文本标识
维护文本表示号以及含义
21. 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全局设置—凭证—行项目—控制—定义记帐码
维护记帐码:代码、名称、借贷、帐户类型、销售相关、特别总帐、冲销记帐码、支付交易
维护不同记帐码的字段状态:不同行项目字段的显示和输入状态
22. 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全局设置—凭证—行项目—控制—维护字段状态变式
增加或维护字段状态变式
23. 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全局设置—凭证—行项目—控制—向字段状态变式分配公司代码
为公司代码分配一个字段状态变式
24. 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全局设置—凭证—行项目—定义雇员的容差组
不同公司代码下记帐的上限(凭证总额、未清帐户项目、现金折扣)
25. 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全局设置—凭证—行项目—定义行项目文本
维护行项目文本标识及文本内容
26. 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全局设置—凭证—凭证处理缺省值—缺省值
定义不同事务码的凭证类型和记帐码
27. 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全局设置—销项/购置税—基本设置—检查计算程序
访问队列:定义访问队列标识和名称
定义条件类型:定义条件类型及相关数据
定义过程:过程代码及描述
28. 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全局设置—销项/购置税—基本设置—检查和更改税务处理设置
税收处理设置:代码、描述、税类型、过帐标识
29. 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全局设置—销项/购置税—基本设置—向计算程序分配国家
指定不同国家代码下的计算过程:CN->TAXCN
30. 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全局设置—销项/购置税—计算—定义销售/采购税代码
不同税码下各处理代码的比例或数值
31. 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全局设置—销项/购置税—记帐—定义税务科目
不同事物下的税务科目设置
MWS(销项税):21710705应交税金-增值税-销项税
VST(进项税):21710704应交税金-增值税-进项税
32. 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全局设置—信函—定义信函类型
定义信函类型代码、类型名称、一般数据、日期细目
33. 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全局设置—信函—为信函类型分配程序
定义不同信函类型对应的程序名称和变式
34. 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全局设置—信函—定义信函打印的格式名称
定义不同信函打印程序所使用的表格
35. 财务会计—总帐会计—总帐科目—行项目—行项目显示—确定行项目的标准排序
定义排序码、说明、排序字段
36. 财务会计—总帐会计—业务往来—总帐科目过帐—总帐科目过帐满意—定义总帐科目过帐的
过帐码
采用默认的40和50
37. 财务会计—总帐会计—业务往来—未结清项目结清—定义结清过帐码
清帐过程的各项过帐码的设置
38. 财务会计—总帐会计—业务往来—结算—重组—定义GR/IR结清的调整科目
定义不同事务下的结清科目,例如:
GNB(已交货但未开发票):统驭科目12010000GR/IR,调整科目12010900GR/IR调整,目标科目21210900应付帐款调整
39. 财务会计—总帐会计—业务往来—结算—编制凭证—定义会计报表版本
会计报表的名称、语言、会计科目表
定义会计报表项目(各科目的分类)
40. 财务会计—总帐会计—业务往来—集成—物料管理—为物料管理定义科目
定义不同事务的科目
BSV(库存帐户变化):1251000委托加工物资
BSX(存货记帐):根据不同评估级别指定科目,例如3000(原材料)-12110100(原材料—原料)
GBB(库存记帐冲销)
KBS(客户发票采购定单)
PRD(成本价格差额):3000(原材料)-12320200(材料成本差异-原料)
UMB(来自重估损益):3000(原材料)-12320200(材料成本差异-原料)
WRX(已收货物/已收发票清算科目)-12010000(GR/IR)
41. 财务会计—总帐会计—业务往来—集成—销售和分销—准备收入科目确定
V(销售/分销)-KOFI(实际决定)-COA(会计科目表)-S001(销售机构)-ERL(收入)-51010000(主营业务收入)
V(销售/分销)-KOFI(实际决定)-COA(会计科目表)-S001(销售机构)-ERL(销售扣减)-51010300(销售折扣与折让)
42. 财务会计—总帐会计—业务往来—信息系统—细分报告(总帐科目)—表格—定义表格
定义修改报表的格式(科目排列、计算、汇总)
43. 财务会计—总帐会计—业务往来—信息系统—细分报告(总帐科目)—报表—定义报表
定义报表名称、特性、变量、输出类型
44. 财务会计—总帐会计—业务往来—信息系统—细分报告(总帐科目)—定义全局变量
定义报表全局变量,变量名、类型、字段名等
45. 财务会计→应收帐目和应付帐目→客户帐户→主记录→创建客户主记录的准备→定义带有屏幕格式的帐户组(客户)
根据不同客户类型添加帐户组
46. 财务会计—应收帐目和应付帐目—客户帐户—主记录—创建客户主记录的准备—创建客户帐号编号范围
定义客户号码范围和查看当前号码状态
47. 财务会计—应收帐目和应付帐目—客户帐户—主记录—创建客户主记录的准备—对客户帐户组分配编号范围
为不同的客户组分配编号范围
48. 财务会计—应收帐目和应付帐目—供应商帐户—主记录—供应商主记录创建准备—创建供应商帐号编号范围
定义供应商号码范围和查看当前号码状态
49. 财务会计—应收帐目和应付帐目—供应商帐户—主记录—供应商主记录创建准备—对供应商帐户组分配编号范围
为不同的客户组分配编号范围
50. 财务会计—应收帐目和应付帐目—业务交易—收进发票/贷项凭证—维护支付条件
维护付款条件的文本、帐户类型、付款期限、百分比
51. 财务会计—应收帐目和应付帐目—业务交易—收款—收款的全局设置—为授予现金折扣定义会计科目
设置现金折扣科目: 11330910(折扣待清)
52. 财务会计—应收帐目和应付帐目—业务交易—收到的预付款—定义客户预付款的统驭科目
帐户类型:D(消费者) 特殊总帐标识:A(预付定金)
统驭科目:11310000(应收帐款) 特别总帐科目:21310000(预收帐款)
53. 财务会计—应收帐目和应付帐目—业务交易—已付的预付款—定义预付款的备选统驭科目
帐户类型:K(供应商) 特殊总帐标识:A(预付定金)
统驭科目:21210000(应付帐款) 特别总帐科目:11410000(预付帐款)
54. 财务会计—应收帐目和应付帐目—业务交易—结算—重组—根据到期日定义应收/应付帐款的调整科目
定义不同到期的应收和应付帐款的调整科目
55. 财务会计—应收帐目和应付帐目—信用管理—业务往来:贷项监控—定义不带信贷管理更新的统驭科目
若启动了信用管理,将不需要做信用控制的统驭科目加上,并勾上“无信用管理更新”
56. 财务会计—银行会计—业务往来—汇票业务—应收汇票—请求应收汇票—定义应收汇票的备选统驭科目
定义特殊总帐标记下的统驭科目
G/L:W(汇票银行接收)-统驭科目:11310000(应收帐款)-特别总帐科目:11110000(应收票据)
57. 财务会计—银行会计—业务往来—汇票业务—应付汇票—创建应付汇票—定义应付汇票的备用统驭科目
定义特殊总帐标记的统驭科目G/L:W(汇票银行接收)-统驭科目:21210000(应付帐款)-特别总帐科目:21110000(应付票据)


二、SAP R/3 财务基本概念及集成性浅释--主数据概念篇
ERP 是英文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的缩写,意思为企业资源计划。在企业中,存在各种各样的资源,如财务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供应商资源、客户资源等等,如何将这些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实现资源的最优化的配置,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经营能力与经营效率是企业管理者孜孜以求的目标。经济学上有一个著名理论:短边效应。也就是说,有长短不一的木块(表示各种各样的资源),做成一个木桶,其装水容量的多寡不是由最长木块决定的,而是由最短的木块决定的。过去几十年来,由于电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应用软件开发的滞后,大型企业为提高管理效率而进行的各种各样探索都难以得到最终的实现,其重要原因就在于信息的不能及时传递。人们通常所说的企业内部各个部门都是一个“信息孤岛”,指的就是信息(包括财务、人力等方面)的不能及时传递与处理,由此带来管理上的效率损失及机会成本的上升。随着我们国家市场化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及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各个行业内部的竞争加剧是不可避免的一个趋势,竞争的加剧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的,“是生存还是死亡,这真是一个问题”。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首先必须突破信息传递及处理这个“瓶颈”。70年代以来,国外企业为突破这个 “瓶颈”,就陆续开始了企业资源计划的尝试。
至90年代初期,已经获得很大的成功,这主要应归功于相关技术,如电信、计算机及应用软件等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实施ERP,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好处:1.各种信息能够得到即时的处理与传递。如有非常及时性的财务数据及库存数据,这对于大型企业是非常必要的。2.可以打破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边界,同时不会造成效率上的损失。传统的分工理论形成的每个管理人员的管理边界,超出次边界将是不经济的,但实施 ERP,如上问题可以轻松得以解决,因为ERP的精髓就是要信息的及时处理与传递。信息的及时传递及处理可以使管理的边界得以突破。正如和光商务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刘铁所说:实旌ERP可以将管理的需求“一竿子捅到底”1 3.可以降低企业内部的交易费用,同时也有利于企业组织结构的再造。实施了ERP,各项交易、业务流程都变得透明,信息也得到了及时的处理与传递,带来的结果是内部交易费用的降低,机构的设置也将变的简单、高效,原来“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变成了“扁平型”的组织结构。毫无疑问,如上种种好处,将会使成功实施ERP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极大的优势,具体地说,将会使企业降低费用、提高资金的运用效率,提供决策的准确数据、降低机会成本等。
支持实施ERP的管理软件有非常之多,如SAP R/3、Oracle、PeopleSoft等。本文着重介绍SAP R/3软件就是其中集成性最好、功能最强的管理软件。为什么SAPR/3软件集成性最好并且能够及时处理并传递信息,主要是有赖于主数据的有关设置。以下开始本文有关SAPR/3软件中与财务有关的介绍。
主数据(主记录)
第一次接触SAP R/3软件的人,当看到主数据这样的字眼时,肯定不知所云。在SAPR/3软件中,主数据相当是该软件的识别及自动后续处理系统。比如人的大脑,当我们见到资产负债表中的有关科目时,如长期投资,我们的大脑马上就会这样的反应:它是属于资产类的科目,期末应将余额予以结转;核算时,当其投资对被投资单位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应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否则应采用成本法核算等。又如对于销售收入,我们马上就知道这是损益类科目,期末应将其结转至本年利润,而后转至未分配利润等。我们的大脑为什么有这些知识,就是因为我们经过了长期的财务知识方面的训练,所以就会有这样的识别及核算能力。对于软件系统,它不具有像人类
一样的大脑,所以软件开发人员就开发了一套适合系统并使其能够像人脑一样的识别及处理财务数据。这就是SAPR/3软件的主数据。
因此,当我们要做各项交易之前,必须到相应的主数据中去创建它(当然这个创建是按照主数据中的固有格式进行的),这样系统才能认可它、自动处理它。通常我们叫这个过程为“去报个到,取个号”。与财务有关的主数据包括有总账主数据、供应商主数据、客户主数据、商品主数据、固定资产主数据、成本及利润中心主数据等六大类。下面分别阐述。
2.1 总账主数据
总账主数据,它起到统驭整个财务的作用。不同的会计科目在总账主数据中创建会应用到不同的“字段”(英文单词为field),通过这些不同“字段”的组合,就会形成系统能够识别并能够为我们现行会计核算所接受的会计科目。如下例举几个重要的科目予以说明。
号码 10010101 10030101 10040101
公司代码 KHl0 KHl0 KHlO
类别 资产负债表科目 资产负债表科目 资产负债表科目
账户组 现金/银行类 其他资产类 其他资产类
描述 现金 应收账款一国内贸易款 库存商品
统驭科目类型 X D X
未清项目管理 X X X
行项目显示 √ X X
字段状态组 G001 G067 G001
号码 10050101 20010101 20020101
公司代码 KHl0 KHl0 KHl0
类别 资产负债表科目 资产负债表科目 资产负债表科目
账户组 固定资产类 负债权益类 负债权益类
描述 固定资产一房屋建筑物 短期借款 应付账款一国内贸易款
统驭科目类型 A K K
未清项目管理 X X X
行项目显示 X X X
字段状态组 G007 G001 G067
号码 20060101 20070101 20080101
公司代码 KHl0 KHl0 KHl0
类别 资产负债表科目 资产负债表科目 资产负债表科目
账户组 负债权益类 负债权益类 负债权益类
描述 购销GR/IR 代销GR/IR 实收资本
统驭科目类型 X X X
未清项目管 √ √ X
行项目显示 √ √ √
字段状态组 G001 G001 G001
号码 50010101 50020101 50040101
公司代码 KHl0 KHl0 KHl0
类别 损益表科目 损益表科目 损益表科目
账户组 损益类 损益类 损益类
描述 销售收入-购销 销售成本一购销 管理费用一电费
统驭科目类型 X X X
未清项目管理 X X X
行项目显示 √ √ √
字段状态组 G029 G030 G004
仅允许自动记账 √ √
几个重要的会计科目,其余科目即可举一反三,知其所以然。在所列示的科目中,科目号码是根据《企业会计制度一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规定的前四位数加上后四位而成,在创建时须手工填入(即非系统产生)。
科目类别仅分成两类:即为资产负债表科目或为损益表科目。账户组分为六项:现金/银行类、固定资产类、其他资产类、负债/权益类、损益类、转移数据类。描述项既可按需创建的科目进行字面的描述,又可分为长文本与短文本描述。
损益类帐户的特征:
在会计科目表中创建损益类科目之前,需要确定损益结转入的留存收益科目。系统设计了一特殊程序将损益类帐户的损益金额自动结转入该科目。因此,必须在系统中定义留存收益科目的号码。
每一个损益类科目都需要分配给一个留存收益科目。
统驭科目类型分为三类:供应商类别(K)、客户类别(D)、固定资产类别(A),主要是针对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固定资产等模块过入的金额,他们的交易是不通过总账模块进行的,但在各自模块完成的同时,会将相应的金额过入总账。
未清项目管理主要是用于须清账的科目,如GR/IR,银行的过渡科目、工资的清算等。激活了未清项目管理,必须同时激活行项目显示的功能,但在总账主数据的设置中,应收、应付、固定资产等是不能激活未清项目管理及行项目显示功能。
未清项管理指一个帐户的项目可被该帐户的其他项目结清或核销掉。在清帐或核销过程中涉及到的项目的合计金额必定为零。因此该帐户的余额总是等于未清掉的项目的合计金额。
行项目显示即表示,设置此项时,系统会有向下挖掘(Drilldown)的功能,当我们在查看总账的某个科目时,若对某金额有怀疑,可将鼠标对准该金额连续点击两下,系统可显示明细账的金额,再对准明细账的金额连续点击两下,系统会显示某凭证的金额。
字段状态组,表示若某个总帐科目选用了不同的字段状态组,其将来在凭证输入时,需要填入不同的字段,如对于其他业务收入科目,其选用的字段状态组为G029,当我们输入一个分录借:现金贷:其他业务收入时,系统会要求再输入一个利润中心的字段,否则该张凭证不能够产生。又如当我们输入一个分录借:管理费用一电费贷:现金时,系统会要求我们输入一个成本中心的字段。仅允许自动记账表示,该总账科目必须由其他模块自动过入,不用手工输入凭证,如销售收入一购销,因为该总账科目是在销售及分销模块完成“出具发票”功能时自动产生的,所以仅允许自动过账。
创建完总账的主数据后,手工输入的总账科目将得到系统的确认与认可。如传统的分录录入方式为借:现金贷:其他业务收入,在系统中将变成:借:10010101贷:50100101(假设为其他业务收入)。系统在总账分录输入后,将会自动将相关金额过入至总账及更新会计报表。
排序码 在会计凭证的供应商行项目中,系统对‘定位’字段的缺省值。也决定供应商行项目的排列顺序。如果该供应商主要发生与采购订单有关的业务,一般选择014-采购订单号+行项目号,其它情况选择记帐日期+凭证号。
帐户组 为简化会计科目的创建,避免错误,确定录入会计科目的屏幕和科目号区间,对科目进行的分组称做帐户组。帐户组针对每一套会计科目表进行定义,确定会计科目所需的字段状态。
当创建会计科目表中的一条主记录时,必须指明一个帐户组。
自动过帐 系统中,某些业务是自动生成记帐凭证,自动记帐的。例如:存货的出入库业务、增值税的销项税和进项税等。某一科目是否为自动过帐,是在帐户主记录中设定的。
参考凭证 是用来过帐到会计凭证的一种参考性质的凭证,使用它可以实现快速录入,会计凭证或样本凭证能被用作参考凭证使用
凭证类型 由两位英文字母组成,是凭证的分类,控制凭证的整体信息,如:凭证编号、帐户类型等等。
2.2 供应商主数据
当我们与一个供应商发生交易之前,应当在供应商主数据内创建该供应商,以使系统能够识别它并处理它。这仍然是“去报个到,取个号",但这是到供应商主数据中去报到并取号。下面将创建供应商的有关过程做一个介绍。
供应商编号:除类别为地点是以手工方式输入号码外,其余皆为系统自动生成的号码。
供应商类别:包括有国内贸易供应商、进口贸易供应商、关联供应商、一次性供应商、无库存供应审、招商供应商、地点等。在创建供应商时,只须在其中选择一项即可。
描述:与供应商有关的信息如公司名称、地址等输入相应的字段即可。
购货方号码:若某一供应商既是供应商又是客户,须做自动清账账务时,应在此处填写在客户主数据中生成的号码。
会计信息:此处应填的是统驭科目,该统驭科目首先应在总账主数据中创建好。
检查双重发票:此处是指检查收货凭证与发票的校验,为必输的字段。打勾√即可。
付款条件:指的是付款的期限,系统已设定好各种类型的付款期限,选择即可。选择好后,该系统会自动计算对该供应商的欠款是否已到期,有利于资金周转的筹划。
付款方式:如现金、支票、银行转账等。也是在系统内选择即可。将来做自动付款业务时,系统会根据自动付款方式的参数选择是否支付该款项。
结算客户:此处是与购货方号码相关联的,欲做自动清账账务,必须在此处打勾√。(结合以上购货方(客户)项目使用)
如上主数据的内容填写完毕后,系统即会自动产生一个供应商的编号(除地点的类别是手工方式输入外),如10100001,该编号代表了与供应商有关的各种信息及后续处理的功能。并且在分录的输入上也与传统的有所不同了。如传统的分录方式为:借:营业费用一电费贷:应付账款一XX供应商,但在系统中的分录录入方式变为:借:营业费用一电费(这将也有一个总科目号码)贷:10100001(与该供应商有关的交易金额将会由系统自动过入至创建该供应商主数据选定的统驭科目,同时在总账层次中的该统驭科目也得到了自动的更新)。
另外,对于不同类别的供应商,创建完毕后,会产生不同号码范围段的编号。如国内供应商的号码范围段为101开头的8位数,国外供应商其号码范围段为18开头的8位数。熟悉后,看着供应商的编码范围即可知道,该供应商是属于何一类型的供应商。
2.3 客户主数据
与供应商主数据一样,有新的客户与我们发生交易时,应当创建客户主数据。
客户编号:除类别为“地点”客户编号须手工输入外,其余类别的客户编号皆由系统自动产生。
客户类别:国内个人客户、国内批发客户、关联客户、租赁客户、地点、其他等六大类(零售企业)
描述:即为对客户的一般情况进行描述,如公司名称、地址、邮编、联系人等。
统驭科目:此处输入在总账主数据中已创建好的应收账款统驭科目,如应收账款一国内个人客户(11310101),应收账款一国内批发客户(11310201)等。零售企业的大部分客户都是个人客户,因此只须创建一个一次性的客户,而后通过修改有关描述性的字段即可。
付款期限:此处是指客户付款给单位的付款期限,由于主要以零售为主,付款期限定为立即付款,但可针对个别客户(如在合同中规定的收款期限)另行设定。系统已设置各种的付款期限。通过此处的设置,将来做催款程序时,系统会根据设置的参数自动计算应收账款的账龄及打印催款函。
付款方式:可以有现金、支票等方式。
催款程序:选择催款程序,可以产生催款函件。
与创建供应商主数据一样,当创建完毕客户主数据时,系统会自动产生一个客户的编号(如500000001),该编号代表了该客户的相关信息及后续功能。凭证输入方式上,将与传统的手工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如传统的凭证为借:应收账款一XX客户贷:其他业务收入一租金,在系统中将变为借:500000001贷:其他业务收入一租金(这将也有一个总科目号码),交易金额自动会过入统驭科目如11310101的应收账款一国内个人客户,同时也即时更新总账中的统驭科目。
同样,不同类别的客户,其创建完主数据后产生的编号是不一样的,如国内个人客户,其编号范围为500000000-599999999,国内批发客户其编号范围为3 10000000-3 19999999等。这将便于我们区分不同类别的客户。
2.4 商品主数据
商品数据的内容较为复杂,主要由主数据组负责创建,对于财务人员需要了解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项:
描述:即对商品一般性的描述,如品名、类别、供应商等。
评估类:主要有两类3100与3600,其中3100代表该商品为购销类商品,决定了系统自动生成的GR/IR为购销类的GR/IR;3600代表该商品为代销的商品,决定了系统自动生成的GR/IR为代销类的GR/IR。
价格控制类型:SAP中有两种价格控制类型,一为标准成本法,二为加权移动平均法,该两种方法用于存货的发出时结转销售成本用。
移动平均价:由系统自动计算得出。系统会根据每批次的采购单价及数量对目前的库存商品发出单价进行移动平均计算出作为结转销售成本用的单价。
总库存量:是指目前的库存总量。
销售价格:由系统根据一定的毛利要求并结合有关细节得出。此销售单价将成为创建销售订单时的单价,若有打折,系统会根据打折比例算出最终销售价,这也将成为计算销售收入的单价(系统会自动将增值税计出后并从收入中剔除)。
利润中心:主要是为创建利润中心的损益表而用。若该商品维护的层次到某个门店,则将来销售确立时,收入与成本将为转入总账层次与利润中心层次。
商品主数据创建完毕后,系统会产生一个商品号,该号码代表了如上有关的信息及计入某个总账科目如库存商品、受托代销商品的要求。
2.5 固定资产主数据
同样的,当财务上要做一件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交易,如购置,首先必须在固定资产主数据中去创建它,然后才能在财务上开始与之相关的业务。如下是创建固定主数据的一些重要内容。在系统中,对于固定资产的大部分业务是系统自动完成的,所以如下的内容是有必要的。
类别:在传统的会计核算中,通常可以将一个企业的固定资产分为几大类:房屋建筑物、机械设备、交通工具、办公设备、其他等。在系统中,也是遵循这样一种分类方法,但为了便于系统区分固定资产折旧时所应计入的科目,如管理用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应计入管理费用一折旧科目及营业或生产用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应计入营业费用---折旧或制造费用一折旧,在系统中,将固定资产的分类进一步细分,分成房屋建筑物(总部)、房屋建筑物(门店)、机械设备(总部)、机械设备(门店)、交通工具(总部)、交通工具(门店)、办公设备(总部)、办公设备(门店)、其他(总部)、其他(门店)等,同时在SAP系统中,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商标、土地使用权、著作权、商誉等)也属于固定资产模块的核算范畴。因此,当我们欲创建某个固定资产的主数据时,如总部用的服务器,就应选择总部办公设备这一类型,随后系统会自动确定相应的科目定位码。
描述:即对应创建的固定资产进行如名称类别等描述。
科目定位码:是与系统设定的固定资产类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该科目定位码实际上起到了统驭科目的功能。如在本次设定中,总部的房屋建筑物的科目定位码为1010,门店的房屋建筑物的科目定位码为1020,但这两定位码同时会与总账科目固定资产——房屋建筑物联系起来,如当财务增加一个固定资产时,就会通过科目定位码使总账科目固定资产_谤屋建筑物金额相应增加。
成本中心:这是与控制模块有关的设置。如总部用的服务器,就应选择与总部某个部门有关的成本中心。
若该服务器的折旧费用应由不同的成本中心分担,可以该成本中心为基础,在控制模块内采用分摊或分配的功能进行划分。
分析用途:分为一次性或分期购入、是否抵押、是否保险四类,这是为区分各个不同固定资产的状态而设的。如若想了解有多少固定资产已经被抵押,则可以在查看报表时,选择是否抵押的功能,系统就会将所有已抵押的固定资产列示出来。
折旧年限:分为账面折旧与税务折旧,账面的折旧年限与折旧率会计入总账,税务的折旧年限与折旧率则会作为调整递延税款所用。如某固定资产的账面折旧年限为3 年,年折旧额为10000元,税务折旧年限为5年,年折旧额为8000元,则系统会将10000元作为总账的折旧金额并计入相关费用,但系统也会算出税务的折旧额为8000元,但这8000元只是便于我们做递延税款的手工调整。
创建完某个固定资产的主数据后,系统会自动产生一个该固定资产的号码,如11 11 11 11 11,我们在财务输入分录时,借:1111111111贷:10010101(现金),交易金额会自动过入至总账层次。
在固定资产模块中,折旧是系统自动运行的,不需手工计算。并会过入相应的总账科目。
2.6 利润中心主数据、成本中心主数据
利润中心主数据、成本中心主数据的内容应属于控制模块中的主要功能,在建立主数据方面相对而言较为简单,关键在于企业内部对于利润中心及成本中心的如何划分,也就是说对管理深度要求到什么水平。


三、SAP R/3 财务基本概念及集成性浅释--总帐等概念篇
3.1 科目表的建立及分配
在SAP 中,科目表的层次较公司代码高,也就是说先创建好科目表,然后可以分配给不同的公司使用。在同一集团范围内,为了使各个集团范围内的公司使用的科目表都能一致,通常是先创建一个虚拟的公司及科目表,然后集团范围内公司都可从其拷贝。科目表中的科目就是在总帐的主数据中分别创建的。这里值得一提是,在SAP 中的科目表与传统的手工方式在科目体系中有了很大的不同。传统的帐务体系将会计科目分为1级科目、2级科目、3级科目等。但在SAP 已没有这样分法了。除了应收、应付、固定资产等统驭科目外,所有的明细或2、3科目上升为总帐科目(当然在使用之前,应进行有关主数据的设置),如传统的银行存款—工商银行XX支行XX帐号,这只是银行存款的一个子科目,但在SAP中,此时已设置为一个总帐科目了,科目代码是根据企业会计制度中的有关编码扩充至8位编码,如一个企业有许多银行存款,在SAP中就变成了有许多总帐科目。在总帐层次显示时,是分别显示的,但到报表层次时,则根据所有银行科目中的前四位代码汇集成一个科目银行存款进行披露。管理费用也一样,在SAP中有非常多管理费用的总帐科目(如工资、奖金、津贴等)。但在总帐还包含有从其他模块中过入的金额,如统驭科目,统驭如应付/收及固定资产的明细科目,因此在SAP的总帐科目表中,我们看到的就不是目前的五、六十个科目,而是将近五百个的总帐科目。由于应收、应付、固定资产有各自独立的模块,所以有各自的明细帐。但反映在
总帐及报表层次时,分别为细分的统驭科目(如应收帐款可根据企业管理的需要分为应收国内的款项与应收国外的款项等)。SAP所有的财务信息都是即时的,当记录一笔总帐分录时,相应的总帐、报表都已生成,当应收明细帐生成时,通过统驭科目就可即时过入总帐与报表。也就是说,在SAP 的帐务里,任何时点都会产生新的总帐与新的报表(注意该总帐与报表并不完全体现法人的资产负债损益情况,尚有折旧、预提待摊因素要考虑)。
总帐科目主数据分为两个层次:
a) 会计科目表层:
会计科目表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公司代码使用。这一层次包括适用于所有使用该会计科目表的公司代码的主记录的信息。
b) 公司代码层:
该层次包括适用于一个公司代码的会计科目的特有信息。它因公司代码的不同而不同。会计科目可以分两个层次分别维护,也可以集中维护。
3.2 统驭科目
统驭科目(reconciliation account)指的就是将明细科目归集起来的意思。前面我们说到,系统总帐科目表中包括统驭科目,该统驭科目是与应收模块、应付模块、固定资产模块有关的,其中长、短期借款运用了应付模块的功能,也成为了统驭科目。在实际业务过程,我们可能会发生统驭科目选用错误,此时就要用到统驭科目的变更功能。如客户A的统驭科目被误选为11310101,并有一笔分录输入,假设为1000元,此时的总帐科目11310101就有1000元余额,事后发现用错统驭科目,为此在此客房的主数据中更改统驭科目假设为113102101(注意这并不会更改已过入11310101的1000元),更改完毕后,至月末(假设本月只有一笔分录及余额为1000元)运行客户重组程序,系统会产生借:11310299(系11310201的调整科目,但非统驭科目)1000贷: 11310199(系11310101
的调整科目,但非统驭科目)1000,在报表层次上11310101与11310199被安排在一行后余额变为0,11310201与11310299被安排在一行后余额变为1000,这样在报表层次就将由于选错统驭科目而产生的错误纠正了。第二个月初,系统会自动运行相反的调整分录,借:11310199(系11310101的调整科目,但非统驭科目)1000贷:11310299(系11310201的调整科目,但非统驭科目)1000。直到选错统驭科目的金额被支付出去后,才不需运行上述程序。
3.3 凭证的输入规则
在SAP 中,总帐科目在输入分录是需要遵循传统的记帐方法,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但对于应收、应付的发票输入(即作会计分录)单边则可,如在应付模块作发票输入,填入供应商的号码,日期、金额后,其次填写行项目,此时的行项目的字段中已经默认了借方,用户只需选择适当的总帐科目(如管理费用—XX)、金额、成本中心即可。产生的分录即为借贷皆具的双边分录了。应收模块的发票输入也同样。在应收、应付模块中除了后勤模块的“发票校验程序”及销售模块的“出具发票程序”自动过入应付、应收帐款外,尚有许多处如 “过帐” 、“清帐”也具有半自动生成会计分录的功能。另外,在SAP中,凭证具有较宽泛的意义,如后勤模块的产生的收货单据,在SAP中也称为凭证,发票也称凭证,因此财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区别。
3.4 凭证的类别
传统的会计核算中,将凭证的类别分为收、付、转三类或直接就是一类记帐凭证。SAP对凭证的分类基本上也遵循收、付、转三类的原则,即总帐凭证(类似转帐凭证)SA,与供应商有关的凭证(类似于付款凭证):KR(应付供应商的凭证)、KG(供应商转来的红字发票,SAP称为贷记凭证)、KZ(付款给供应商的凭证),与客户有关的凭证(类似于收款凭证):DR(开具发票给顾客的凭证)、DG(开具红字发票给顾客的凭证)、DZ(向顾客收款的凭证),与固定资产交易有关的凭证AA等。
3.5 记帐码
在手工的会计核算过程中,我们通过用记帐符号“借”与“贷”来描述资产、负债的增、减。
但在SAP中,却变得有些复杂了,比如,对于总帐科目的凭证,用符号40来表示总帐的借方,用50来表示总帐的贷方,分录例示如下:40:10010101 (现金)50:50150101(营业外收入);对于与供应商发票有关的凭证输入,主要与应付帐款有关的借贷方就比较复杂了,如贷方用31、32、33、 34、35、36、37、38、39,借方用21、22、23、24、25、26、27、28、29,如供应商发票输入分录为:40:50100101 (营业费用-电费) 31:10100037(表示通过主数据创建的供应商编号)。对于与应收帐款有关的,其应收帐款的借贷方所用的记帐码:用01、02、03、04、05、 06、07、08、09表示借方,用11、12、13、14、15、16、17、18、19表示贷方,如输入一笔与客户发票有关的分录:01:客户有关的号码50:其他业务收入。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业务,用70表示借方,用75表示贷方,假设通过应付模块采购固定资产,70:固定资产号码31: 10100037。与存货有关的业务,用89表示借方,用99表示贷方,如89:存货贷:50:GR/IR,退货时,40:GR/IR 99:存货(与存货有关的会计业务,大部分是系统自动产生的,因此少了一道麻烦!)。
记帐码在SAP中实际上起到如下的作用:在行项目中决定可输入的科目的类别;行项目是以借方或贷输入;决定其他字段的状态。
记帐码:记帐码用于确定行项目记帐的方向-借记或货记,同时确定记帐科目的类型(总分类帐科目或明细分类帐帐户)和记帐数据输入的屏幕格式。
SAP系统提供多种过帐码的定义,用户在处理会计凭证录入时,宜尽量使用系统默认之过帐码。
业务处理通常使用之过帐码如下:
过帐码类型D/C(借/贷)说明
01 C-客户D-借发票
09 C-客户D-借特别总帐借方
11 C-客户C-贷贷方凭证
15 C-客户C-贷收款
19 C-客户C-贷特别总帐贷方
21 V-供应商D-借贷项凭证
25 V-供应商D-借付款
29 V-供应商D-借特别总帐借方
31 V-供应商C-贷发票
39 V-供应商C-贷特别总帐贷方
40 G-总分类帐D-借借方分录
50 G-总分类帐C-贷贷方分录
70 A-资产D-借借方资产
75 A-资产C-贷贷方资产
3.6 凭证号码的产生
在SAP 中,凭证号码可以由系统产生也可由手工产生,但系统产生的凭证号是连续的,手工产生的号码难免会产生跳号等失误,因此对系统设置时采用的凭证号码是由系统自动产生的。同时,对不同类别的凭证,系统对其产生的号码的范围不尽一致,如输入供应商发票产生的凭证号在1900000000-1999999999之间,付款给供应商的的凭证产生的凭证号在1500000000-1599999999,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凭证产生的凭证号在0100000000- 0199999999之间,开具发票给客户产生的凭证号在1600000000-1699999999之间等等!尚有其他号码范围,可参照总帐蓝图中的有关叙述。当然,号码范围是与年度有关的,即开始新一个会计年度时,号码区间又会被重新选用,从而避免号码被用尽的可能。
3.7 记帐期间变式,会计年度与特殊期间
记帐期间变式是较难理解的一个内容。通过手工的做法是,在某一期间内所有交易都必须在同一时点结帐,以便总帐及财务报表的生成。但在系统中,由于每一时点都可以产生一个即时会计报表,因此某些类型的凭证可以在期间结束时予以关帐,而某些却又可以继续开着,即某些类型凭证可在8月份入七月份的帐。当然从严格的角度说,这是不合适的。这就是记帐期间变式。特殊会计期间,在系统中,会计期间基本上分为12个期间,这与正常手工核算无二,但由于在年度的会计期间结束后(此时12月31日会计报表已产生),仍然存在应当调整的事项,如审计时发现有些费用的确认不尽合理,有些交易金额必须重新确认(如某些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这时的调整就在特殊期间进行。SAP的特殊会计期间分为4个,即13-16期间。但有些资产负债表业务却又难以在特殊期间实现,如资产负债后日后发生的上一年度的退货,由于这涉及到集成的业务,所以在SAP较难实现(具体参见后述)。
3.8 初级成本要素与次级成本要素
初级成本要素与次级成本要素。SAP除总帐的及时集成外,它的另一个特点是与控制模块的及时集成。在SAP中所有的总帐中的费用科目都被要求创建成为初级成本要素。这样,当输入一个总帐的费用分录时,系统会要求输入一个成本中心,即表示此时系统已将该初级成本要素分配给了某一成本中心。即通过一个分录就将总帐与控制模块的要求同时满足,这就是SAP的无缝集成。当然控制模块中只有该要素的金额,而不是像总帐的记录是通过双边分录来实现的,因此某成本心的费用报表是各个初级成本要素总汇。次级成本要素是指,某一成本中心的费用要素可整理成为次级的费用要素(项目),并将其通过一定的比例分摊给不同的成本中心。控制模块就是通过这两个要素反映了企业内外部间的资金流动情况。在SAP中,初级成本要素就类似于科目表,它可以分配给任何一个成本中心,包括法人间的成本中心,即不同的成本中心可能包括的初级成本要素是一模一样的,但金额却不尽相同。
3.9 分配与分摊
分配与分摊对于成本要素的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并且这功能就类似于固定资产折旧一样,一月只能执行一次。分配的功能是与初级成本要素相关的,分摊的功能是与次级成本要素的功能相关的。这两个功能同样都可用到计划(预算)与实际发生额中。如可创建一个循环,将某成本中心(可超过一个以上)的初级成本要素(可超过一个以上),按一定的比例分配给其他成本中心(可超过一个以上),当然也将这循环分为几个段,各段间相应的要求可以不一样,这样每月末执行时,就可以很好地反映初级成本要素的流向情况。同样的,也可创建一个分摊循环,将某成本中心(可超过一个以上)的初级成本要素(可超过一个以上)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次级成本要素,然后再将其按一定的比例分配给其他成本中心(可超过一个以上),当然也将这循环分为几个段,各段间相应的要求可以不一样,这样每月末执行时,就可以很好地反映次级成本要素的流向情况。分配与分摊的区别在于,分配是将某一成本中心的初级成本要素分给另一成本心,被分配的初级成本要素会与被分配的成本中心的相同的初级成本要素一并反映,而分摊则是将次级成本要素分摊到另一成本中心,与被分摊的成本中心的初级成本要素一同反映,这样有利于区分本成本中心的发生的费用与分摊过来的费用的界限。需要说明的是,同一利润中心下的成本中心的分配或分摊,并不影响该利润中心的利润额,但跨利润中心进行分配或分摊,则影响了不同利润中心的利润额,两种方法产生(分配或分摊的规则相同时)的影响一致。
3.10 统驭科目是连接分类账的总帐科目.
应收应付和资产相关科目一般设置成统驭科目(有分类账的总帐科目)在创建GL主数据的时候指定当你在创建客户或供应商主数据的时候,都会提示输入特别总帐标准,就会用到统驭科目,与会计科目表中的应收、应付、预收、预付形成对应关系,起到连接总帐和分类帐之间的关系。
正如顶楼所说到的,是连接分类帐的总帐科目。
因为在应收和应付模块中,做凭证时输入的都是客户和供应商,所形成的应收、应付、预收、预付都是针对客户和供应商的,并未真正与科目表中的总帐科目对应,所以需要用到统驭科目,与科目表能形成对应关系,此外在对客户和供应商在做未清项处理时,也需统驭科目的对应。
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供应商666对应的统驭科目是负债类科目200100,
那么在物资采购开完发票以后会产生一张凭证3166640600100(成本费用类科目)在真正的付款之后会产生一张凭证5010010025666这时,在科目200100的BALANCE上就可以看到该笔数目了。
其实,这是把手工账分解了,手工账应为:
借;600100
贷:200100--666
借:200100--666
贷:100100.
注意,在系统总账里是看不到666的纪录的,只有通过200100才可以记录该笔交易。
3.11 SAP的凭证类别
基本分为收、付、转三类,和传统的会计凭证分类一样。
SA,总帐凭证。(转帐凭证)
KA,供应商凭证。(付款凭证)
KR,应付供应商凭证。(付款凭证)
KG,供应商转来的红字发票,SAP称为贷方凭证。(付款凭证)
KZ,付款给供应商的凭证。(付款凭证)
DA,顾客凭证。(收款凭证)
DR,开具发票给顾客的凭证。(收款凭证)
DG,开具红字发票给顾客的凭证。(收款凭证)
DZ,向顾客收款的凭证。(收款凭证)
AA,与固定资产相关的凭证。
3.12 特殊总帐标记
有A,B,C,D四种,分别对应预收帐款,应收票据,预收款请求和担保。
3.13 税类型
在定义税码时,可以选择税类型,大体来讲,可以分为“净值税”与“全值税”,也就是计算基础是不含税或含税的。
3.14 成本控制范围
用于在企业范围内成本核算信息的统一规划和控制。在SAP系统提供的成本控制范围内,可以方便地对其责任中心的成本核算信息使用相同的方法进行统一计划、记录和任意分组统计。
3.15 成本要素
在SAP系统中主要有初级成本要素和次级成本要素这两大类成本要素,初级成本要素源于会计科目表。
初级成本要素:每一个初级成本要素都对应一个总帐损益类帐户输入源自于公司外部的直接成本-所有损益类帐户的财务数据都要通过初级成本要素输入到成本中心.
3.16 次级成本要素是会计科目表中所没有的,只会在管理会计中使用,一般用于费用分摊和作业的结转。每一个次级成本要素都只在CO内部起作用而不影响FI过帐,主要用于成本分配,结转中使用。
次级成本要素有多种类型, 其中一种次级成本要素(43)会与作业类型相联系,另外一种用于作业分摊(42)。
3.17 成本中心
成本中心是企业内的最小职责单位,是每一笔费用的具体接收者。创建成本中心主数据时必须将每个成本中心分配给标准层次结构的某个节点,标准层次结构反映了成本中心与成本中心、成本中心与成本中心组、成本中心组与成本中心组之间的关系。标准层次结构中的每个节点代表一个成本中心组,当然除了标准层次结构中的成本中心组之外,还可根据业务需求在标准层次之外自己定义需要的成本中心组。
3.18 内部订单
内部订单用于计划、收集、监视和结算在公司内部进行的特定操作或任务。
内部订单可用于不同的目的。这种功能分类反映在不同的订单类型中,其属性定义了在系统中处理订单的方式。SAP系统内内部定单分为两类:实际定单 和统计性定单。统计性定单, 例如用项目内部订单来管理在建工程,在月末无须结转成本。
3.19 内部订单的常规类型
间接费用订单:费用订单用于归集特殊事件和临时项目成本的对象。费用订单主数据创建的同时可以维护结算规则,也可于费用订单结算前维护结算规则。费用订单分统计性费用订单和真实费用订单。若是统计性费用订单则不用维护订单结算规则,因为统计性费用订单只用于报表分析的用途。
投资订单; 用于监视在固定资产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成本,如建造存储设施。
3.20 内部订单主数据
内部订单主记录有几个不同的部分,每个中包含有带预定义字段组的标签页。可以在“自定义”中更改标签页的标题,还可以单独地将字段分配给标签页。标准的订单主记录数据布局具有下列标签页:
分配(包含机构分配,如公司代码、业务部门、利润中心等)
控制(包括订单状态信息、订单货币、统计订单指示器等)
期末结算(包含计算间接费用的成本核算表单名、结算参数等)
一般数据(包含申请人、责任人等)
投资(在上面的示意图中没有显示。包含资产投资订单所需的参数)
3.21 作业类型
作业类型代表由成本中心生产输出的一些形式。作业类型的通用例子包括劳动小时数或机器时间的分钟数。作业类型用于根据所进行的作业单位数从发送方成本中心向另一CO对象(如成本中心、内部订单、生产订单等等)分配成本。单元价格用于评估作业数量。作业类型分配的优点是将数量和价值流组和在一起。所要求的作业数量在工艺流程中指定,这给产品成本计划中和成本对象上提供了详细的成本控制信息
3.22 作业价格
定义成本中心提供服务和执行功能的性质, 用来把成本分配到其他的成本中心。例如一类工时工资为50元/小时。
可以利用成本中心的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自动计算作业类型的价格,成本和作业计划完成后,系统通过将计划成本除以计划的作业输出数量计算作业工资。
3.23 统计指标
统计指标定义一些适用于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内部定单或过程的可测量值。示例包括成本中心的雇员总数、长途电话的分钟数、“事务”成本中心中进行车辆维修的雇员数等等。
3.24 利润中心
简单来说利润中心可以是任意一个盈利单位, 处于成本中心的上层利润中心的设计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地理划分 (地点, 位置)
产品类别划分 (产品组, 产品线)
业务类型划分 (生产, 销售, 研发)
需要考核收入, 成本和费用的单位, 通常设为利润中心
3.25 费用分摊
成本/费用从辅助成本中心分配到对该成本/费用实际负责的成本中心。•SAP调整和分摊功能中包括多种分配原则,可以是固定比例,变动比例,作业类型或关键统计指标等多种方式。
3.26 成本中心费用计划
指按成本中心、成本要素的计划。可以作为考核的指标,在月底可以生成按成本中心、成本要素的计划额和实际额的比较报表。成本中心计划与“成本对象控制”集成,则必须能够将间接费用管理成本传递到产品成本控制。因为成本对象(如生产订单)不能是分配或评估的接收方,间接费用附加费用和作业类型分配可用于完成从间接费用管理到成本的转帐。
3.27 成本中心作业量计划
按成本中心、作业类型制定作业数量计划。作为计算作业价格的基础数据。
3.28 物料主数据
物料主数据描述物料的基本信息,以及物料管理、采购、销售、成本、会计等详细信息。其中物料管理、成本、会计视图和成本核算相关。
会计视图包括:物料评估,物料价格,和科目确定等信息。
成本视图包括:物料成本核算的相关参数,例如成本核算所需的物料清单(BOM),工艺路线等信息。
3.29 物料清单(BOM)
是组成产品或装配的一个完整且正式的结构化组件清单。该清单包含每个组件的对象号、数量以及尺寸单位。这些组件成为BOM项目。BOM可以包括有自己BOM的物料。
在R/3中,物料清单是在PP模块中创建的。它们用于“产品成本计划”,以便在创建产品成本估算时计算特定产品所要求的物料成本。
3.30 工艺路线
列出制造一件产品所需要的特定步骤。这些步骤称为工序。工艺路线为每个工序指定下列内容:
1.执行工序的工作中心;用于计算日期、能力和生产成本的缺省值;工序的成本是否考虑进成本估算中;执行一个工序所需要的物料组件
2.系统根据工作中的公式计算所使用作业的数量和工艺路线工序中的缺省值。作业由链接到执行工序的工作中心的成本中心来提供。当计算工序的成本时,使用成本中心中的作业价格来评估作业。
3.31 产品成本核算
指在每个会计核算期间结束时进行的一系列任务,包括计算可应用的间接费用成本、在制品计算(WIP)、差额计算和结算(将信息传递到“财务会计”、“利润中心会计”)。


四、三类凭证的产生
4.1 GR/IR(分为购销与代销)
在SAP 里,当货到票未到或票到货未到也得到了及时的处理。在传统的会计核算中,当企业购入存货时,若未能及时收至货物的发票,此时是不做任何帐务处理的,若至月末仍未能收到,会采用一种估价入帐的方法进行会计处理,而后月初红字冲回。但在SAP里,若继续采用这种核算方法,将会使SAP所倡导的信息即时性反映得不到实现。因此,在SAP的帐务体系里出现了一个新的科目:GR/IR,英文全称为GOODSRECEIPTSORINVOICERECEIPTS,中文译为货到票未到或票到货未到。如当仓库进货时,即使未收到发票,SAP能自动产生借:存货,贷:GR/IR (GOODSRECEIPTSORINVOICERECEIPTS),此时是以采购单上的采购价(不含税④)作为入帐金额。
发票到时,通过发票校验程序,系统会自动产生借:GR/IR贷:供应商。此时的供应商是根据采购单上标明供应商自动过入。若发生发票上金额与采购单的金额不一致的情况,系统会根据该笔采购当时的库存情况自动分配该差额的去向,如转入存货成本或销售成本或在二者之间分配。至月末,若仍有未到的发票,由于在报表层次是不能反映 GR/IR的,因此系统会有一个程序将未结清的GR/IR转入应付帐款—票到货未到或应付帐款—货到票未到反映(该二科目非统驭科目,但前四位编码与正常的统驭科目一致),至第二个月初,系统会自动将未结清的GR/IR冲回,等待结清。对于代销商品的GR/IR,系统会在报表将其与存货项目一并反映。
购销的GR/IR与代销的GR/IR区别是通过商品的主数据中设置得以实现的。当创建一个商品主数据时,必须设置该商品是属于购销或代销商品,若是购销商品,则当该商品入库时,系统会产生借:存货贷:(购销)GR/IR;若是代销商品,则当该商品入库时,系统会产生借:存货贷:(代销)GR/IR;当然代销的GR/IR必须等到产生销售清单时,才能在收到供应商发票时转入应付某供应商的明细帐内。
4.2 MM物料管理模块
1、MM(material management,物料管理模块)、SD(sales and distribution,销售与分销模块)
模块产生这里指的集成,是指与MM模块及SD模块有关的帐务集成。
与MM模块有关的帐务集成:
第一步:当MM模块收到货物时
借:存货(或受托代销商品)
贷:GR/IR(或代销商品款)(该分录是系统自动产生的,无须手工)
入帐金额为采购单是采购单上所列金额,采购单上金额则来自于商品主数据中维护的金额,若采购前已知某商品价格上涨(或下降),则需在该主数据内预先维护,以便采购单引用(在采购单上也可直接更改采购价)。
第二步:收到供应商送来的发票时,有一个发票校验(invoice verification)动作,该动作可由MM模块的人员进行,也可由财务组的人员进行,但考虑到内部控制的要求,多数公司安排由财务部门执行。
借:GR/IR(或代销GR/IR)
应交税金—增值税-进项税
贷:供应商(为一个系统自动产生的号码)(该分录由手工输入)
注:若为代销的GR/IR,应为代销商品清单已产生,供应商按供销商品清单所列物品开出的发票。
供应商开来的发票可能会出现比采购单金额小或大于1元内的情况,系统会自动将差额过入至营业费用—四舍五入差异。若开来的发票金额比采购单金额大于一元以上的情况时,可能是商品主数据中维护的金额不及时所致,此时可手工更改采购单金额,系统过入后,会自动将发票校验凭证锁死,相应产生的应付帐款--供应商的该笔交易也被锁死,只有在有权限人批准后,才能支付。过入的大于采购单的差额会由系统自动在存货成本与销售成本之间分配。若发票金额小于1元以上,则仍需手工更改采购采购订单使金额与发票金额一致,这样系统就会将差额自动在存货成本与销售成本之间进行分配,但这时系统不会有锁死该笔交易(因为已不必要)。
当存在退货给供应商的情况时,系统仍要求按上述顺序做相反的动作,此后结清GR/IR的发票校验用的供应商发票就是红字发票了(系统称之为货方凭证)。
4.3 SD销售与分销模块
与SD(销售)模块有关的帐务
第一步,当MM模块对外发货时,填好外向发货单,发货过帐后,则
借:商品销售成本(购销或代销)
贷:存货(受托代销商品)(此为系统自动产生的分录!)
第二步,当向顾客开出销售清单时(即BILLING),此非通常所说的开正式税务发票!
借:顾客(为系统产生的10位数号码,会自动过入至应收帐款的统驭科目,原理前述)
贷:商品销售收入
应交税金—增值税-销项税(此为系统自动产生的分录!)若货物售出后,顾客退货,则需做一个上述的反向动作!收到顾客退货时,称为反向发货。开出的销售清单为红字(称为贷方凭证)。系统同样会产生上述相反的分录。


五、SAP 零售模块存在的问题
5.1 代销的结算
对于代销的业务,SAP是按照GAAP(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来进行设计的,相关原文如下:
即,对于代销商品,受托人是不进行会计处理的,只在备查帐进行记录,以便于数量的控制。SAP的零售系统完全是按照此思路进行设计的。但中国的企业会计制度对于受托代销商品的核算且全然不是如此(具体参见《企业会计制度》说明)。因此,两者的差异较大,完全不适合中国的企业会计制度核算的要求,同时在税务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此,必须对代销的有核算尤其是结算应进行客户化的开发。一般在对于代销商品的核算进行设置时,在商品主数据中的评估组中设计了两个评估码,即前述的3100(购销)与3400(代销)。代码的不同,只是确定了不同的会计科目如库存商品、受托代销商品、GR/IR及代销GR/IR,但在与供应商的结算上,二者却是大不相同的。购销的结算是供应商直接与经销商的交易额进行结算,而
代销的结算则是根据代销商的商品代销清单来进行的,这样系统中的每一张采购单都不可能是立即结清的,而且对于数量众多的代销商品,系统如何选择未结清的采购单及单价,这些都是客户化开发中应当考虑及困难之处。
5.2 退货单价的确定(退还供应商)
这问题与上述相关,即对于代销商品退回给供应商时,系统应选用什么单价。如某些公司的蓝图设计,为所有未结清采购订单中的最早价。这是考虑到近年来,商品的采购价都呈下降之趋势。但系统客户化开发的过程中显示,对于最早价的选择,需用手工的方式进行。这样,当交易量大时,会降低作业效率,同时,手工操作难以确保有些标准是否会得到一致的执行。
5.3 分录借贷顺序
在SAP系统中,对于会计分录的顺序,不是完全按照借贷的顺序来显示,有时可能是贷借,虽然不会影响到整个分录的准确性,但似乎不符合会计核算的要求。希望将来的版本在这方面能有所改进。
5.4 收入的提早确认
从前述,我们可以看到,当存货发出时,系统就自动产生借:销售成本贷:存货。在做BILLING动作时,才产生借:客户贷:销售收入贷:应交税金。这种作法表明,SAP对于收入的确认是以发货为时点的,意味着发货就一定代表客户对货物的接受。虽然在现实交易中(零售业)确实有90%的可能在发货时就代表客户对该货物的接受。但更符合会计收入确认的作法是,应设置诸如“发出商品”的科目用于核算当对发出货物的客户接受性没有把握时的情景,待客户接受后,再将 “发出商品”转为销售成本。另外,BILLING的动作在后也有可能为用户有意迟延确认收入留下空间。
5.5 特殊期间较难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协调
在前述中说及,在SAP中会计期间可划为16个,即有4个特殊的会计期间用于对已结帐的总帐进行调整,基本上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情况都能在4个特殊的会计期间处理,但对于退货的会计处理较难与会计准则要求的相吻合。因为,对于商品每到月末都要有一个关帐动作,即表明关帐后就不能对已关帐的前两个期间的存货业务进行调整。会计准则要求,对于上年度销售,会计报表发出之前发生的退货,应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作为过渡科目,然后再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结转至 “未分配利润”,再对当年度的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重新计算调整,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③。但由于SAP的商品月度间关帐已不可能将退货在以前月份调整,同时,退货时,当收至客户的退货,MM模块有个反向发货动作将产生,借:存货贷:销售成本(入帐价值为退货时的商品移动平均价),而不是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对顾客开出红字发票时,借:销售收入应交税金—增值税贷:客户(以当时的销售价),而不是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因此,在这一点,SAP较难与会计准则的有关要求相一致。
5.6 利用利润中心产生负债表
SAP的成本中心与利润中心使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得以有机结合!在每一个独立核算的会计主体中,每一个职能部门都是一个成本中心,如5个职能部门,则可以将其分为5个成本中心或2个成本中心,这可按管理部门的管理需求进行确定,但只可能有一个利润中心,即这个独立核算的会计主体。在SAP中,成本中心与利润中心是事先必须设定的。即,当我们在输入一个与费用有关的总帐分录时,如借:管理费用---工资贷:现金时,SAP就要求必须再对费用的所属部门进行再输入,如必须输入一个成本中心;对现金则必须输入一个利润中心。这是因为,当输入一个成本中心后,所有与该成本中心有关的金额都会得以汇集,然后这个成本中心会被分配至一个利润中心(成本中
心的主数据中设定),从而能从利润中心自动地产生管理用的某个独立核算会计主体的损益表。上述现金也被要求输入一个利润中心,是为了能产生一个与独立核算主体的资产负债表。当一个独立法人有二个以上的独立会计核算主体时,此功能就变得非常之好用!即该二个独立核算的会计主体不须再进行独立的会计核算了,只须分配好各自的成本中心与利润中心即可!在SAP中,独立会计核算的损益表是容易产生的,但要产生一个具有平衡关系的资产负债表较有一个难度!上述所说的要做到如现金,这可自动产生,但与总部之间的往来,就要通过月末手的方式输入部份分录以产生资产负债表。假设某法人有二个独立核算的门店,在传统的会计体系中,该法人的资产负债表上应有“拨付所属资金”的科目用以核算对两个门店之间的资金拨付关系,门店的资产负债表上应有“上级拨入资金”的科目与法人资负表相对应,当每月发生往来时,可通过该二科目进行核算或再加一个内部往来科目进行核算。月末时,法人报表应汇总再抵消“拨付所属资金”与“上级拨入资金”及相关的内部往来科目。但在SAP中,此时已不用如上所述进行核算了!如将某门店的装修费拨付门店时,原来的做法是:借:拨付所属资金贷:长期待摊费用,而 SAP直接在长期待摊费用下输入一个利润中心即能产生相应的某门店的会计报表。当然,对于一些往来及月末(或年末)实现的利润,则必须通过手工输入调整的分录以使门店产生资产负债表。但这样做法也有一个缺点:由于减少了传统会计的抵消内部往来的做法,当总部与门店之间的存货调拨在不加价的情况下,通过月末手工调整的方式是能实现门店的资产负债表。但总部对门店的货物调拨有加价的情况下⑤,就显得较难处理了。
5.7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在SAP 中,对于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是采用公式的方式计算而出的。如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通过当年销售收入+应收帐款的期初数—应收帐款的期末数+预收帐款的期末数—预收帐款的期初数等公式计算而出,但是我们知道该公司对于企业的正常业务来说是有效的,但现代社会中,非货币性交易及债务重组的业务时有发生,这部份交易是不与现金流转有关的,但同样在减少诸如应收帐款的金额,故在利用公式来推导现金流量表时,尚需加入某些因素,即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应为当年度产生的销售收入+应收帐款的期初数--应收帐款的期末数+预收帐款的期末数—预收帐款的期初数+当期收回前期核销的坏帐—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而减少的应收帐款—当期核销的坏帐,由于新增的因素在报表层次是如无法体现的(报表的应收帐款期末数是结果),故利用未调整前的公式计算出的现金流量表是不准确的。尚有现金流量表的某些项目是不能用公司来计算的,如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需根据有关科目分析确定等。因此,我们希望利用控制模块的某些道理来完成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比如,在输入凭证时,初级成本要素被要求分配一个成本中心,实际上这成本中心是在归集有关初级成本要素及金额。那能不能在凭证输入时,凡与现金流动有关的金额都被分配一个现金流量表中的项目,如当借:现金1000贷:客户1000时,在行项目中现金应分配给“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产生的现金”,又如当借:费用2000贷:现金2000,则在行项目中这2000元就应分配至“支付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现金”等,这样产生出来的现金流量将非常之准确,可信性将极高。


六、FI 财务会计-事务码
FB99 Check if Documents can be Archived 检查凭证是否可归档
FRCA Settlement calendar 结算日历
FSF1 Financial Calendar 会计日历
OBCZ C FI Maintain Table T021E C FI 维护表 T021E
OBF5 C FI maint. table T042OFI/T042OFIT C FI 维护表 T042OFI/T042OFIT
OBIA C FI maintain view cluster VC_TFAG C FI 维护视图簇VC_TFAG
OBIB Parameter transaction for V_TFAGM V_TFAGM 参数事务
OBW3 Instructions in payment transactions 付款业务中的指令
OBWR C FI Maintain Table FEDIWF1 C FI 维护表 FEDIWF1
OBF3 Bank selection, current setting 银行选择, 当前设置
F.04 G/L: Create Foreign Trade Report 总帐:对外贸易报表
F.0A G/L: FTR Report on Disk 总帐:磁盘上的FTR报表
F.0B G/L: Create Z2 to Z4 总帐:创建Z2到Z4
F.12 Advance Tax Return 税务预先申报
BERE Business Event Repository 业务事件资源库
BERP Business Processes 业务处理
BF01 Business Event Repository 业务事件资源库
BF02 Bus. Events: Assignment of app.comp. 业务事件: 应用程序组件分配
BF03 Business Event Repository: Overview 业务事件资源库: 总览
BF05 Process Interfaces 处理接口
BF06 Processes: Allocation of appl.comp. 处理: 应用程序组件分配
BF07 Process Interfaces: Overview 处理接口: 概览
BF11 Application areas 应用程序区域
BF12 Partners 业务伙伴
BF21 SAP Application Products SAP 应用产品
BF22 Business Framework: Partner Products 业务结构: 合作产品
BF23 Activate Partner Products 激活合作产品
BF24 Customer Products 客户产品
BF31 Application modules per Event 每一事件的应用模块
BF32 Partner Modules per Event 每一事件的合作模块
BF34 Customer Modules per Event 每一事件的客户模块
BF41 Application Modules per Process 每一处理的应用模块
BF42 Partner Modules per Process 每一处理的合作模块
BF44 Customer Modules per Process 每一处理的客户模块
BFST Attibutes for Selection of Events 事件选择的属性
FARY Table T061S 表 T061S
FARZ Table T061V 表 T061V
FIBF Maintenance Transaction for Open FI 未结 FI 维护交易
FIMN Call Additional Components (IMG) 调用附加组件(IMG)
FINF Info System Events 信息系统事件
FINP Info System Processes 信息系统处理
FOMN Call Additional Components (FDMN) 调用附加组件 (FDMN)
F.13 ABAP/4 Report: Automatic Clearing ABAP/4 程序: 自动结算
F.21 A/R: Open Items 应收帐:未清帐目
F.24 A/R: Interest for Days Overdue 应收帐:逾期利息
F.25 Bill of Exchange List 汇票清单
F.26 A/R: Balance Interest Calculation A/R: 余额利息计算
F.2A Calc.cust.int.on arr.: Post (w/o OI) 计算客户欠款利息:记帐(不带OI)
F.2B Calc.cust.int.on arr.: Post(with OI) 计算客户欠款利息:记帐(带OI)
F.2C Calc.cust.int.on arr.: w/o postings 计算客户欠款利息:不带记帐
F.2D Customrs: FI-SD mast.data comparison 客户:FI-SD主数据比较
F.44 A/P: Balance Interest Calculation 应付帐:余额利息计算
F.48 Vendors: FI-MM mast.data comparison 供应商:FI-MM 主数据比较
F.4A Calc.vend.int.on arr.: Post (w/o OI) 计算供应商欠款利息:记帐(不带OI)
F.4B Calc.vend.int.on arr.: Post(with OI) 计算供应商欠款利息:记帐(带未清项目)
F.4C Calc.vend.int.on arr.: w/o postings 计算供应商欠款利息:不记帐
F.70 Bill/Exchange Pmnt Request Dunning 汇票支付催款要求
F.71 DME with Disk: B/Excha. Presentation DME 软盘: B/Excha.提示
F.75 Extended Bill/Exchange Information 汇票信息
F.93 Maintain Bill Liability and Rem.Risk 维护票据负债和Rem.风险
F-03 Clear G/L Account 结算总分类帐科目
F110 Parameters for Automatic Payment 自动付款参数
F150 Dunning Run 催款执行
F-18 Payment with Printout 收付并打印输出
F-20 Reverse Bill Liability 冲销汇票债务
F-22 Enter Customer Invoice 输入客户发票
F-23 Return Bill of Exchange Pmt Request 退回汇票收付请求
F-25 Reverse Check/Bill of Exch. 冲销支票/汇票
F-26 Incoming Payments Fast Entry 进帐快速输入
F-27 Enter Customer Credit Memo 输入客户信贷通知
F-28 Post Incoming Payments 收款记帐
F-29 Post Customer Down Payment 客户预付订金记帐
F-30 Post with Clearing 结算记帐
F-31 Post Outgoing Payments 付款记帐
F-32 Clear Customer 结算客户
F-33 Post Bill of Exchange Usage 汇票用途记帐
F-34 Post Collection 托收记帐
F-35 Post Forfaiting 债权贴现记帐
F-36 Bill of Exchange Payment 汇票收付
F-37 Customer Down Payment Request 客户预付定金请求
F-38 Enter Statistical Posting 输入统计记帐
F-39 Clear Customer Down Payment 结算客户定金
F-40 Bill of Exchange Payment 汇票收付
F-41 Enter Vendor Credit Memo 输入供应商贷项通知
F-42 Enter Transfer Posting 输入结转过帐
F-43 Enter Vendor Invoice 输入供应商发票
F-44 Clear Vendor 结算供应商
F-46 Reverse Refinancing Acceptance 冲销重新筹措资金承兑
F-47 Down Payment Request 预付定金请求
F-48 Post Vendor Down Payment 供应商预付订金记帐
F-49 Customer Noted Item 客户标注项目
F-51 Post with Clearing 结算记帐
F-52 Post Incoming Payments 收款记帐
F-53 Post Outgoing Payments 付款记帐
F-54 Clear Vendor Down Payment 结算供应商预定金
F-55 Enter Statistical Posting 输入统计记帐
F-56 Reverse Statistical Posting 冲销统计记帐
F-57 Vendor Noted Item 供应商标记的项目
F-58 Payment with Printout 收付并打印输出
F-59 Payment Request 支付请求
F-63 Park Vendor Invoice 预制供应商发票
F-64 Park Customer Invoice 预制客户发票
F-65 Preliminary Posting 预记帐
F-66 Park Vendor Credit Memo 预制供应商贷项凭证
F-67 Park Customer Credit Memo 预制客户贷项凭证
FB05 Post with Clearing 结算记帐
FB10 Invoice/Credit Fast Entry 发票/贷项凭证快速输入
FB13 Release for Payments 收付下达
FB1D Clear Customer 结算客户
FB1K Clear Vendor 结算供应商
FBA1 Customer Down Payment Request 客户预付定金请求
FBA2 Post Customer Down Payment 客户预付订金记帐
FBA3 Clear Customer Down Payment 结算客户定金
FBA6 Vendor Down Payment Request 供应商的预付定金请求
FBA7 Post Vendor Down Payment 供应商预付订金记帐
FBA8 Clear Vendor Down Payment 结算供应商预定金
FBE1 Create Payment Advice 创建收付通知
FBE2 Change Payment Advice 更改收付通知书
FBE3 Display Payment Advice 显示收付通知
FBE6 Delete Payment Advice 删除收付通知
FBE7 Add to Payment Advice Account 加上收付通知帐户
FBL1 Display Vendor Line Items 显示供应商单项
FBL2 Change Vendor Line Items 更改供应商行项目
FBL5 Display Customer Line Items 显示客户单项
FBL6 Change Customer Line Items 更改客户单项
FBP1 Enter Payment Request 输入收付请求
FBRA Reset Cleared Items 重置已结清项目
FBV0 Post Parked Document 预制的凭证记帐
FBV1 Park Document 暂存凭证
FBV2 Change Parked Document 更改暂存凭证
FBV3 Display Parked Document 显示暂存凭证
FBV4 Change Parked Document (Header) 更改预制的凭证(标题)
FBV5 Document Changes of Parked Documents 暂存凭证的凭证更改
FBV6 Parked Document $ 暂存凭证$
FBVB Post Parked Document 预制的凭证记帐
FBW1 Enter Bill of Exchange Pmnt Request 输入汇票收付请求
FBW2 Post Bill of Exch.acc.to Pmt Request 汇票科目的收付请求记帐
FBW3 Post Bill of Exchange Usage 汇票用途记帐
FBW4 Reverse Bill Liability 冲销汇票债务
FBW5 Customer Check/Bill of Exchange 客户支票/汇票
FBW6 Vendor Check/Bill of Exchange 供货商支票/汇票
FBWD Returned bills of exchange payable 退回应付汇票
FBWE Bill/Exch.Presentatn - International 汇票呈现 - 国际的
FBZ0 Display/Edit Payment Proposal 显示/编辑收付建议
FBZ1 Post Incoming Payments 收款记帐
FBZ2 Post Outgoing Payments 付款记帐
FBZ3 Incoming Payments Fast Entry 进帐快速输入
FBZ4 Payment with Printout 收付并打印输出
FBZ5 Print Check For Payment Document 打印收付凭证支票
FBZ8 Display Payment Run 显示收付运行
FBZA Display Pmnt Program Configuration 显示收付程序配置
FBZP Maintain Pmnt Program Configuration 维护收付程序设置
FCH1 Display Check Information 显示支票信息
FCH2 Display Payment Document Checks 显示收付凭证支票
FCH3 Void Checks 注销的支票
FCH4 Renumber Checks 重编支票号码
FCH5 Create Check Information


七、备注
Implementation Guide (IMG) 是SAP系统的配置工具,它可按你公司的要求配置SAP系统以适合你公司的要求。有三种类型的IMG,分别是:
SAP Reference IMG,可在这里配置SAP系统的所有功能。
Project IMGs,它基于Rrference IMG,可为某个项目进行单独配置,比如我们可建立一个FI的Project IMGs,方便配置。
Project view IMGs,在Project IMGs里的Project views里设置,在Project IMGs里再建立一个视图,把一些配置选项添加到该视图里。通过这样一层层的分工,就可把Reference IMG里的配置分配给不同的人员进行维护。我们可为不同版本的SAP系统建立IMG,如4.0x,4.5x。这种IMG叫做版本相关IMG。通过 “help”--“Release notes”菜单可显示各个SAP发布版的区别。我们可用事务码“spro”来进入SAP Reference IMG。使用“spro_admin”进入project IMGs。
posted @ 2008-08-01 16:25 everhappy 阅读(1431) | 评论 (1)编辑 收藏

财务知识点
· 科目表位于公司代码(company code)之上,集团(client)之下。科目表的科目在总帐的主数据中维护。
· 在SAP中的科目没有1,2,3级科目的分法,全部是一级科目。科目代码长度为8位,在报表层次,会根据科目代码的前4位编码汇集成一个科目显示。
· 统驭科目不用来直接记帐,它是由应收模块、应付模块和固定资产模块直接过帐的。
· 总帐科目的录入需遵循“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原则。借贷两边都需同时录入。对于应收、应付的发票录入,则单边即可。系统会自动根据所选的客户或供应商生成双边分录。
· SAP的凭证类别基本分为收、付、转三类,和传统的会计凭证分类一样。
o SA,总帐凭证。(转帐凭证)
o KA,供应商凭证。(付款凭证)
o KR,应付供应商凭证。(付款凭证)
o KG,供应商转来的经字发票,SAP称为贷方凭证。(付款凭证)
o KZ,付款给供应商的凭证。(付款凭证)
o DA,顾客凭证。(收款凭证)
o DR,开具发票给顾客的凭证。(收款凭证)
o DG,开具红字发票给顾客的凭证。(收款凭证)
o DZ,向顾客收款的凭证。(收款凭证)
o AA,与固定资产相关的凭证。
· 特殊总帐标记有A,B,C,D四种,分别对应预收帐款,应收票据,预收款请求和担保。
CO知识点
· 一个成本控制范围下可包含一个公司代码,也可包含多个公司代码。
· 成本流和成本对象是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成本流描述企业内部的价值流,像是穿梭在企业中的河道。而成本对象则像是一个个湖泊,起来收集成本的作用。
· 管理会计凭证记录了什么性质的成本(多数为损益)从哪里流向哪里。它也借用了财务会计中的“借/贷”的概念。如:
· 借:成本的流入
· 贷:成本的流出
· 管理会计凭证不像财务会计凭证那样借贷必相等。当管理会计凭证的借贷方都是成本对象时,借贷才会相等。
· 成本要素是用来描述管理会计中成本流本质的一个概念。成本要素分两大类,一类是初级成本要素,对应财务会计中的损益类科目。另一类是次级成本要素,可用来描述管理会计内部各成本对象间成本流转时的成本性质。也就是说可以把同类的损益类科目设置成一个次级成本要素,以便归集费用进行分摊到各部门。
· 生产订单状态
· TECO 技术实现
· REL 已释放
· CRTD 建立
· PCNF 部分确认
· DLV 交货
· GMPS 已过帐的货物移动
· MANC 未检查物料可用性
· NTUP 日期未更新
· PCC 使用的生产成本归集器
· PRC 预花费
· SETC 结算规则维护
· KS01创建成本中心
· KSH1创建成本中心组
· KA01创建初级成本要素,需对应科目表中的损益类科目
· KA06创建次级成本要素
· KP26输入成本中心的标准作业量
· KP06输入成本中心的标准费用
· KSPI计算标准作业价格
· KSU5建立和执行费用分摊循环
· KB31N 输入分摊指数
· CK11N计算成品的标准成本
· CK24标记并发布物料的标准成本
· KKAX计算在产品
· MFN1、CON2实际作业价格重估
· KOB1查看成本信息
· KKS2计算差异
· KO88结算定单
· OKP1 CO开关帐
财务专业术语表
· chart of accounts-----科目表
· fiscal year-----会计年度
· document-----凭证
· posting priods-----过帐期间 (OB52)
· activity type-----作业类型
· overhead-----间接费用
· credit-----贷方
posted @ 2008-08-01 16:22 everhappy 阅读(481) | 评论 (0)编辑 收藏

    本来学SAP,第一件事就是得把组织架构搞清楚,由于整理这一个月学习的成果的时候,蓦然回首,才发现丢了一个重要的东西是组织架构。所以现在补充过来。

    集团公司(Company)复杂的组织日益需要一个全景式的会计报表,这种趋势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显得越来越重要。SAP R/3系统中定义的集团公司的组织结构元素,可以是实际的或虚拟存在的集团公司,主要用以合并会计报表。一个集团公司可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公司代码,通常是在集团公司层次上出具合并财务报表。一个公司是按照一个具体国家的商业法的要求代表一个企业组织的会计组织单位。在创建一个公司时,要牢牢记住下列这些与集团会计有关的要点:

如果单位使用几个集团,那些只是作为集团内部合作伙伴出现而并不是在每个系统中都实际运营的公司必须在各个集团中分别维护,这是会计分配集团内部贸易伙伴的先决条件。

公司必须在公司名册中编目,并在整个集团中连贯一致,公司名通常由上一级公司提供。

把在法律上独立的分支机构视同公司从而做为一个法律实体加入合并亦是可行的。

一个公司下属的所有公司代码所用到营运会计科目表和财政年度都必须相同,但他们各自可以使用不同的货种(记账本位币)

公司代码(Company Code)公司代码代表一个独立的会计实体,拥有完整的会计帐套。是对外报送法定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最小单位,所有的凭证都将过帐在公司代码层次上。一个公司(分公司)虽然不是法人,但是如果需要单独核算,对外出具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也可以设置成单独的公司代码。

公司地址数据:为了函电的需要,地址数据是必须要有的,也是为了方便在各种报告上打印地址,比如在销售/采购时都会有传真方面的联系。

你的会计处理必须是基于当地的国家货币,亦称为本位币或公司代码货币,外币业务的金额最终都会转换为本位币

国家编号标明哪个国家是做为本国,那么其他的国家都会被当作国外,这个对企业和支付交易非常重要,因为对外支付业务的格式各不相同该设置亦能让你在对外函电中使用不同的地址格式。

为了充分利用SAP系统的集成性,你必须把公司代码连接到其他应用的组织机构,例如,当你在FI中录入一张凭证时要定义一个CO科目分配时(比如说成本中心内部订单什么的),系统必须决定一个控制区域来把这些数据传输给CO模块,这时你也必须指定系统如何决定相应的控制区域。
如果你直接把某个控制区域分配给了一个公司代码的话,系统就会直接从该公司代码中获取控制区域,而且你还可把几个公司代码分配给一个控制区域。
在德国的000和001集团中已创建了一个编号为0001的公司代码,这个公司代码中的所有与国家有关的信息(参数),比如说支付方法,税金计算流程,国家会计科目表,都已经预设好。

如果你要创建一个符合美国法律要求的公司代码,你必须首先在集团001运行国家安装程序,这样一来这个公司代码中与国家有关的参数都设置成了美国,相关的详细信息可参见设置菜单中的'BASIC Funtions'部分。

如果你只需要一个公司代码的话,你应该保留系统中预设的0001公司代码,这样可使你要维护的表的数量降到最低程度。

通过一个特定的配置功能你可以复制公司代码,与公司代码相关的一些具体的参数会一同复制到新的公司代码中,所以目标公司代码一定是还没有做过任何定义的,在复制过程中各种定义会自动设置好。

1 通过'复制公司代码'功能来创建公司代码
2 通过''编辑公司代码数据'功能来软特定的公司代码数据
你亦能使用'编辑公司代码数据'功能来创建一个公司代码,不过,这样的话,公司代码的全局参数不会被复制过来,但如果你通过复制功能来创建公司代码的话,大多数全局参数都是能被复制过来的

你应该根据税法商业法和其他财务会计法规来创建公司代码,SAP系统中的一条规则就是一个公司代码必须是一个法律上独立的公司.公司代码亦能代表一个法律上独立的建立在国外的营业机构,如果这个机构有对外报送财务会计报告的需要的话,这种情况下这个机构亦能使用当地的本位币
为了处理公司代码,你可以通过'管理'或'复制,删除,检查公司代码'功能来执行一些特殊的扩充的功能,在这些功能中公司代码表中的录入以及相应的所有配置和以工厂作为关键字的系统表都会同时得到处理
除了这些功能之外,还有一个'替换'功能,如果你想要改变一个公司代码的编号的话,你可以使用此替换功能,不过该功能只能在公司代码中尚未发生过帐操作的前提下使用,所以你只能对新建的公司代码使用替换功能
操作:
1 参照系统自带的0001公司代码创建一个公司代码,SAP建议你使用复制公司代码功能来创建公司代码
2 然后进入'编辑公司代码数据'功能来修改新建的公司代码的名称描述地址和货币信息,并维护那些没有被复制过来的公司代码数据
3 使用IMG项目视图来事后处理那些自动改变的数据,在系统保持已产生的项目视图后,你亦可以在晚些j时候进行事后处理工作

信用控制区域(credit control area):信用控制区是一个设定和检查客户信用限额的组织单元。一个信用控制区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公司代码,但一个公司代码不能分配给多个信用控制区,在一个信用控制区内,信用控制限额必须用同一种货币来设定。

成本控制范围(Controlling Area)成本控制范围是管理会计的组织结构单元,用来核算企业的收益及费用支出使用情况。在成本控制范围下可建立成本中心(组)或内部定单等成本控制对象。一个成本控制范围可包含多个公司代码,但一个公司代码只能分配给一个成本控制范围。所有的成本中心(即费用发生单位)都将包括在此成本控制范围中。因此,对公司外部运营情况的考核需要通过每个公司代码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来揭示,而内部管理的考核可以跨整个集团公司的范围。 

业务范围:(business area)在该部分你将创建业务范围,一个业务范围是一个企业内代表一个单独的营业或责任区域的会计组织单元

在一个集团中,你能同时设置几个业务范围,并能把该集团中的所有公司代码的过帐分配给这些业务范围,为了确保会计凭证分录的一致性,在所有公司代码中各个业务范围要取同样的名字
在FA IMG中你还可以为你的业务范围定义其他的参数

功能范围:(Functional Area)典型的功能范围如销售部,生产部,市场部,企管部和研发部

维护合并业务范围:(Maintain consolidation business area)维护合并业务范围:
在该操作中你要创建合并业务范围.一个合并业务范围是一个会计组织单元,这个单元代表一个企业的一个集中的业务领域,而且这个业务单元能产生一张包含在合并企业内的资产负债表。

SAP系统中,你须基于合并业务范围来执行合并业务范围。

业务关联区(Operating Concern)业务关联区也是管理会计的组织结构单元,一个业务关联区可有多个成本控制范围,一个成本控制范围只能指派给一个业务关联区。业务关联区是获利能力分析中的核心组织结构,用来监控及分析该业务关联区内各“获利段”的运作情况和获利能力。“获利段”可以是销售地区、产品、客户等属性的灵活组合。因此可以按照各获利段为依据生成获利分析报表,考核其获利能力。 

成本中心(Cost Center)成本中心是管理会计中的最小职责单位,是每一笔费用的具体接收者。成本中心建立后需要将每个成本中心分配给标准成本中心组。这样才能保证费用记帐在成本中心及部门上。成本中心的标准层次结构反映了成本中心与成本中心、成本中心与成本中心组、成本中心组与成本中心组之间的关系。标准层次结构中的每个节点代表一个成本中心组,当然除了标准层次结构中的成本中心组之外,还可根据业务需求在标准层次之外自己定义需要的成本中心组。

维护财务管理区:(Maintain financial management area)在此步你要创建你的财务管理区,财务管理区是一个会计组织单元,它是从企业的现金预算管理和基金管理的角度来划分的

在IMG时你可以为每个财务管理区单独定义现金预算管理和基金管理的功能特性

为了利用好SAP系统的高度集成性能,你须把财务管理区与其他应用的组织单元联系起来

当你分配一个公司代码给财务管理区时,财务管理区就可取之于公司代码.一个财务管理区可以同时分配一个以上的公司代码。

创建一个编号为四个字符的财务管理区,并定义好它的名称和货币,财务管理区的货币并不强求与之分配的公司代码本位币相同。

如果你以后想要改变财务管理区的货币时,请你切记:如果该财务管理区已有实际的财会或物料等系统过帐数据的话,你就做不了修改了。

你在晚些时候还要为财管区维护诸如财政年度变量等其他参数

posted @ 2008-08-01 16:21 everhappy 阅读(498) | 评论 (0)编辑 收藏

学了FI一月,貌似就FI与SD/MM的自动过账整的不是特别明白,有难度,很有困惑性,或许没有实际的项目去整整,成天就IDES里头瞎折腾,所以就越搞越糊涂了,但是大概的思路还是要清楚的。

1 FI/SD 接口配置
FI/SD通过tcode VKOA为billing设置过帐科目,用户可以创建自己的科目定义数据表。 科目是做到COA级的,通过KOFI/KOFK这两个condition type确定分别过帐到FI和CO凭证中。由于PricingProc.是同SalesOrg.相关联的,所以科目在Organization上首先要做到SalesOrg. 级,其后的AccountKey是在PricingProc.中和不同的PriceConditionType相关联的,决定着最终销售收入、折扣、附加费用、预提等过到不同科目上。

2 FI/MM 接口配置
FI/MM通过tcode OBYC为所有的库存移动设置过帐科目,系统用不同的TransactionKey决定了不同的移动类型/业务类型,对于这些TK的含义,SAPLIB中有较为详细的解释,可参阅。
科目的配置可以按照需要做在ValuationArea(Plant)和ValuationClass层。 特别是我认为FI/MM AccountDetermination中最有意思的就是TK为GBB的科目定义,其中有一个东东叫做GeneralModificationKey,这个GMK是同MovementType直接相连的;除了很多标准的GMK之外,用户也可以自定义,并将它们同自定义的MovementType相关联,以决定不同的MT连接 到不同的过帐科目上。

3 实例说明
可以按照资料到系统中配置一下,并做一些例子,有助于理解这些科目配置
3.1、对于收货(特别是来自采购的收货)和发票录入IV/LIV,常用的TransactionKey为:
BSX 同ValuationClass相关联的所有基于存货科目的过帐
FR1、FR3 运费和关税的清帐科目(需要通过IV/LIV做Clear,类似GR/IR科目)
FR2、FR4 运费和关税预提科目(无需Clear)
WRX 存货GR/IR科目
DIF SmallDifference(小金额差异),未超过发票价差容限的金额过到此科目(OMR6中定义ToleranceLimit)
KDM 处理收货同收发票汇率不一致造成的差异过帐
KDR 处理收外币发票时,由于四舍五入的原因造成的本币金额同GRIR本币金额不一致的差异过帐
UPF 处理UnplannedDeliveryCost(计划外运费)是否单独过到某个制定科目而不是过到存货或价差科目
PRD 标准成本法下处理PPV的科目,即采购价差科目

3.2、对于发货和其他库存移动,常用的TransactionKey通常只需要关注GBB,即所谓库存移动的抵减或对应科目,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GeneralModificationKey,这个东东是同MovemtType关联的, 较常用的有:
AUF : 无Acct.Assignmt的PP/CO订单的收货和结算
BSA : 通过561/562做库存初始化的过帐科目
INV : 库存差异导致的收入和费用科目,一般为P+L科目
VAX/VAY: 销售订单的发货成本科目
VBO : 委托加工业务,提供给供应商的库存出货科目
VBR : 处理内部发货业务,如直接消耗到成本中心、资产或内部订单等
VKA : 基于Acct.Assignmt的销售订单业务,如BTO、MTO业务等
VKP : 基于Acct.Assignmt的项目业务,如BTP、MTP业务等
ZOB : 无PO收退货,如501/502
ZOF : 无PP订单收退货,如521/522
同样,你可以基于自定义的MovemtType,设置相关联的自定义的GMK,并在GBB中指定科目。此外,如果启用MaterialLedger、标准成本法核算货ProductCostbyPeriod等,相关的LKW,PRV, PRP,PRQ和PRY等也需要做相关设置,详见帮助。

3.3 对于收货科目设置,举个稍复杂的例子:
A000工厂下的物料A,ValuationClass为V000;拟在MM/InfoRecord中定价2%的采购运费,不需要通过IV/LIV清帐;价差容限定义1元以下为SmallDifference;在采购过程中发生了计划外运费,并希望过到制定科目上;收发票时的汇率同收货时不同,有差异。
示例会计科目如下:
1401 原材料存货科目
2181 预提运费
5121 计划外运费
5122 SmallDifference
5151 汇率差异
6000 存货GR/IR

可通过OBYC配置为:
库存过帐 BSX A000 V000 1401
预提运费 FR2 A000 V000 2181
小额价差 DIF 5122
计划外运 UPF 5121
汇率差异 KDM A000 V000 5151
GR/IR WRX A000 V000 6000

收货时的分录为(MAP计价方式,忽略VAT):
Dr. 1401 1020.00
Cr. 6000 1000.00
2181 20.00
收采购发票时的分录为:
Dr. 6000 1000.00
5121 100.00
5122 0.80
5151 1.20
Cr. A/P 1102.00
收运费发票的分录:
Dr. 2181 20.00
Cr. A/P 20.00

比如你用MB1A通过201做PGI,在OMJJ中你可以看到有一个Account Grouping,双击进去后有如下一条String: 201 K X X WA03 2 GBB VBR。其中K表示Consumption Posting,而GBB VBR是连接Account的关键。用OBYC,选择GBB(指库存抵减过帐)双击,里面比较复杂的设置有可能是:Valuation Modif.(a Plant) > General Modif.(VBR) > VC > Account!。
这样,201就通过GBB,VBR同相关科目联到了一起。
当然,这是个很简单的例子,SAP对于不同的Special Stock,数量、金额是否更新,都会在OMJJ 中引用不同的所谓(Value String),这个东东比较复杂,我是做FICO的,了解得不多,不过很值得研究啊.

101 是针对采购、生产和成本控制订单收货的MT,在OMJJ>Account Groupg. 中你可以看到常用的Movemt. Indicator是B(采购订单)和F(生产订单),请特别注意看Consumption Posting(A,V,E,P...)字段有值的那些行,他们链接的Transaction Key是KBS,这个KBS叫做Account Assigned Purchase-Order,在OBYC中是无法手工配置科目的。SAP在Movement Type的Post String/Value String中处理这种KBS时,会直接指向库存科目,即在BYC中,Transaction Key为BSX库存科目定义。

刚才提到在OMJJ>Account Grouping中的101那些行,它们的Value String是WE06,你可以用t-code SE16看一个表叫做T156W,查看WE06的那些行,你会发现:
WE06 01 KBS
WE06 02 WRX
这KBS刚才说过了,那么这个WRX你会在OBYC中发现,它定义的是GR/IR的科目,即收货时
Dr. Inventory (KBS/BSX)
Cr. GR/IR (WRX)

用这种方法,你就可以分析其他的MT了,如同101类似的105/106,122/123等,蛮复杂的。
另外,在SAP Library中的相关IMG配置解释得也不完整,有很多Transaction Key在4.6C 的Library都没有说明,只能自己研究了。
我们曾经用过的方法,就是用不同的MT做库存移动,然后在程序中设动态断点,依据那些 Value String,跟踪它到底用的是那些Transaction Key和科目定义。

posted @ 2008-08-01 16:15 everhappy 阅读(689) | 评论 (0)编辑 收藏

记得在学CPA的时候,关于存货的计价有好几种,在做NC时,常使用的有移动平均、全月加权平均、先进先出,其他的倒是用的较少。但是到了SAP,貌似很多的东西改变了方式,但万变不离其宗,再怎么着,也跑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且将SAP关于存货计价的过程看来!

本文主要以SAP为例,论述在ERP系统的物料移动过程中,移动平均法和标准价格法这两种存货计价方法的应用。

企 业的各种存货,由于是分散购入或分批生产形成,同一次领用或发出的存货,其单位成本可能有所不同。为了合理的核算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以外的存货发出和领用 的价值,就需要选择一定的计价方法,对企业发出或领用的存货进行计价,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产品销售成本有统一的计价标准。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会计制度提供 了几种可供选择的会计制度,如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移动平均法、计划成本法、个别计价法等计价方法。本文主要以SAP为例,论述在ERP系统的物料移 动过程中,移动平均法和标准价格法这两种存货计价方法的应用。
移动平均法能够使管理当局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而且计算出的平均单位成本以及发 出和结存的存货成本比较客观;标准成本法的按标准价格计价存货,可以简化会计处理工作,有利于考核部门业绩。但二者在收发货比较频繁的企业,都需要进行大 量的计算工作。ERP系统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使这方面已经不成问题,在ERP系统运做中,许多模块的多数功能都涉及到物料的移动及计价,系统将他们有机的 整合在一起,并生成物料凭证和会计凭证。物料凭证反映每种物料的移动数量、方向时间及操作员;而财务凭证反映的是每种物料数量和价格的变化。根据这些凭证 可以跟踪和分析每一笔物料的移动变化记录。
ERP系统中,存货的计价方法主要控制在物料主数据内。物料主数据(Material Master Data)包括基本数据部分(Basic Data)、采购部分(Purchasing)、MRP部分、会计部分(Accounting)及成本部分(Costing)。在建立每一种物料时,会计 部分可设定选用移动平均价格(Moving Average Price)还是用计划/标准价格(Standard Price)计价。选择相应的方法后,如果该物料已经有历史记录,在会计部分还可以显示该物料的单价和库存。

移动平均法在系统收货及收发票中的计价过程:
1.当采购主管在SAP中建立采购订单时,首先要估计(Accrual)每一种物料的价格、运费及杂费。系统根据采购数量计算出总价值。
2.收货时,根据实际收货数量录入系统,系统依据采购订单价格计算出采购物料的总价值。下面举例说明这一过程。

收货过程
上期库存数量为:100PC,移动平均价为2.库存金额为2*100=200.
本期PO收货为:100PC ,单价为:2.4,移动平均价为2.2.库存金额为:2.2*200=440.
对就PO收货会计分录:借:原材料 240 贷:暂估应付 240
● 在物料凭证中反映为原料库物料增加。
● 在会计凭证中一方面反映存货中该种物料的数量及金额增加,另一方面反映暂估应付账款的增加。暂估应付款(GR/IR)是资产负债表中的可抵消科目。
● 移动平均价格被重新计算。
计算过程为:
New M.A.P=(100x2.00+100x2.40)/(100+100)=2.20

3.当收到供应商提供的发票后,首先检查发票中的物料数量与系统中收货的数量是否一致。确认无误后录入系统。

收发票过程
发票数量:100,单价:2.2.
会计分录:借:暂估应付 240 贷:应付帐款 220, 贷:原材料 20

●系统会重新计算存货总价值。如果估计的价格大于发票价格,其差额系统会依据订单冲减库存中物料的价值;反之,该差异会被分配到库存中的物料价值中。
●暂估应付账款科目被抵消和清除。
●依据发票金额,系统将该笔货款传送到应付账款模块。
●依据发票价格,移动平均价格重新被计算。
计算过程为:
New M.A.P=(100x2.00+100x2.20)/(100+100)=2.10

标准价格法在系统收货及收发票中的计价过程:

例子同上

收货过程
上期库存数量为:100PC,材料价格为2.库存金额为2*100=200.
本期PO收货为:100PC ,单价为:2.4
对就PO收货会计分录:借:原材料 200 借:材料价格差异 40 贷:暂估应付 240
●收货的原材料价格依照标准价格计算。
●暂估应付账款依据采购订单价格计算。
●订单价格与标准价格的差异转入材料价格差异科目。也就是说材料的实际价格=标准价格+材料价格差异。
●材料价格差异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在当期已发出材料和期末结存材料之间进行分配,属于已消耗材料应分配的差异,应从该科目中转到相关科目。另一种是直接转入当期损益。

收发票过程
发票数量:100,单价:2.2.
●此步操作对库存材料没有直接影响。
●暂估应付账款科目被冲销。
●依据发票价格记应付账款科目。
●按照发票价格重新计算材料价格差异。
会计分录:借:暂估应付 240 贷:应付帐款 220, 贷:材料价格差异 20

移动平均法在生产过程中的计价

在 生产过程中,从原材料开始加工到产成品完成,按照工艺流程和生产步骤,会存在多种在产品形态,不同的形态的在产品消耗的活劳动和物耗劳动的价值构成了其生 产成本。SAP系统中,生产不同的在产品主要依据生产订单,生产订单通过MRP运行产生,系统根据标准物料清单,计算出生产该订单的产品所耗的标准材料数 量,和标准的工时。当该订单完成时通过一个“确认功能 ”(Confirmation),执行该功能后,系统增加库存中的新产品,减少所耗材料的库存。同时生成物料凭证和会计凭证。从会计凭证看,这也是一个生 产成本计算分配的过程。但此时的新产品的库存价格并不是真正的移动平均价格,需要通过“调整功能”(Settlement),将新产品的价格调整为移动平 均价格。该功能不产生物料凭证,仅产生会计凭证,也就是说仅对库存价格和生产成本计算有影响。一般来说,一个生产订单依靠一道工序,当每一个订单被完成 后,在系统中必须执行这两个功能,而且次序不能弄错。另外,一定要按生产订单的流程顺序来执行,否则计算的半成品和相应产成品的价格是错误的,从管理角度 讲,影响客户获利能力的正确分析;从财务角度讲,导致产品销售成本错误,产品边际贡献错误,利润总额,所得税,净利润等一系列的数据错误。

下面举例说明这些过程:

1.生产订单10000号要求生产产品Dummy 100个。根据物料清单100个Dummy消耗100个A,50个B。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暂不考虑。

库存余额
产成品Dummy库存100,单价2.2,材料A库存数量:150,价格:1 .材料B库存数量:150,价格:0.8.

2.订单完成确认过程(Confirmation)

库存余额
生产发料A 100PC,B 50PC.会计分录为:
借:生产成本:140 贷:材料-A 100 贷:材料-B 40
产成品Dummy完工入库存100PC
借:产成品 220 贷:生产成本 220
● Dummy 材料的移动平均价没有变化,库存数量增加100个,金额增加了为 100*2.20=220.00。
●该移动平均价为存货增加前价格2.20元。
●原材料A和B的库存数量减少。
●变动成本科目产生差异为80.00。

3.价格差异调整过程(Settlement)

库存余额
借:生产成本 80 贷:产成本 80
●Dummy的移动平均价发生变化。该物料的库存价值被冲减80元
其移动平均价计算过程为:
New M.A.P=(库存原值+新增价值-与所耗材料价值差异)/期初库存量+新增库存价值
=(220+220-80)/100+100=1.80
也就是说:
New M.A.P(库存原值+所耗材料价值)/期初库存量+新增库存价值
=(220+100*1.00+50*0.80)/100+100=1.80
●变动成本科目为零。
●此步骤对库存材料数量没有影响,仅调整价值。

标准成本法在生产过程中的计价比较容易理解。原材料按照标准价格发货到生产订单,这时原材料减少,变动成本增加;在生产订单结束确认后,产生的产成品按标准价格计价,同时变动成本减少;原材料标准价格与产成品之间的标准价格差异均被转到当期的损益中。
移 动平均价格和标准价格计价的主要区别是,移动平均价主要通过当前收货价格计算得出,基本接近于的市场价格;但建立采购订单时如果估计价格与实际价格相比过 高或过低,在收到发票前会造成系统存货价格不准。而标准价格是一种计划价格,标准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差异不再分配到存货中,直接转到当期损益。如果标准价格 制定合理,通过分析该差异,可以对采购部门和生产部门进行考核,促使其降低采购成本,节约支出。但标准价值计算的存货不能准确反映当时市场价格。
存货的计价方法不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所以采用移动平均价格还是标准价格对存货计价,应该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计价方法。
posted @ 2008-08-01 16:08 everhappy 阅读(453) | 评论 (0)编辑 收藏

    关于GR/IR说实话刚开始接触的时候很不好理解,好好的干嘛那么麻烦多设置几个GR/IR的科目,然后到后来还进行清帐,是不是多此一举麻烦冗繁,后来慢慢的了解,也发现GR/IR自有它的道理和魅力。

   

相关Tcode:OBYP|F.19|F.13|MB5S|MR11|MR11SHOW

有个家伙说谁能帮他整明白GR/IR,就免费为谁干两天“苦力”,我猪圈正有几头猪要弄到屠宰场,所以很想请他帮忙扛过去。

什么是 GR/IR?

GR/IR 英文全称是Goods Receipt/Invoice Receipt,和中国的物资采购|材料采购科目类似,看看国内对类似科目的相关描述:

原企业会计制度设置“物资采购”会计科目核算企业购入材料、商品等的采购成本,无论企业采用实际成本还是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商品的日常核算,均可以使用本科目。1.对于工业企业可以将本科目改为“材料采购”科目来进行材料的日常核算.

2.对于商品流通企业因采购商品而在期末发生的在途商品,以及采用实际成本核算材料、商品的企业,可以将本科目改为“在途物资”科目核算.

3.新准则似乎取消了“物资采购”科目的使用,并明确区分了“材料采购”和“在途物资”两个科目的核算内容。其中,“材料采购”科目核算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而购入材料的采购成本,本科目应当按照供应单位和物资品种进行明细核算;“在途物资”科目核算企业采用实际成本(或进价)进行材料(或商品)日常核算,货款已付尚未验收入库的购入材料或商品的采购成本,本科目应当按照供应单位进行明细核算。

“物资采购”和“材料采购”俩科目核算内容实际一样,只是科目描述不同而已。

一.GR/IR科目配置

1.设置GR/IR科目(Tcode: OBYC->WRX)

在OBYC->WRX中设置该科目通常就E文就叫”GR/IR”,中文名称国内有用”材料采购”或直接使用”应付帐款-应付暂估”科目,直接使用“应付帐款-应付暂估”科目的企业通常是不允许票到货未到的业务发生,确定应付帐款是非常谨慎的,毕竟将钱从腰包掏出去是件难受的事情,所以一般要求起码3单(3单通常指供应商的送货单,企业的收货单和供应商发票,或更多单)匹配,如果不是垄断性的强势供应商货未到先送发票过来门都没有。

期末国内是要求GR/IR科目(材料采购)科目在月末重分类到”在途物资”和” 应付帐款-应付暂估”科目分别列在资产负债表的在资产和负债两边,采用的Tcode:F.19进行分类,做F.19的企业通常同时会有”票到货未到”和”货到票未到”的业务。

如果企业是基本不存在”票到货未到”的业务,GR/IR科目就是“应付帐款-应付暂估”,实际上F.19重分类也就没有必要折腾,如果这样GR/IR直接就挂负债项。

特别地,在跨国集团项目中,由于涉及多个会计科目表,可以使用增强LMR1M002(Tcode:

SMOD|CMOD)增强GR/IR科目。

2.设置GR/IR调整科目(Tcode:OBYP|OBL1)

OBYP中GR/IR调整科目配置一般推荐的配置方法是使用4科目, 其中调整科目专门设置一个中间科目比如叫”GR/IR调整”,GNB(货到票未到)|BNG(票到货未到)分别调整到” 应付帐款-应付暂估 ”和”在途物资”,和”GR/IR”科目本身共涉及4个科目,这样,在做F.19对系统读取所有的GR/IR数据处理后后产生的凭证如下:

Dr:GR/IR调整 Cr: 应付帐款-应付暂估 (货到票未到)

Dr:在途物资 Cr: GR/IR调整 (票到货未到)

强调:对于货到票未到业务,ERPGR/IR科目重分类到 应付帐款-应付暂估是汇总数,并不区分供应商,这样应付帐款帐龄明细就缺少这块,通常需要认为编写程序抓去数据。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F.19时GR/IR重分类不直接使用GR/IR科目,有专门的GR/IR分析报表的企业这样做比较合适,这就是GR/IR科目的月末重分类。

注意:重分类分录在下月初会冲回,满足了资产负债表的需求

下面介绍一种OBYC配置GR/IR科目的实例,如图1。

图1中科目:2121970000(应付帐款-应付暂估),1205000000(在途物资)。

其中“统驭科目”表示OBYC-WRX中设置的“GR/IR”科目,“调整科目“是中间科目,”目标科目“为调整后的目标科目,前面说过,采用4科目比较方便,而图1中实际上只用了2个科目,GR/IR科目和调整科目设置的都是”应付帐款-应付暂估“科目,这种设置通常假设的是企业一般不允许”票到货未到“的业务,即使有此等业务,比如某些垄断供应商你得叫他大爷排好长对才能买到货, 企业也可走”预付请求和预付帐款流程“。

:GR/IR中间科目实际上除了用在正常的材料采购交易上,对于成本中心的费用采购,服务采购等也使用该中间科目。

二.选择基于收货的发票校验

通常,企业是收到供应商货物并成功质检后才进行发票校验(Tcode:MIRO),MIRO要求供应商的送货单,仓库的收货单和供应商发票相匹配才确定应付,此时,可以在供应商主数据的采购数据->控制数据->基于收货的发票校验选上此标志,意味着一定要收货才能发票校验,系统可设置错误消息禁止”票到货未到”的业务,如图2。

后勤模块提供了相当数量的用户控制消息,现在只要将M8 081/504设置的消息类别设置为”E”就禁止了”票到货未到”业务, 图2中只是警告。

三.GR/IR科目查询和清帐(Tcode:MB5S|F.13|MR11|MR11SHOW)

MB5S:GR/IR余额分析

F.13:自动清帐,清帐即国内所谓的”核销”, 请参考详细清参考本书期末清帐付款小节,清帐通常可以根据PO+PO Item号自动清帐,这功能有时也非常不好使。

MR11|MR11SHOW:原则上,GR/IR在收货和发票校验时应该在数量和金额上完全Match,但是差异通常也是难于避免的,从而产生所谓的量差和价差。比如,运送的货物如果是液体,会有水分蒸发带来的差异,挂在容器壁上的损失;某炼油工厂采购原油时可能采购订单上数量暂时是1500吨,企业收货时计量为1499.05吨,商检报告为1499.03吨,供应商发票上1500.05吨等,这些差异量差可使用MR11清掉,过帐在”材料采购差异”科目。

出现价格差异也很常见,企业以1.2元/个的价格收进1000个某原料,由于价格上涨/下跌原因,发票上可能是1.25或1.15元,由此产生价格差异。

还有一些特殊情况,收货100个,入库检验没问题,在生产过程中发生10个质量问题,于是供应商同意只开90个的发票,也可使用MR11整一整。

四.GR/IR处理的不同方式

国内对类GR/IR采用了另一种方式,将材料采购入库核算分成3种情况,大致如下:

1. 货票当期全到

2. 票到货未到

不做任何处理,等货物真正入库才进行钩稽核销。

3. 货到票未到

在存货核算系统中,分外购入库核算和存货暂估入帐两种方式,暂估计方式又分两种:手工暂估和使用计划价/最新出入库价暂估。

暂估入帐处理方法分:单到冲回和月初一次冲回,单到冲回业务流程相对清楚,对帐方便,但会计制度上是要求使用月初冲回的,两种方式已经确定,不得随意修改。

现在对比国内外GR/IR处理的设计思路:

1. 国外erp统一使用GR/IR中间科目,在材料入库和发票校验时除非确实有量差,原则上要求两者数量,如果数量相等,系统会绝对将GR/IR清平在各货币类别自动清平,为了说明情况,列一个表格:

采购入库和发票校验业务场景:

采购入库:

采购价10元/个,数量1000个,假设使用了USD做附加本位币,USD/RMB=7.6

入库凭证:

Dr:原料10000(RMB) 1315.79USD

Cr:GR/IR 10000(RMB) 1315.79USD

发票校验情形一:

汇率变化: USD/RMB=7.5,发票上数量1000.

发票凭证对应的会计凭证:

Dr: GR/IR 10000(RMB) 1315.79(USD)

汇兑损失 0(RMB) 17.54 (USD)

Cr: 10000(RMB) 1333.33(USD)

汇兑损失这行有点意思,RMB为0,却有USD数,因为系统一定保证清平GR/IR科目.

发票校验情形二:

汇率使用当天即时汇率7.5,由于某种原因,供应商决定给价格优惠,9.5元/个,发票数量1000.

发票凭证对应的会计凭证:

Dr: GR/IR 10000(RMB) 1315.79(USD)

汇兑损失 0(RMB) 17.55 (USD)

Cr: 9500(RMB) 1266.67(USD)

原材料(使用移动平均价)|材料采购差异(使用计划价) 500(RMB) 66.67(USD)

同样, 因为系统一定保证入库和发票校验后清平中间GR/IR科目.

发票校验情形三:

汇率使用当天即时汇率7.5,50个在生产环节才知道质量问题,供应商发票数量950.

如果发票校验时输入950,则GR/IR只清

Dr: GR/IR 10000* 950/1000 (RMB) 1315.79*950/1000(USD)

如果没启动物料分类帐可以在发票校验时输入1000,将GR/IR冲平,否则输入950后此PO项将造成GR/IR不平,此时可使用MR11搞定。

2. 国内使用单到冲回应该会造成大量红蓝冲凭证,如果供应商多次送货后隔几个月才送来发票估计处理更麻烦,大概看了一下处理过程,感觉业务逻辑含混霉涩,一下子难于理解。

前面说过, GR/IR的处理使用F.19只集中产生4个凭证, 本期的”应付暂估”和”在途物资”调整两个凭证,同时在月初冲回,非常方便,这种处理方法简洁明了。

共同缺点:

实际上这种业务比较少,即材料入库和发票校验差异较大并且发票是跨月,则巨大差异抛在发票当月对损益造成一定影响,这种情况跨期间实际上怎么都难于避免。

posted @ 2008-08-01 15:17 everhappy 阅读(597) | 评论 (0)编辑 收藏

老师在上面讲了半天,不是特别的明白,在网上收罗了这个帖子,结合系统实际操作,总算基本明白了。如有偏差,再慢慢深入挖掘吧!

关于收到部分还款SAP系统两种处理方法的说明和比较

背景:

销售货物给A顾客,同时开出发票16000元.数日后,进行收款作业,但收款金额为15000元,小于原发票金额.此时在系统中做收款,同时处理未清项.F-28收款,输入实际收款金额后进入"处理未清项"界面,可发现在右下角输入金额与已分配金额存在差异,此时进行凭证"模拟",系统会提示"结清的差额太大",不允许保存.

SAP系统对此有两种处理方法:一为"部分支付"方法,一为"剩余项目"方法.下面将此两种方法做一下比较.

一.部分支付方法.

点击"处理未清项"界面中的"部分支付"选项卡,将光标放在"支付金额"栏,双击可发现系统自动将收款金额更新至此支付金额,同时,界面右下角的"已分配金额"="输入金额",此时再去做凭证"模拟",可发现系统预制一张凭证:

借:银行存款或现金科目金额15000

贷:客户账号(双击可查看此客户账号对应的总账科目)金额15000

保存过账.退出.

假设随后我们又收到客户的剩余部分还款,再次F-28进入收款处理未清项界面,此时我们可发现系统中除了原来的16000元未清项以外,又多了一项金额为-15000元的未清项目.(显而易见,此金额为负的未清项目是由我们上次收款产生).点击菜单"凭证->模拟".系统预制一张凭证:

借:银行存款或现金科目金额1000

贷:客户账号(双击可查看此客户账号对应的总账科目)金额1000

保存过账.退出.

此时我们已将该客户该笔未清项结清.我们可通过FD10N查看该客户账户余额.双击金额栏目可看到相关原始凭证,同时也可发现,前面16000的发票未清项已经结清.

二.剩余项目方法.

点击"处理未清项"界面中的"剩余项目"选项卡,将光标放在"剩余项目"栏,双击可发现系统自动将原发票金额与本次输入金额的差额纪录再次,同时,界面右下角的"已分配金额"="输入金额",此时再去做凭证"模拟",可发现系统预制一张凭证:

借:银行存款或现金科目金额15000

客户账号(双击进入该会计凭证行的明细信息,反映了剩余款项的付款条件情况)金额1000 (即本次还款与发票的差额)

贷:客户账号(双击可查看此客户账号对应的总账科目)金额16000

保存过账.退出

通过FD10N查看该客户账户余额,双击借方金额栏目,可看到前面的16000的发票未清项已经结清,而多了一项金额为1000的未清项.

假设随后我们又收到客户的剩余部分还款,再次F-28进入收款处理未清项界面,此时我们可发现系统中的未清项余额为1000.(即上次收款后,还剩余的未清款项).点击菜单"凭证->模拟".系统预制一张凭证:

借:银行存款或现金科目金额1000

贷:客户账号(双击可查看此客户账号对应的总账科目)金额1000

保存过账,退出.

此时再通过FD10N去查看该客户账户余额,可发现关于该发票的所有项目已经结清.

两方法的对比:

部分支付法与剩余项目法都能完成对发票的结清,实现的功能是一样的,但表现方式不一样,或者说是在该项目未全清之前,我们付款所看到的东西不一样.

部分支付法是暂时不将原来的发票做清账,而另外产生一笔金额为负的未清科目,两个未清科目的和才是真正还需向客户收款的金额.

而剩余项目法是在第一次收款时就已将原来的发票做清账,而同时又产生另外一个未清项目,新产生的未清项目金额即是客户还未付款的金额.

部分支付不更改原行项目的帐期,剩余金额法新产生的余额项目的帐期重新开始计算。

两种方式孰优孰劣,暂时没法做出评价,既然SAP系统里把这两种方式都包含了,肯定都有它存在的道理.

我问了下公司的财务,公司现在用的是部分支付法.说因为希望在客户分次付款时,每次F-28进行收款,都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最初客户发票金额为多少,客户已付款几次,总付款金额为多少,剩余未付款金额为多少.在未清项栏目中都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而如果采用剩余项目法的话,就只能看到该客户当前未清金额为多少,之前发生的业务还需要查找之前的凭证,相对他们的需求,就略显麻烦了.

posted @ 2008-08-01 15:12 everhappy 阅读(604) | 评论 (0)编辑 收藏

后勤应该如何实时和财务集成,原则上,应该尽量让后勤人员在物料交易时不过多涉及财务专业知识,而是让系统自动产生会计凭证,ERP各模块都自动和财务集成,下面一步步详细说说ERP实现后勤自动过帐的基本原理,其它模块的自动集成参考其他章节。

物料移动类型和后勤自动科目设置
后勤应该如何实时和财务集成,原则上,应该尽量让后勤人员在物料交易时不过多涉及财

务专业知识,而是让系统自动产生会计凭证,ERP各模块都自动和财务集成,下面一步步详细

说说ERP实现后勤自动过帐的基本原理,其它模块的自动集成参考其他章节。

 1.认识评估概念

关键词语:评估等级|评估范围|评估类|评估类别

什么是评估等级和评估范围呢?如图1(Tcode:OX14)
一般,系统推荐的评估等级(Valuation Level)是工厂,此时评估范围(Valuation Area)=

工厂。

什么是评估类(Valuation Class)和评估类别(Valuation Category)呢?如图2
评估类是用来确定物料各种不同交易时记入哪个科目的,评估类和物料的移动类型中的

科目修改一起确定会计科目,说白了,评估类是物料的科目确定标志码,评估类+科目修改

得到会计科目。 想设置多少个评估类最好先看看企业的报表,比如,将劳保和办公用品物

料都对应到备品备件3007,物料消耗时和一般的备品备件都对应到物料消耗-备品备件科

目,结果企业需要统计劳保和办工用品,系统虽然还提供了物料组区分劳保和办公用品,也

即使说物料消耗-备品备件科目+物料组依旧可区分出当期的劳保消耗和办公用品消耗,但是

用户认为没有直接走科目直观,并且物料消耗-备品备件是需要考核的,所以最好还是新增

劳保和办公用品两个评估类,直接对应到劳保费和办公费科目。 财务人员当然更喜欢直接

从科目上直接进行报表分析.

评估类如何配置呢? Tcode:OMSK
3中使用Tcode:OMSK定义和分配评估类的,首先定义帐户分配参考比如0001(参考原

材料)0010(制成品参考),如图3-[1], 然后定义好评估类,将评估类归属于某个帐户分配

参考,如评估类07100720归属帐户分配参考0001,如图3-[2], 最后将物料类型对应到帐

户分配参考,如图3-[3],如物料类型ROH对应到帐户分配参考0001,这步有什么意义呢?

单地说,就是限制特定物料类型只能选择特定,现在属于物料类型ROH的物料的评估类只能

选择07100720,这样可杜绝原材料被某个马大哈不小心选择了产成品的评估类,这样都

能整出个配置,多人性化。

那么,如何更改有交易记录的物料的Valuation Class? 步骤如下:

I.使用MMBE/MM03查看库存,把该物料的库存调为0,可新建一专门的中间物料,使用

移动类型309先转移到中间物料,修改完评估类后再转回,如果物料在该工厂多个库存地有

库存,注意按照库存地转出先转如中间物料。

II.Tcode:OMT4(SE16: V_160M)把消息号MM326/MM327改成W,系统默认为物料有Open

采购订单和生产工单不允许修改评估类,这个消息号可以修改。

 III. MM02MM17批更改Valuation Class . 评估类别又是什么呢?举个简单例子,同一材料有采购自用的,有工厂采购的,有来料加工的,有自制的,使用评估类别实际上是使用同一料号却从库存管理和成本核算上区分开物料的多种形态,评估类别和分割评估相关,在此不细述。

 

2.组合评估范围 Tcode:OMWD
前面说过,通常评估等级是评估范围,这样系统在Copy新建工厂时即产生评估范围,ERP

的成本核算是基于Plant,Plant的建立可参照企业的车间,可参照企业的产品系列,或根

据两个城市的不同的办事处,比如某公司代码在甲城市设置了生产工厂,在乙城市设置了一

个销售办事处,从城市甲转移到城市乙的货物如果需要增加转储运费或方便管理控制,最好

不采用同工厂间的301移库而是开物料转储单,而开转储单是基于工厂的,工厂还和利润中

心对应,如果需要考核利润中心,设置工厂也是必要的,有时,为了成本核算也可建立一些

虚拟工厂,典型的如各种无价值工厂,比如某物料有来料加工,除了建立来料加工的分割评

估,也可建立一个来料加工工厂,再如某些贸易加工企业可能每个月都需要报废一些物料,

每季末再申报海关集中处理,报废的物料在生产工厂库存不再反应,此时,就可建立一个无

价值的报废工厂管理报废料的数量。 有趣的是,有的ERP软件使用仓库做物料成本核算。

4中,将公司代码23317个工厂都归属到同一个评估分组。 特别地,对于大型跨国企

业,由于其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公司代码可能使用不同的会计科目表,可将使用同一会计科目

表的公司代码的各工厂组合起来,如图5

3.定义物料移动类型 TcodeOMJJ|OMCJ|OMBW

关键词:移动类型|价值串|交易(事务)|科目修改

移动类型(Movement Type)ERP系统使用移动类型来确定各种不同的物料移动是否更新物料的库存数量和自动对应到相关的G/L 帐目的规则。

价值串(Value String):物料移动的科目确定实际上是通过分配给移动类型的记账价值串来确定。

交易码(TE Key)ERP系统使用交易(事务)码来确定生成过帐行的科目,每个物料交易实际上至少涉及到交易(事务),比如发料,至少涉及存货记帐交易码BSX,表示材料的增减,另外至少设计各种类型材料消耗科目,如果材料采用标准价格,多数情况下还涉及差异科目,这些都是通过交易码确定。

科目修改:细分科目确定,存货交易分成两大类,一是存货的进库,一是存货的出库,典型地,对于记帐交易码BSX,表示材料的进库,无论是采购入库,生产入库,盘盈入库,委外加工入库等入库动作,都只直接对应到一个存货科目,它就不再需要科目修改,对于材料的各种出库消耗交易码GBB,它需要对应到各种消耗类型,所以使用科目修改细分不同类型的消耗科目,比如发料到工单是生产成本消耗,研发发料对应到研发费用,销售发料对应到销售成本科目,报废发料对应到管理费用等等。
   
现在,通过图6能知道后勤自动过帐的基本原理。

I.工厂(评估范围)被分配到公司代码,科目表被分配到公司代码,可将多个工厂组合成一个评估分组码。
II
.前面说过,通过物料类型限制只能使用某些评估类,物料主数据中维护好评估类。
III
.物料在选择不同移动类型移动时将根据相应的价值串和交易码确定该移动类型是否进行数量和价值的更新,如果更新价值就涉及自动科目获取和自动财务记帐。为了方便读者理解,举一个实际例子,如图7
    ERP
系统预置了各种移动类型,基本上可以满足企业要求,这些移动类型也起到一个模版作用,如果需要用户可以根据这些模版任意复制自己的移动类型。

业务背景: 企业借用来料加工成品进行销售,来料加工原料和来料加工成品都采用分割评估,只管理数量,成本为0.假设直接使用物料转储,从来料加工产品到自有产品时,如果使用309直接 从来料加工物料转到自有物料,无论自有产品采用移动平均价还是标准价格,自有产品的成 本都将为0,影响自有产品的当期成本。 为此,Copy 562ZL1表示来料加工转出,561ZL2为来料加工转入,如图7
   
简单叙述下Copy移动类型的注意点:
1
.“短文本”页面修改移动类型文本,注意“帮助文本“页面也一定要修改一下文本。
2
.“允许事务“中选择什么TcodeERP系统的一种快捷运行程序的代码)。
3
.“字段选择“页面选择移动的字段状态,字段状态在本书有过专门介绍,物料移动类型,会计科目和记帐码都有字段状态并需要保持一致。 用户需求,自动过帐还需要核算到多个辅助项目,这不成问题,系统为移动类型设置了多个字段状态分组,通常的辅助核算无非是供应商/客户/员工什么的,8-[2][3]显示的是附加科目设置分组(Account Assignment)的字段,你想到的没想到的”核算”字段应该都有,而且你可以方便设置那些字段为必输,隐藏和可选。

1.
“回转/后续移动类型”页面,通常Copy移动类型都需要成对出现,在此设置ZL1/ZL2的反冲移动类型为ZL2/ZL1ERP系统提供了强大的”后悔”功能,基本上,各种交易都可反冲, ERP系统中,除非归档,原则上应该严禁删除任何凭证。

 2.“科目分组”页面,其中TEGBB对应物料出库,设置科目修改ZL1表示决定出库的一个小类别的科目确定码,如图9。 图9显示移动类型ZL1/ZL2对应的的科目修改为ZL1,如果有材料差异则进入PRD->PRA对应的科目,这些科目将配置在自动过帐表格中。 接下来就可定义后勤自动过帐的科目分配了.

4.配置自动过帐科目 Tcode:OBYC 后勤自动科目配置包括委外加工,采购价格差异,物料分类帐差异,关税/代理/保险/商检/海关等各种采购附加费用科目的自动确定等,涉及各种后勤业务的自动科目分配,会计科目和财务专业知识又掩盖在幕后,比如各种采购附加费用,后勤采购人员只要输入关税/代理/保险/商检/海关等对应的条件类型就可,条件类型在自动科目配置中对应到科目,否则你让采购员开采购单时去选择各种科目,他天天半夜起床时都会恨死你。
10显示的是后勤自动科目配置的全部TE/事务,其中图10-[1][2]显示的BSX表示存货入库,根据评估类对应到存货科目,比如原材料主数据维护的评估类是3004,则入库借记BSX原料,如果是产品7020则借记BSX产成品科目,另一方科目则取WRX,就是ERP系统所谓的GR/IR科目,可以将各种评估类都对应到该GR/IR中间科目,最右边的GBB表示物料消耗出库,前面已经讲过,无论何种入库,借方BSX都一定是存货科目,出库消耗就不同,有发料到委外仓,发料报废,盘盈盘亏,发料到各种类型成本中心,生产领料,退库等等,所以消耗事务GBB才会有所谓的科目修改来进一步细分科目确定,最典型的是如图10-[3]VBR, 生产发料(移动261)和成本中心发料(201)都对应到该科目修改,同时刚才Copy的移动类型ZL1/ZL2来料加工移动类型对应到应付帐款-来料加工(设置成一般总帐科目)。在图10,估价修改FR01即公司代码2331全部工厂的评估分组码,相传国内有的ERP软件直接物料凭证模板,在凭证模板设置科目,凭证模板类似移动类型+自动科目配置,我在想一个问题是对于同一凭证模板比如生产发料,会计凭证如下 :

Dr:生产成本-物料消耗
Cr:
原材料

现在有一个大型跨国公司,科目都是这俩破科目,但是会计编码不一样,那就比较不好玩了,凭证模板根据工厂设置科目,那还不如搞一个评估分组码,对同一凭证模板不同评估分组码设置一套科目,将后勤自动科目配置和移动类型分开的好处是,对后勤顾问只要Copy移动类型就行,全部后勤科目配置集中起来让财务顾问去折腾。 很显然,对于任何物料移动,其中一方的TE/事务码必定是BSX(存货科目),现在来料加工转移到自有业务如下处理,来料加工物料原料/产品转出,因为来料加工原料/产品价格为0,所以转出时只产生物料凭证,存货数量减少,没有财务凭证,同时使用移动类型ZL2转入自有原料/产品,产生物料凭证增加存货数量,同时产生如下会计凭证:
Dr
:库存商品(入库总金额为物料单价*数量)
Cr
:其它应付款-来料加工。

还料时则反冲这两张物料凭证或ZL1出自有材料,ZL2进来料加工产品,这样借料对当期成本影响就甚小,为什么说甚小呢?因为假设自有产品采用标准价+ML,从来料加工转进自有产品采用标准价格非实际价格还是有稍许影响的,表格说明几种情况,为了简便,假设无消耗:

一.不从来料加工借料

期初库存

标准价

当期采购数量

采购价格

来料加工转入

期末数量

期末实际价格

0

1200

1000

1300

0

1000

1300

二.直接309从来料加工转为自有库存

0

1200

1000

1300

1000(无价值)

2000

650

备注:影响当期成本,期末实际价格= 1000 * 1300 / ( 1000 + 1000)

.采用ZL1/ZL2两步法从来料加工转为自有库存

0

1200

1000

1300

1000

2000

1250

备注:可忽略的稍许影响,除非标准价格和当期实际采购价格相差过大. 期末实际价格= ( 1000 * 1300 + 1000 * 1200) / ( 1000 + 1000) = 1250

现在,回顾一下后勤自动过帐设计思路:
1.
工厂/评估范围组合为一评估分组码;.

2.物料主数据中维护评估类;

3.物料移动类型中的价值串和TE码决定科目;

4.根据TE(+价值修改)+评估类分配科目。
posted @ 2008-08-01 15:06 everhappy 阅读(2542) | 评论 (0)编辑 收藏

SAP项目实施时主要有三种批量导入方法:LSMW,CATT,BDC
第一种:
LSMW-----Legacy System Migration Workbench.
       
The LSM Workbench is an R/3 based tool that support when transferring data from non-SAP systems to SAP R/3.
          T-code: LSMW
第二种: CATT

            
CATT(computer aided test tool) screen record, system will not create program.
            T-code: SCAT
第三种: BDC

             For batch input or change, system will create program, and you can change the program.
            T-code: SHDB

BDC导入

Batch Input是一种数据批量输入SAP系统的辅助程序,SAP系统的资料、格式可以通过Batch Input录入SAP系统

Batch Input的机制是模拟事务处理将数据录入R/3系统

Batch Input类似SAPCATT,控制性更好,处理能力更强

 1、首先我们需要把需要批导入事务的操作步骤记录下来,可以用T-CODESHDB”来记录。

COMMAND LINE中输入“SHDB”。

 

2、进入TRANSACTION RECORDER界面

3、点“NEW RECORDER”创建一个记录,现在以修改订单为例,键入记录名“ZAMAO”,输入事务代码“VA02”,

然后“START RECORDING”。

4、下面的任务就是记录下修改订单的操作步骤。

5、填入订单号码,按确定

6、现在来增加一下订单的PO DATE

7、填入“2006.10.01”,点“保存”。

8、这样就完成了一个最最简单的BDC录取工作,录完之后会出现系统运行的操作的跟踪,包括程序号,屏幕号,字段名,值等等,下面的任务是根据这些写到程序里面以完成SAP自动跑订单修改的这一动作。

9、首先必须定义BDC变量:

* BDC table
DATA: t_bdc       LIKE bdcdata  OCCURS 0 WITH HEADER LINE,
           t_bdcmsg LIKE bdcmsgcoll  OCCURS 0 WITH HEADER LINE.
DATA: BEGIN OF t_log OCCURS 0,
               information(289) TYPE c,   "
返回信息
           END OF t_log.
DATA: v_mode TYPE c VALUE 'N'.

其中TABLE t_bdc中记录的具体的操作步骤,而TABLE t_bdcmsg是记录系统返回的信息,成功与否都记录到自定义的信息表t_log中。

先写个记录BDC的函数:

 

FORM. fm_set_bdc TABLES t_bdc STRUCTURE bdcdata
                                                     USING u_sign TYPE c
u_par1
u_par2.

CLEAR: t_bdc.
IF u_sign = 'X'.
   t_bdc-program = u_par1.
   t_bdc-dynpro = u_par2.
   t_bdc-dynbegin = u_sign.
ELSE.
   t_bdc-fnam = u_par1.
   t_bdc-fval = u_par2.
ENDIF.
APPEND t_bdc.
ENDFORM. 

 

然后写入T_bdc:

 

PERFORM. fm_set_bdc:
    TABLES t_bdc USING 'X'    'SAPMV45A'     '0102',
    TABLES t_bdc USING ' '    'BDC_OKCODE'  '/00',
    TABLES t_bdc USING ' '    'VBAK-VBELN'   it_display-vbeln,
    TABLES t_bdc USING 'X'   'SAPMV45A'      '4001',
    TABLES t_bdc USING ' ' '   VBKD-BSTDK'   '2006.10.01'.

因为此处是修改操作,所以要切记写入的只是你修改的数据,千万别把订单本来的数据也写入t_bdc,如果写入则会把需要修改的所有订单都该成举例的订单的数据,而我们需要修改的仅仅是增加一个PO DATE2006.10.01”。

然后是调用事物代码:

 

CALL TRANSACTION 'VA42'
           USING t_bdc
           MODE v_mode "Background performance
           UPDATE 'S' "local updata
           MESSAGES INTO t_bdcmsg. "all message table

v_mode是显示模式:

A”表示显示每一步操作步骤,

N”表示不显示步骤,

E”表示当出现错误的时候显示出错的位置。

系统信息写入到t_bdc中。

 

最后是收集系统信息(成功与否,要是失败,失败的原因)并输出到SAP程序屏幕

 

READ TABLE t_bdcmsg WITH KEY msgtyp = 'S'
                                                    msgid = 'V1'
                                                    msgnr = '311'.         "
批导入成功的标志,可以自己debugt_bdcmsg中去找.
IF sy-subrc EQ 0.
     CONCATENATE '
订单号码:'
                               it_display-vbeln
                              ',
项目号:'
                              it_display-posnr
                              '
修改成功' INTO t_log.
    APPEND t_log.
    CLEAR t_log.
ELSE.


LOOP AT t_bdcmsg.
    IF t_bdcmsg-msgtyp = 'E'
        OR t_bdcmsg-msgv1 <> ''
        OR t_bdcmsg-msgv2 <> ''
        OR t_bdcmsg-msgv3 <> ''
        OR t_bdcmsg-msgv4 <> ''.
MESSAGE ID t_bdcmsg-msgid                   
“收集错误信息,并写入自定义的表t_log中。
                TYPE 'S'
                NUMBER t_bdcmsg-msgnr
                WITH t_bdcmsg-msgv1
    t_bdcmsg-msgv2
    t_bdcmsg-msgv3
    t_bdcmsg-msgv4
    INTO t_log-information.
CONCATENATE '
订单号码:'
                        it_display-vbeln
                       ',
项目号:'

                       it_display-posnr
                       '
出错:'
                       t_log-information
INTO t_log-information.
APPEND t_log.
CLEAR t_log.
ENDIF.
ENDLOOP.
ENDIF.

LOOP AT t_log.                          "显示出错信息

    WRITE:/ t_log-information.

ENDLOOP.

到次一个批导入程序基本完成。 

 

CATT操作具体方式如下:
1、录制CATT(SCAT>TCD,输入事务码,按前台操作方式操作一遍,在需要输入的地方输入相关内容,直至存盘退出;
2、定义相关需输入字段的名字(在SCAT中选中所保存的CATT,点击修改,双击TCD,双击相关条目,双击相关屏幕的字段进行定义,在此过程中对于不需要的屏幕可以跳过,对于需确认的屏幕可以插入OK code,最后保存,CATT定义即告完成);
3、导出格式文件:在SCAT中,选中所保存的CATT,执行菜单“转到>变式>输出缺省”,系统会导出一个TXT格式的文件;
4、填写数据到该TXT文件:用Excel导出上面导出的文件,在第五行以后的相应列逐行输入每行记录的相关内容(Excel的复制类操作不用讲了),对于内容一样的部分可以不输,以默认值的形式(在录制定义CATT时输入或执行CATT时输入),数据输入完成后,将该文件仍保存为txt格式;
5、执行CATT:在SCAT中,执行所保存的CATT,日志格式及处理方式按需选择,变式选择自文件外部,选择相应的文件,如有必要,在下面的相关字段可以输入缺省值,执行即可。
6、三种处理方式的差别:前台,逐个数据需要你确认,你可能需要不断点击鼠标或按回车,但较直观,不易出错;后台,自动逐条执行,跳过出错条目,出错条目在日志中会体现;错误:自动逐条执行,在出错时暂停,等待确认,建议使用此种方式。

LSMW导入

可以在ITPUB下载有关视频资料,由于条件限制,所以不上载到上面来了。

posted @ 2008-08-01 11:54 everhappy 阅读(3724) | 评论 (1)编辑 收藏

    ECC5.0以上的版本,因为新总账里有凭证分割功能,要求对科目进行分类,以便进行不同层次的核算。

    路径:IMG->Financial accounting global settings (New)->business transaction->docment splitting->activate document splitting

   

    凭证分割可以按照选择的维度(segment、业务范围、利润中心等)来分解凭证的行项目,并通过生成跨维度的清帐行项目来保证在所选择的维度上实现零余额分割,从而可以在所选择的维度出具完整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财务报表。对于分割的凭证,在显示时可以选择带清帐行项目的总账视图,也可以选择不带清帐行项目的输入视图。SAP交付了标准的分割程序(12)和规则,基本能够满足大多数的业务需要。

    此外,启用凭证分割的条件下,不但可以根据税码自动计算税额,还可以确定税所归属的特性,而这在以前是都是通过期末进行资产负债表的调整来实现的(F.5D/F.5E)。

    主要配置环节如下:

1、给总账科目分类:IMG-财务会计(新)-总账会计核算-业务交易-凭证分解-为文档拆分给总账科目分类。这个环节的主要作用在于,系统根据你配置的科目范围来决定哪些行项目需要被分割,而具体的分割方法则是根据你指定的科目类别决定(SAP交付了标准的分割程序,但是具体如何分割则是由科目分类来决定的)。一般情况下,科目分类有资产负债表科目、客户、供应商、收入、费用等常见项。

2、定义零余额清帐科目:路径同上-定义零余额清算科目。该环节的作用在于,定义凭证分割的零余额清帐(Clearing)科目。系统检查分割后的凭证在特性层次上余额是否为零,如果不为零,将生成附加的清帐行项目(代表特性之间的业务往来所形成的应收、应付关系)。SAP交付的标准科目确定码是000,选中该科目确定码然后分配科目表中的具体科目即可。(如:内部往来-利润中心等类似科目)。具体生成的清帐科目的借贷方向则根据特性之间的AP/AP关系确定。如:甲为乙支付了货款,则甲对乙形成应收,乙对甲形成应付,于是清帐行项目科目生成在甲的借方,乙的贷方。

3、定义FI的分割特性:路径同上-定义总账会计核算的凭证分割特性。该环节主要是配置凭证分割的特性(即基于什么层次进行分割),同时,定义分割是否是零余额,以及分割的特性是否是必须输入的。此外,还可以决定生成的清帐行项目中是否使用伙伴字段(Parter Field),以便更好的确定特性间的发送方和接收方。一般以上这几个选项都是需要的。根据实际项目需要选择特性。

4、定义CO的分割特性:路径同上-定义成本控制的凭证拆分特征。该环节的主要作用是配置CO的凭证分割特性。CO的分割特性仅当对应的科目是成本要素时才能被传输。根据实际项目需要选择特性。

5、定义默认的特性值:路径同上-编辑未分配处理的常量。该环节用于定义默认的凭证分割的特性的具体值。在凭证过账时如果不能通过派生或者BADI获取具体的特性值,则使用这里所定义的特性的值。比如:在凭证过账时,找不到对应的利润中心,那么就使用这里所定义的缺省利润中心。配置步骤:首先定义一个常量,然后选中常量,双击值分配,给特性指定具体的值。双击利润中心的分配,指定默认的利润中心。

6、激活凭证分割:路径同上-激活凭证分解。激活凭证分割是在集团层(client),因此对整个集团下的公司代码都有效。在集团层激活之后,再在各个公司代码进行激活和取消激活,系统默认是所有公司代码都激活凭证分割。其中,“继承”选项表示从清帐行项目自动继承其所归属的特性,“缺省科目分配”表示第五步定义的默认的特性值。


 

posted @ 2008-08-01 09:47 everhappy 阅读(696) | 评论 (0)编辑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