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心层受不受委屈,通过我国的社会保障性住房政策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在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性住房当中,几乎都是针对低收入者的。廉租房是针对低收入者的,这个大家都知道。不久前温家宝总理在新加坡访问时,提出“经济适用房大多数是面向中产阶级的”观点,意在把经济适用房定位于中等收入者,这样,就能实现低收入者和中等收入者在住房保障制度下的无缝对接,完善我国的住房保障体系。 但是,就在温家宝总理讲话后没几天,建设部等七部门就匆匆发布了《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办法指出,“经济适用住房制度是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政策体系的组成部分。”经济适用房再次被定位于面向低收入者。 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同时面向低收入者,就在社会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房之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夹心层”,而这个“夹心层”将被无情地推向强势开发商等既得利益者所主导的房地产市场,遭受他们的掠夺,这相当于人为增加了对商品房的需求量,房价焉能不涨?而房价的上涨又将制造出更多的“夹心层”人群,这些新增需求又成为开发商等既得利益者进一步推高房价的动力。如此所构成的恶性循环,是我国房价持续上涨、民生状况持续恶化的根源。 而且,假如廉租房与经济适用房都面向低收入者,两者的定位就发生了重叠,实际上等于经济适用房根本就不存在,这样就使社会保障性住房进一步残缺,在“双限房”与廉租房之间形成的人数众多的“夹心层”仍将被推向市场,既得利益集团就更容易推高房价,坐享暴利。 这或许正是房市中的既得利益者,及一些腐败的官员、不良的学者、二奶专家,力主使经济适用房也面对低收入者,并试图用所谓的“两限房”来替代经济适用房的真正用意。 陈淮主任难道对此毫不知情吗?陈淮主任认为“此外还有两限房”。我要说的是,两限房只不过是打了9折左右的商品房,根本无法担当起社会保障性住房的重任,两限房不过是有关部门弄出来的一个对上欺骗中央决策层、对下欺骗黎民百姓的一个怪胎罢了。在经济适用房尚且有不少人在达到购买条件的情况下,因为买不起而被迫放弃,遑论两限房? 两限房在什么情况下才会有用?它只有在经济适用房面向中等收入者的时候才能发挥作用。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等于实现了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两限房、商品房的对接。除此之外,两限房只能是一个不能充饥的“画饼”。有关专家一方面力主经济适用房面向中等收入者,一方面又力推两限房,这难道仅仅是认识层面的问题吗?这背后还掩藏着什么? 对照一下目前的住房保障体系不难看出,“夹心层”受委屈不仅是存在的,而且,在受大委屈。 刻意掩盖问题、掩盖矛盾,只会使“夹心层”人群的住房问题继续受到漠视,而人口如此庞大的人群整天为住房问题忧心忡忡,无论从民生角度、发展角度来看,还是从稳定角度、和谐角度来看,都是极其危险的。这正是笔者对陈淮主任观点深感担忧的原因。更令我担忧的是,陈淮主任不是一般的主任,而是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他能直接影响到建设部的决策乃至我国相关住房保障政策的决策,凭借他“恰好是夹心层享受了住房保障体系多重政策的交叉覆盖”的认识,“夹心层”对住房问题的焦虑又如何能够引起上层的重视? 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者,最起码应该懂得民生疾苦,最起码应该了解实情。建议陈淮主任多到民间走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