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dsony

SAP BLOG

  博客中心 :: 首页 :: 新随笔 :: 联系 :: 聚合  :: 登录 ::
  32 随笔 :: 185 文章 :: 6 评论 :: 0 Trackbacks
Cached @ 2025/4/28 18:16:52Control ASP.skins_cogitation_controls_blogstats_ascx
<2025年4月>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留言簿(0)

随笔档案

文章档案

相册

搜索

最新评论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

Cached @ 2025/4/28 18:16:52Control ASP.skins_cogitation_controls_singlecolumn_ascx
环顾央企改革进程,郎咸平是个绕不开的话题。郎咸平对于国退民进的抨击,对于信托责任的放心,对于国资流失耸人听闻的结论,短期内如旋风刮遍全国。以郎咸平为代表的一派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声称国企领导不过是保姆,把企业经营好、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他们的应尽职责。MBO及其任何曲线变种都是“保姆”企图偷窃主人资产的勾当,应坚决叫停。由于社会上认为经营者获得股权的激励意味着国有资产流失的观念颇为盛行。这一明显偏颇的观点得到了几乎是一边倒的支持,给政策制定者以相当大的舆论压力,阻滞了国企经营机制的改革。而国资委则处于暴风中心。 李荣融虽然并未正面应对,国资委连发三份文件规范国企改制,2004年8月,公布《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确认暂行办法》;在郎顾案争论最为激烈的2004年9月,国资委发表署名文章表明态度,直指制度建设,李荣融说,有的国企老总估计两个月睡不好觉。 毫无疑问,国资委对于国企管理者的激励持同情并且推进的态度。2005年4月,国资委公布《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规定中小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国有产权可以向管理层转让,大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国有产权暂不向管理层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权不向管理层转让。这几乎是宣布了国企领导与股权的永别,但不久之后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出面解释说禁令“主要是针对企业的存量资产”。2005年末又从国资委传出消息,境外和境内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激励规范意见已经进入出台倒计时。且在两部规范中,境外规范肯定会先行公布。李融荣明言股权激励政策的实施次序将是会上市公司在先、母集团在后;海外上市公司在先,国内上市公司在后。其实,海外上市的中资企业早已悄然开始了对经营管理层的股权激励,一大批海外上市中资企业实行了股权激励计划。这些个案或多或少地为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的样本。看来李荣融深恶旧体制的弊端,不会像郎咸平那样天真,关上激励的门就此将市场扫地出门,使央企失去改革的高管依托。 奇怪的是,郎咸平的激进言论,“一块这样的土壤引进西方产权制度,必将造成贫富悬殊,社会动荡”,与李荣融几乎同时高调表示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搞好搞坏,跟所有制没有直接关系,不同的所有制里都有好的企业,也都有差的企业,关键看是否按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办事”,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是信托理论的信奉者,同时将产权理论束之高阁,因立场不同暂时分道扬鏖。 李荣融近日在接受凤凰卫视访问时,给自己做了一个奇特的评价,“我不敢说我是最合适的,我说应该说是成本最低的”。原因是“一没有给总理添乱,第二这个我成本还是比较低的,因为这一路走没有太多的弯路,造成国家的损失”。这是个谦虚的评价,也是个自大的评价,事实上,在央企改革这一核心领域没走弯路,即是改革功臣。 现在对央企改革评价显然为时尚早,中国在走一条独特的国家资本发展之路,其未来充满变数。如果成功,毫不夸张地说,将彻底改写中国历史与现有的主流经济理论。所以,对李荣融的评价实则是对央企改革的评价,而央企改革成果将面临经济周期与货币战争的严峻考验,一切等尘埃落定后再说吧。
分享按钮发布于: 2007-11-28 18:46 ccdsony 阅读(321) 评论(0)  编辑 收藏

评论

标题
姓名
主页
内容 
  登录  使用高级评论  Top 订阅回复  取消订阅
[使用Ctrl+Enter键可以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