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dsony

SAP BLOG

  博客中心 :: 首页 :: 新随笔 :: 联系 :: 聚合  :: 登录 ::
  32 随笔 :: 185 文章 :: 6 评论 :: 0 Trackbacks
Cached @ 2025/4/28 21:23:47Control ASP.skins_cogitation_controls_blogstats_ascx
<2025年4月>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留言簿(0)

随笔档案

文章档案

相册

搜索

最新评论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

Cached @ 2025/4/28 21:23:47Control ASP.skins_cogitation_controls_singlecolumn_ascx
昨天出版的《上海商报》刊发了有关南方证券破产以后对债权人进行赔偿的消息。记者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如果南方证券能撑到2006年。确实,这个当年首屈一指的“证券业大鳄”在持续数年的熊市中轰然倒下,成为中国证券市场永远的痛,。今天,当我们经历了一波前所未有的大牛市以后,回过头来再看南方证券破产案,不免产生几分唏嘘,几多悲叹。 南方证券已经破产,它没有赶上从2006年开始的足以让它起死回生的这轮大牛市,但当我们今天走完牛市,重新面对熊市阴影的时候,回过头去再一次打量这个公司破产的整个过程,决不是没有意义的。导致南方证券破产的直接原因,是其挪用客户保证金炒作哈医药和哈飞两个股票,在熊市中越套越深。现在,随着监管部门对券商客户保证金强制推行“第三方托管”制度,券商挪用客户保证金的基本条件已经从根本上被颠覆,但这并不等于说,南方证券事件在以后不可能重演。 有自营资格的券商从事股市炒作,自然是为法规所允许的,而作为与市场联系最为密切的一类机构投资者,券商炒股有着其他类别的机构所不具备的长处。比如,券商通过为企业做股票承销和投资顾问等工作,对企业的了解几乎是“兜底翻”,哪一个股票有投资或投机的价值,它们具有更多的发言资格,可以轻而易举地炮制出种种炒作概念。同时,企业为了能够让自己的股票在市场上出色的表现,为其发股、配股等融资行为创造有利条件,也很乐意与券商合作,有的上市公司甚至通过参股成为券商的股东,两者更是结上了经济利益的纽带。当年南方证券之所以有勇气炒作“双哈”,正是基于对这两个上市公司的深刻了解,也因此在市场上产生了一定的吸引力。但是,正是在这一点上,券商炒股很容易超越市场监管的底线,构成内幕交易。南方证券炒作“双哈”,其实是一起很明显的内幕交易,只是它算计失误,不幸遇上了大熊市,越陷越深而无力自拔,最后把脑筋动到了挪用客户保证金上,孤注一掷,才导致其折戟沉沙。因此,所谓挪用保证金毁了南方证券,只是一种表象,实际上是内幕交易把南方证券葬送了。 市场进入牛市以后,券商炒股大有斩获,因此才让记者发出了“如果南方证券能撑到2006年”的感慨。是啊,如果当时不急着让其破产,南方证券当年深套的“双哈”股票早已解套,并且应该有可观的盈利,而且以其凶悍的炒作作风来看,现在最牛的券商大概就是它了,说不定它已经通过借壳成为上市券商了,正被市场追捧着呢。但是,世事的演进不存在假设,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已经发生的事情中吸取什么教训。回顾南方证券破产案,再看一看今天的市场现实,我们就可发现,今天在券商炒股这一问题上,其实依旧停留在当年南方证券炒作“双哈”的境界,券商对一些股票的炒作,固然因遇上了大牛市而成为大赢家,以至券商一度被誉为“最赚钱的行业”,但其间所充斥的内幕交易,却正在损害着市场的健康发展。牛市的高歌猛进掩盖了许多问题,掩盖了许多内幕交易,但现在,熊市的味道已越来越浓,券商炒股要想盈利,也不像前段时间那样轻松自如了。那么,是不是会有券商因炒股失利深度套牢而重蹈南方证券的覆辙?一贯靠天吃饭的券商,大概只有祈祷行情快点重新走上牛市轨道,才有勇气将这个有点可怕的问题甩在脑后。 南方证券的破产,给资本市场带来的重创至今未能消弭。《上海商报》的报道说,尽管有关方面已启动了破产还债程序,但首批获偿率只有45%,机构投资者的债权仍不能得到保障。现在,已有多家券商成为上市企业,它们一旦出现类似南方证券的危机,对市场所造成的影响,将远远超过当年的南方证券。由此看来,规范券商的经营行为,尤其是规范券商的炒股行为,是一个必须下大力气认真对待的问题。
分享按钮发布于: 2007-11-28 18:37 ccdsony 阅读(312) 评论(0)  编辑 收藏

评论

标题
姓名
主页
内容 
  登录  使用高级评论  Top 订阅回复  取消订阅
[使用Ctrl+Enter键可以直接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