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ochao

SAP初学者

博客中心 首页 新随笔 联系 聚合 登录
  6 Posts :: 0 Stories :: 3 Comments :: 0 Trackbacks
Cached @ 2025/4/25 21:02:37Control ASP.skins_winxpolive_controls_blogstats_ascx

留言簿(0)

随笔档案

文章档案

搜索

最新评论

  • 1. zxoek cnrw
  • enfpvta zkjdxuosh ryuf skpt psumtj fxcilem qmxkita
  • --jgmqwu@mail.com
  • 2. nglxvma gpiklymxh
  • akvnou wibfdzxye tohwrxek mckwif kepqbu pwclez wdxtjc
  • --djcpe@mail.com
  • 3. hfsvepl lqftxhp
  • lhicwxvr aknylqz eitmkryp ogwj jxogyw ydxel gtmhcu
  • --cvul@mail.com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

Cached @ 2025/4/25 21:02:37Control ASP.skins_winxpolive_controls_singlecolumn_ascx

2007年2月26日 #

什么是ERP之通俗理解

ERP这三个英文缩写就不用说了吧,如果你从未接触过ERP,不妨看看这个贴子:
  简单点说,一个生意人,在做生意时,不论他的生意大小,他一定会考虑我这次生意有没有得赚(订单或工程),能赚多少(财务计划),要花费多少(成本控制),在什么地方需要花费,哪里是必须要花的,哪里可以尽量减少一点花((成本分配)
为了做这笔生意我要准备什么东西(采购计划),先投入多少钱(预算),东西买来之后如何生产(生产计划),生产出来之后卖掉(销售计划),最后看看实际赚了多少,是不是和预先设想赚的一样多(计划收益与实际收益,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如果相差很多,看看是哪里的问题,是计划有问题还是什么中间出现别的原因(分析与控制),下次不能再出现同样的问题,OK,如果你考虑过这些问题,那么你已经懂什么是ERP了,这就是ERP。不要被那些专业术语和哆里哆嗦的洋文给吓着了。老板没有傻瓜,不能解决它的实际问题,他是不会上ERP的。
posted @ 2007-02-26 12:02 herochao 阅读(2452) | 评论 (0)编辑 收藏

关于SAP与ORACLE

1.业绩与市场份额

SAP: SAP 来自德国,Oracle来自美国,SAP 早在 80 年代就开始同中国国营企业进行项目合作,并取得了丰富的成功经验。1994 年底,SAP 在北京建立了代表机构,1995 年正式成立了中国分公司。2000 年度 SAP 全球业绩骄人:全年收入同比增长 23%,达 62.7 亿欧元;2001 年第叁季度,SAP 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 16%,达到 16.5 亿欧元。SAP 在中国已经有近 300 家客户,而且销售额以年均 50% 的速度递增。根据 IDC 报告,2000 SAP ERP 产品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是 30%,而位居次位的是 QAD Oracle 公司,分别只有 7 的市场份额。

Oracle 1989 年,Oracle 公司正式进入中国市场,成为第一家进入中国的世界软件巨头,1991 年,Oracle 在北京建立了独资公司──北京甲骨文软件系统有限公司。在过去的 5 年时间中,Oracle 在中国的收入每年以 50% 的速度增长,而未来 35 年中,Oracle 收入年增长率是 100%Oracle SAP 保持同样的市场份额,占中国 ERP 市场的 30%

2.实施周期有多长

SAP:周期长短取决于企业“一把手”的支持力度、企业本身的管理基础和意识、实施小组成员的水平等,对于企业管理基础较好,实施 SAP 不需要进行业务流程重组的企业,采用 ASAP 方法一般可使项目在叁至六个月完成。

Oracle:实施周期正变得越来越短。一般来说,采用他们解决方案会在 35 个月内完成,而采用他们的标准化解决方案基本上在 5 天内就能完成。
价格是否合适

SAPSAP ERP 产品价格虽然比国内 ERP 厂商提供的产品高很多,但它所具有的绝对领先的优势是其他所有 ERP 厂商不能比的。随着 SAP 产品的安装,用户购买初期的成本会越来越小,而且,SAP 的用户在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后很快就获得效益和回报,如联想集团:库存周转由 72 天降到 22 天、应收帐周转天数由 28 天降到 14 天、公司总体费用率由 20 降到 9%;海尔集团采用了 SAP 物流管理系统和电子采购平台后,第一年的采购成本就节省了 8000 万元。

Oracle从来没有因为价格失去一份合同,Oracle会放弃产品价格,但会在后面的服务费用中赚回来。

3.谁最有竞争力

SAPSAP最初是做财务软件的,随着客户的成长以及管理信息化需求。1996年初,SAP中国推出了第一个中国本地化的SAP R/3系统。当这些世界性企业开始走向成功的时候,SAPR3也走向了成熟。SAP R/3系统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生产计划和控制、项目管理、物料管理、质量管理、工厂维护、销售和分销、服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模块,具备全面、集成、灵活、开放的特点。经过本地化处理的R/3系统包含符合中国财政部门要求的账务系统和报表系统,符合税务管理要求的增值税系统以及完全中国化的人力资源系统等。时至今日,作为中国ERP市场的绝对领先者,SAP中国为近300家各行业各规模的企业提供管理方案和专业服务,市场占有率已达到30%
目前市场上的各厂商都各有所长,其中 SAP 拥有近叁十年的丰富的行业和企业管理经验,并且在服务众多国际知名企业的过程中吸收了“最佳业务实践”,能为客户提供最好的企业管理解决方案和服务支持,在国际上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可; Oracle 的主要优势是数据库业务,近两年才开始涉及管理软件,它的做法是主要向这些数据库客户推销他们的应用软件。
中国的用友、金蝶等公司通常是从财务软件开始,刚刚涉足 ERP 领域,经验方面还很缺乏,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言而喻,SAP 是中国市场上的 ERP 领袖。根据 2001 IDC 统计,SAP ERP 产品占中国市场的 30%,是后面几家 ERP 厂商的份额总和。

Oracle:从产品上看,SAP 是一个基于客户服务体系结构的紧密相连的系统,很庞大。Oracle 的技术推行的是基于 JAVA 模块基础上的整体网络,技术领先 18 个月。《Oracle ERP报告升级——20015月》(COM14-2781)一文中指出,尽管Oracle 11i的财务组件看起来非常稳定,但是从过去的版本进行升级的企业纷纷报告在生产、采购和订货管理等组件方面由于低质量的代码而出现了很多问题,从而影响了系统的部署。

而中国的用友、金蝶等公司正处于由财务软件向制造业转型期,处于过渡阶段,可以说部分是竞争对手。用友在财务上很不错,但成本核算不行,而浪潮的单件追踪的提法很好,但二次开发力度不够,很多地方不能满足。曾经有人打过比喻,在中国的 ERP 市场上,SAP Oracle 等像是庞大的波音飞机,四班Fourthshift(来自美国)是桑塔纳轿车,而用友、金蝶还是自行车。至于用什麽样的交通工具,由企业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

4.小结:

尽管比较SAPOracle这两大管理软件巨头尤如区分“奔驰”和“宝马”一样困难,然而,仅就两者在中国市场的历史表现而言,OracleSAP在外界眼里“技术前卫”与“管理老兵”的印象很难轻易抹去。
SAP的深厚功底同样具有无可比拟的“内力”————SAP注重对整个企业内部的精细化管理。正是基于其对管理解决方案的经验,业内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SAP往往首先打动企业管理者的心,而Oracle往往首先打动企业IT主管的心。
SAP的产品庞大且复杂,结构紧密。针对国情来说,SAP软件是好软件,当然亦非灵丹妙药,R/3系统好比一辆性能优异的定制跑车,要由车手(用户)及维护队伍(SAP支持中心)合力来参与一场车赛,甚至还需要等规定的道路修理好,但最终成绩如何还要靠车手的技术和经验;国内的某些优秀ERP软件则可以成为吉普车或者越野车,可以在泥泞的道路上行驶。所以,一个企业上好SAP软件是和高层领导的支持、参与,各层管理员的热心参与,极力合作分不开的。
posted @ 2007-02-26 11:30 herochao 阅读(3096) | 评论 (1)编辑 收藏

什么是ERP?

什么是ERP(制作业ERP)
公认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是 Gartner Group 1990年初提出的!

Gartner Group 信息技术词汇表中关于 ERP 的定义:
Gartner Group's IT Glossary -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
A concept developed by Gartner Group describing the next generation of manufacturing business systems and 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 (MRP II) software. It will include the client/server architecture, use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and be crafted with open systems. Beyond the standard functionality that is offered, other features are included, e.g., quality, process operations management, and regulatory reporting. In addition, the base technology used in ERP will give users both software and hardware independence as well as an easy upgrade path. Key to ERP is the way in which users can tailor the application so it is intrinsically easy to use.

    一个由 Gartner Group 开发的概念,描述下一代制造商业系统和制造资源计划(MRP II)软件。它将包含客户/服务架构,使用图形用户接口,应用开放系统制作。除了已有的标准功能,它还包括其它特性,如品质、过程运作管理、以及调整报告等。特别是,ERP采用的基础技术将同时给用户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的独立性从而更加容易升级。ERP的关键在于所有用户能够裁剪其应用,因而具有天然的易用性。

Gartner Group提出ERP具备的功能标准应包括四个方面:

1.超越MRPⅡ范围的集成功能
包括质量管理;试验室管理;流程作业管理;配方管理;产品数据管理;维护管理;管制报告和仓库管理。
2.支持混合方式的制造环境
包括既可支持离散又可支持流程的制造环境;按照面向对象的业务模型组合业务过程的能力和国际范围内的应用。
3.支持能动的监控能力,提高业务绩效
包括在整个企业内采用控制和工程方法;模拟功能;决策支持和用于生产及分析的图形能力。
4.支持开放的客户机/服务器计算环境
包括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图形用户界面(GUI);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CASE),面向对象技术;使用SQL对关系数据库查询;内部集成的工程系统、商业系统、数据采集和外部集成 (EDI)。
ERP是对MRPⅡ的超越,从本质上看,ERP仍然是以MRPⅡ为核心,但在功能和技术上却超越了传统的MRPⅡ,它是以顾客驱动的、基于时间的、面向整个供应链管理的企业资源计划。

一、ERP系统的管理思想

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
在知识经济时代仅靠自己企业的资源不可能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还必须把经营过程中的有关各方如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客户等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才能有效地安排企业的产、供、销活动,满足企业利用全社会一切市场资源快速高效地进行生产经营的需求,以期进一步提高效率和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换句话说,现代企业竞争不是单一企业与单一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一个企业供应链与另一个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ERP系统实现了对整个企业供应链的管理,适应了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需要。
2、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
ERP系统支持对混合型生产方式的管理,其管理思想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精益生产LP(Lean Production)”的思想,它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提出的一种企业经营战略体系。即企业按大批量生产方式组织生产时,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企业同其销售代理、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已不再简单地是业务往来关系,而是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合作伙伴关系组成了一个企业的供应链,这即是精益生产的核心思想。其二是“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的思想。当市场发生变化,企业遇有特定的市场和产品需求时,企业的基本合作伙伴不一定能满足新产品开发生产的要求,这时,企业会组织一个由特定的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组成的短期或一次性供应链,形成“虚拟工厂”,把供应和协作单位看成是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同步工程(SE)”,组织生产,用最短的时间将新产品打入市场,时刻保持产品的高质量、多样化和灵活性,这即是“敏捷制造”的核心思想。
3、体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
ERP系统中的计划体系主要包括: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计划、采购计划、销售执行计划、利润计划、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等,而且这些计划功能与价值控制功能已完全集成到整个供应链系统中。
另一方面,ERP系统通过定义事务处理(Transaction)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与核算方式,以便在事务处理发生的同时自动生成会计核算分录,保证了资金流与物流的同步记录和数据的一致性。从而实现了根据财务资金现状,可以追溯资金的来龙去脉,并进一步追溯所发生的相关业务活动,改变了资金信息滞后于物料信息的状况,便于实现事中控制和实时做出决策。
此外,计划、事务处理、控制与决策功能都在整个供应链的业务处理流程中实现,要求在每个流程业务处理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工作潜能与责任心,流程与流程之间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精神,以便在有机组织中充分发挥每个的主观能动性与潜能。实现企业管理从“高耸式”组织结构向“扁平式”组织机构的转变,提高企业对市场动态变化的响应速度。 总之,借助IT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ERP系统得以将很多先进的管理思想变成现实中可实施应用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二、应用ERP与企业的关系

ERP是借用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来改造原企业旧的管理模式,是先进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思想和方法。ERP软件在实际的推广应用中,其应用深度和广度都不到位,多数企业的效果不显著,没有引起企业决策者的震动和人们的广泛关注。
1.实施ERP是企业管理全方位的变革
企业领导层应该首先是受教育者,其次才是现代管理理论的贯彻者和实施者,规范企业管理及其有关环节,使之成为领导者、管理层及员工自觉的行动,使现代管理意识扎根于企业中,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国外企业实施ERP 似乎没有讨论的余地,全盘接受,自觉性强。其实,办企业这样做是天经地义的,而我们还要等待思想提高,观念更新,有时还要避开锋芒,迁就陈腐,互相推诿。如果我们不坚决向这些陋习告别,这场全方位的变革就会反复、甚至夭折。
2.企业管理班子要取得共识
要眼睛向内,练好内功,做好管理的基础工作,这是任何再好的应用软件和软件供应商都无法提供的,只能靠自己勤勤恳恳地耕耘。把ERP的实施称为"第一把手工程",这说明了企业的决策者在ERP实施过程中的特殊作用。ERP是一个管理系统,牵动全局,没有第一把手的参与和授权,很难调动全局。
3.ERP的投入是一个系统工程
ERP的投入和产出与其他固定资产设备的投入和产出比较,并不那么直观、浅显和明了,投入不可能马上得到回报,见到效益。ERP的投入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能立竿见影,它所贯彻的主要是管理思想,这是企业管理中的一条红线。它长期起作用、创效益,在不断深化中向管理要效益。
此外,实施ERP还要因地制宜,因企业而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要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上相应的系统,而不是笼统地都上小型机,或者不顾企业的规模上 WindowsNT,这样长期运作,对企业危害性极大。其次,这种投入不是一劳永逸的,由于技术的发展很快,随着工作的深入,企业会越来越感到资源的紧缺,因此,每年应有相应的投入,才能保证系统健康地运转。
4.ERP的实施需要复合型人才
他们既要懂计算机技术,又要懂管理。当前高校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远远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有一个过程和一定的时间,但企业领导者常把这样不多的人才当作一般管理者,没有把他们当作是企业来之不易的财富,是一支重要的队伍。这与长期忽视管理有关,这些复合型人才在企业中的地位远远不及市场开拓人员和产品开发者,而是"辅助"角色,不是政策倾斜对象,这种因素是造成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另外,当企业上ERP时,这些复合型人才起到了先导作用,而一旦管理进入常规,他们似乎又成为多余的人,这已成为必然规律。在人才市场上,复合型人才最为活跃,那些有眼力的企业家都会下功夫挖掘人才,而这也不利于实施队伍的稳定。
总之,条件具备的企业要不失时机地上ERP管理系统,不能只搞纯理论研究、再研究,长时间地考察。要首先整理好内部管理基本数据,选定或开发适合自己企业的ERP软件,条件成熟了就上。

三、ERP的风险及其预防

企业的条件无论多优越,所做的准备无论多充分,实施的风险仍然存在。在ERP系统的实施周期中,各种影响因素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如何有效地管理和控制风险是保证ERP系统实施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
ERP项目的风险
通常人们在考虑失败的因素时,一般着重于对实施过程中众多因素的分析,而往往忽视项目启动前和实施完成后ERP系统潜在的风险。对于ERP项目而言,风险存在于项目的全过程,包括项目规划、项目预准备、实施过程和系统运行。归纳起来,ERP项目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缺乏规划或规划不合理;
2. 项目预准备不充分,表现为硬件选型及ERP软件选择错误;
3. 实施过程控制不严格,阶段成果未达标;
4. 设计流程缺乏有效的控制环节;
5. 实施效果未做评估或评估不合理;
6. 系统安全设计不完善,存在系统被非法入侵的隐患;
7. 灾难防范措施不当或不完整,容易造成系统崩溃。

1.战略规划
企业是否存在一个五年的IT系统规划?随着社会的信息化,IT系统对于企业不仅是工具,更是技术手段。ERP作为IT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于企业的长期规划,是长期规划的手段和保证。ERP的目标源于IT系统规划,是评价ERP系统成败的基本标准,应依据IT系统规划,明确ERP系统的实施范围和实施内容。
2.项目预准备
确定硬件及网络方案、选择ERP系统和评估咨询合作伙伴是该阶段的三项主要任务,也是ERP系统实施的三大要素。硬件及网络方案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ERP系统功能的强弱决定企业需求的满足程度;咨询合作伙伴的工作能力和经验决定实施过程的质量及实施成效。
3.项目实施控制
在ERP系统实施中,通常采用项目管理技术对实施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有效的实施控制表现在科学的实施计划、明确的阶段成果和严格的成果审核。不仅如此,有效的控制还表现在积极的协调和通畅的信息传递渠道。实施ERP 的组织机构包括:指导委员会、项目经理、外部咨询顾问、IT部门、职能部门的实施小组和职能部门的最终用户。部门之间协调和交流得好坏决定实施过程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目前,在企业缺乏合适的项目经理的条件下,这一风险尤其明显和严重。
4.业务流程控制
企业业务流程重组是在项目实施的设计阶段完成的。流程中的控制和监督环节保证ERP在正式运行后,各项业务处于有效的控制之中,避免企业遭受人为损失。设计控制环节时,要兼顾控制和效率。过多的控制环节和业务流程冗余势必降低工作效率。而控制环节不足又会有业务失控的风险。
5.项目实施效果
虽然项目评估是ERP实施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但这并不意味着项目评估不重要。相反,项目评估的结果是ERP实施效果的直接反映。正确地评价实施成果,离不开清晰的实施目标、客观的评价标准和科学的评价方法。目前普遍存在着忽视项目评估的问题。忽视项目评估将带来实施小组不关心实施成果这一隐患。这正是ERP项目的巨大风险所在。
6.系统安全管理
系统安全包括:操作系统授权、网络设备权限、应用系统功能权限、数据访问权限、病毒的预防、非法入侵的监督、数据更改的追踪、数据的安全备份与存档、主机房的安全管理规章、系统管理员的监督,等等。目前,企业中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人员较少,计算机接入Internet的也不多。因此,在实施ERP系统时,普遍存在着不重视系统安全的现象。诸如:用户不注意口令保密、超级用户授权多人等。缺乏安全意识的直接后果是系统在安全设计上存在着漏洞和缺陷。近年来,不断有报章披露银行或企业计算机系统被非法入侵的消息,这给企业敲响了警钟。
7.意外事故或灾难
水灾、火灾、地震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会给ERP系统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企业正式启用ERP系统后,这种破坏将直接造成业务交易的中断,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未雨绸缪的策略和应对措施是降低这一风险的良方。如建立远程备份和恢复机制;在计算机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恢复手工处理业务的步骤和措施。

四、ERP应用成功的标志

ERP应用是否成功,原则地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衡量:
1. 系统运行集成化:
这是ERP应用成功在技术解决方案方面最基本的表现。ERP系统是对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一体化管理的软件系统,其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供应链(Supply Chain)”的管理。软件的应用将跨越多个部门甚至多个企业。为了达到预期设定的应用目标,最基本的要求是系统能够运行起来,实现集成化应用,建立企业决策完善的数据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
一般来说,如果ERP系统仅在财务部门应用,只能实现财务管理规范化、改善应收帐款和资金管理;仅在销售部门应用,只能加强和改善营销管理;仅在库存管理部门应用,只能帮助掌握存货信息;仅在生产部门应用只能辅助制定生产计划和物资需求计划。只有集成一体化运行起来,才有可能达到:
降低库存,提高资金利用率和控制经营风险;
控制产品生产成本,缩短产品生产周期;
提高产品质量和合格率;
减少财务坏帐、呆帐金额等。
这些目标能否真正达到,还要取决于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的实施效果。
2. 业务流程合理化:
这是ERP应用成功在改善管理效率方面的体现。ERP应用成功的前提是必须对企业实施业务流程重组,因此,ERP应用成功也即意味着企业业务处理流程趋于合理化,并实现了ERP应用的以下几个最终目标:
企业竞争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企业面对市场的响应速度大大加快;
客户满意度显著改善。
3. 绩效监控动态化:
ERP的应用,将为企业提供丰富的管理信息。如何用好这些信息并在企业管理和决策过程中真正起到作用,是衡量ERP应用成功的另一个标志。在ERP系统完全投入实际运行后,企业应根据管理需要,利用ERP系统提供的信息资源设计出一套动态监控管理绩效变化的报表体系,以期即时反馈和纠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项工作,一般是在ERP系统实施完成后由企业设计完成。企业如未能利用ERP系统提供的信息资源建立起自己的绩效监控系统,将意味着ERP系统应用没有完全成功。
4. 管理改善持续化:
随着ERP系统的应用和企业业务流程的合理化,企业管理水平将会明显提高。为了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改善程度,可以依据管理咨询公司提供的企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管理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评价过程本身并不是目的,为企业建立一个可以不断进行自我评价和不断改善管理的机制,才是真正目的。这也是ERP应用成功的一个经常不被人们重视的标志。
posted @ 2007-02-26 11:04 herochao 阅读(17460) | 评论 (356)编辑 收藏

2007年2月25日 #

什么是erp,ERP是指企业资源规划, ERP是英文Enterprise Resourse Planning的缩写,中文译意是企业资源规划。什么是ERP,简单地讲,ERP就是一个系统,一个对企业资源进行有效共享与利用的系统。一般来说,ERP是一个以会计(此处的会计是指管理会计)为核心的信息系统,用来识别和规划企业资源,从而获取客户订单,完成加工和交付,最后得到客户付款,最终获得收入和利润。实际上,ERP系统就是将企业内部所有资源整合在一起,对采购、生产、成本、库存、销售、运输、财务、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和优化,从而达到最佳资源组合,获取最高利润的行为。 如今,ERP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已经没有哪个企业会问“什么是ERP”之类的问题,ERP的运用能极大地改变了企业运作的面貌。ERP通过运用最佳业务制度规范business practice以及集成企业关键业务流程business processes来发问和提高企业利润,市场需求反应速度和企业。同时,企业处在日新月异的市场机遇、价格和服务水平等的挑战环境中,必须不断改变、改善企业经营模式,提高企业竞争力。以往仅仅关注于企业内部的流程改善,产品开发和制造水平的提高已经不足以面对现时的市场环境。事实说明,处在现代竞争环境的企业要保持生存和持续发展必须与商业合作伙伴充分协调一以建立一个具有竞争优势的价值链。 ERP软件的合理运用可以帮助企业内部业务操作合理化,同时运用功能丰富的协作/合作技术collaborative technologies可以帮助企业在跨合作企业群体和贸易伙伴之间提高管理水平,扩展企业竞争空间和提高综合能力。电子商务所带来的丰富的企业竞争手段和工具,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运用ERP将广阔的网络商机和传统信息系统中的企业资源信息有效地结合起来。企业、客户、供应商、交易商和企业员工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透过网站结合在一起。 ERP也是企业市场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施ERP,可以取得如下效果:一、系统运行集成化,软件的运作跨越多个部门;二、业务流程合理化,各级业务部门根据完全优化后的流程重新构建;三、绩效监控动态化,绩效系统能即时反馈以便纠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四、管理改善持续化,企业建立一个可以不断自我评价和不断改善管理的机制。 目前,ERP广泛应用于烟草、食品、零售、家电、汽车、石化、医药、第三方物流等经济领域。 什么是ERP,简单地讲,ERP就是一个系统,一个对企业资源进行有效共享与利用的系统。 下面通过一个小故事来说明: 说起理论来足以出一本书的……不过通过以下情景,你一定会得到很深刻的认识: 一天中午,丈夫在外给家里打电话:“亲爱的老婆,晚上我想带几个同事回家吃饭可以吗?”(订货意向) 妻子:“当然可以,来几个人,几点来,想吃什么菜? ” 丈夫:“6个人,我们7点左右回来,准备些酒、烤鸭、番茄炒蛋、凉菜、蛋花汤……。你看可吗?”(商务沟通) 妻子:“没问题,我会准备好的。”(订单确认) 妻子记录下需要做的菜单(MPS计划),具体要准备的东西:鸭、酒、番茄、鸡蛋、调料……(BOM物料清单),发现需要:1只鸭蛋,5瓶酒,4个鸡蛋……(BOM展开),炒蛋需要6个鸡蛋,蛋花汤需要4个鸡蛋(共用物料)。 打开冰箱一看(库房),只剩下2个鸡蛋(缺料)。 来到自由市场,妻子:“请问鸡蛋怎么卖?”(采购询价) 小贩:“1个1元,半打5元,1打9.5元。” 妻子:“我只需要8个,但这次买1打。”(经济批量采购) 妻子:“这有一个坏的,换一个。”(验收、退料、换料) 回到家中,准备洗采、切菜、炒菜……(工艺线路),厨房中有燃气灶、微波炉、电饭煲……(工作中心)。 妻子发现拨鸭毛最费时间(瓶颈工序,关键工艺路线),用微波炉自己做烤鸭可能来不及(产能不足),于是阅览室在楼下的餐厅里买现成的(产品委外)。 下午4点,接到儿子的电话:“妈妈,晚上几个同学想来家里吃饭,你帮忙准备一下。”(紧急订单) “好的,你们想吃什么,爸爸晚上也有客人,你愿意和他们一起吃吗?” “菜你看着办吧,但一定要有番茄炒鸡蛋,我们不和大人一起吃,6:30左右回来。”(不能并单处理) “好的,肯定让你们满意。”(订单确定) “鸡蛋又不购了,打电话叫小贩送来。”(紧急采购) 6:30,一切准备就绪,可烤鸭还没送来,急忙打电话询问:“我是李太,怎么订的烤鸭还不送来?”(采购委外单跟催) “不好意思,送货的人已经走了,可能是堵车吧,马上就会到的。” 门铃响了。 “李太太,这是您要的烤鸭。请在单上签一个字。”(验收、入库、转应付账款) 6:45,女儿的电话:“妈妈,我想现在带几个朋友回家吃饭可以吗?”(呵呵,又是紧急订购意向,要求现货) “不行呀,女儿,今天妈已经需要准备两桌饭了,时间实在是来不及,真的非常抱歉,下次早点说,一定给你们准备好。”(哈哈,这就是ERP的使用局限,要有稳定的外部环境,要有一个起码的提前期)。
posted @ 2007-02-25 14:55 herochao 阅读(3054) | 评论 (1)编辑 收藏

ERP的发展历程 七十年代闭环MRP 60年代时段式MRP能根据有关数据计算出相关物料需求的准确时间与数量,但它还不够完善,其主要缺陷是没有考虑到生产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和采购的有关条件的约束。因此,计算出来的物料需求的日期有可能因设备和工时的不足而没有能力生产,或者因原料的不足而无法生产。同时,它也缺乏根据计划实施情况的反馈信息对计划进行调整的功能。 正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MRP系统在七十年代发展为闭环MRP系统。闭环MRP系统除了物料需求计划外,还将生产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和采购作业计划也全部纳入MRP,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 1.闭环MRP的原理与结构 MRP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有一个现实可行的主生产计划。它除了要反映市场需求和合同订单以外,还必须满足企业的生产能力约束条件。因此,除了要编制资源需求计划外,我们还要制定能力需求计划(CRP),同各个工作中心的能力进行平衡。只有在采取了措施做到能力与资源均满足负荷需求时,才能开始执行计划。 而要保证实现计划就要控制计划,执行MRP时要用派工单来控制加工的优先级,用采购单来控制采购的优先级。这样,基本MRP系统进一步发展,把能力需求计划和执行及控制计划的功能也包括进来,形成一个环形回路,称为闭环MRP,如图1示。 图1 闭环MRP逻辑流程图 因此,闭环MRP则成为一个完整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 2.能力需求计划(Capacity Requirement Planning, CRP) (1)资源需求计划与能力需求计划 在闭环MRP系统中,把关键工作中心的负荷平衡称为资源需求计划,或称为粗能力计划,它的计划对象为独立需求件,主要面向的是主生产计划;把全部工作中心的负荷平衡称为能力需求计划,或称为详细能力计划,而它的计划对象为相关需求件,主要面向的是车间。由于MRP和MPS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所以资源需求计划与能力需求计划之间也是一脉相承的,而后者正是在前者的的基础上进行计算的。 (2)能力需求计划的依据 ①工作中心:它是各种生产或加工能力单元和成本计算单元的统称。对工作中心,都统一用工时来量化其能力的大小。 ②工作日历:是用于编制计划的特殊形式的日历,它是由普通日历除去每周双休日、假日、停工和其它不生产的日子,并将日期表示为顺序形式而形成的。 ③工艺路线:是一种反映制造某项"物料"加工方法及加工次序的文件。它说明加工和装配的工序顺序,每道工序使用的工作中心,各项时间定额,外协工序的时间和费用等。 ④由MRP输出的零部件作业计划。 (3)能力需求计划的计算逻辑 闭环MRP的基本目标是满足客户和市场的需求,因此在编制计划时,总是先不考虑能力约束而优先保证计划需求,然后再进行能力计划。经过多次反复运算,调整核实,才转入下一个阶段。能力需求计划的运算过程就是把物料需求计划定单换算成能力需求数量,生成能力需求报表。这个过程可用图2来表示。 图2 能力需求报表生成过程 当然,在计划时段中也有可能出现能力需求超负荷或低负荷的情况。闭环MRP能力计划通常是通过报表的形式(直方图是常用工具)向计划人员报告之,但是并不进行能力负荷的自动平衡,这个工作由计划人员人工完成。 3.现场作业控制 各工作中心能力与负荷需求基本平衡后,接下来的一步就要集中解决如何具体地组织生产活动,使各种资源既能合理利用又能按期完成各项订单任务,并将客观生产活动进行的状况及时反馈到系统中,以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与控制,这就是现场作业控制。它的工作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车间定单下达:定单下达是核实MRP生成的计划订单,并转换为下达定单。 作业排序:它是指从工作中心的角度控制加工工件的作业顺序或作业优先级。 投入产出控制:是一种监控作业流(正在作业的车间定单)通过工作中心的技术方法。利用投入/产出报告,可以分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作业信息反馈:它主要是跟踪作业定单在制造过程中的运动,收集各种资源消耗的实际数据,更新库存余额并完成MRP的闭环。 八十年代的MRPII 闭环MRP系统的出现,使生产活动方面的各种子系统得到了统一。但这还不够,因为在企业的管理中,生产管理只是一个方面,它所涉及的仅仅是物流,而与物流密切相关的还有资金流。这在许多企业中是由财会人员另行管理的,这就造成了数据的重复录入与存贮,甚至造成数据的不一致性。 于是,在八十年代,人们把生产、财务、销售、工程技术、采购等各个子系统集成为一个一体化的系统,并称为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系统,英文缩写还是MRP,为了区别物流需求计划(亦缩写为MRP)而记为MRP II。 1.MRPⅡ的原理与逻辑 MRPⅡ的基本思想就是把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从整体最优的角度出发,通过运用科学方法对企业各种制造资源和产、供、销、财各个环节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和控制,使他们得以协调发展,并充分地发挥作用。 在流程图的右侧是计划与控制的流程,它包括了决策层、计划层和控制执行层,可以理解为经营计划管理的流程;中间是基础数据,要储存在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库中,并且反复调用。这些数据信息的集成,把企业各个部门的业务沟通起来,可以理解为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左侧是主要的财务系统,这里只列出应收帐、总帐和应付帐。各个联线表明信息的流向及相互之间的集成关系。 2.MRPⅡ管理模式的特点 MRPⅡ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每一项特点都含有管理模式的变革和人员素质或行为变革两方面,这些特点是相辅相成的。 1.计划的一贯性与可行性 MRPⅡ是一种计划主导型管理模式,计划层次从宏观到微观、从战略到技术、由粗到细逐层优化,但始终保证与企业经营战略目标一致。它把通常的三级计划管理统一起来,计划编制工作集中在厂级职能部门,车间班组只能执行计划、调度和反馈信息。计划下达前反复验证和平衡生产能力,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处理好供需矛盾,保证计划的一贯性、有效性和可执行性。 2.管理的系统性 MRPⅡ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把企业所有与生产经营直接相关部门的工作联结成一个整体,各部门都从系统整体出发做好本职工作,每个员工都知道自己的工作质量同其他职能的关系。这只有在"一个计划"下才能成为系统,条块分割、各行其是的局面应被团队精神所取代。 3.数据共享性 MRPⅡ是一种制造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各部门都依据同一数据信息进行管理,任何一种数据变动都能及时地反映给所有部门,做到数据共享。在统一的数据库支持下,按照规范化的处理程序进行管理和决策。改变了过去那种信息不通、情况不明、盲目决策、相互矛盾的现象。 4.动态应变性 MRPⅡ是一个闭环系统,它要求跟踪、控制和反馈瞬息万变的实际情况,管理人员可随时根据企业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化迅速作出响应,及时决策调整,保证生产正常进行。它可以及时掌握各种动态信息,保持较短的生产周期,因而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5.模拟预见性 MRPⅡ具有模拟功能。它可以解决"如果怎样……将会怎样"的问题,可以预见在相当长的计划期内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采取措施消除隐患,而不是等问题已经发生了再花几倍的精力去处理。这将使管理人员从忙碌的事务堆里解脱出来,致力于实质性的分析研究,提供多个可行方案供领导决策。 6.物流、资金流的统一 MRPⅡ包含了成本会计和财务功能,可以由生产活动直接产生财务数据,把实物形态的物料流动直接转换为价值形态的资金流动,保证生产和财务数据一致。财务部门及时得到资金信息用于控制成本,通过资金流动状况反映物料和经营情况,随时分析企业的经济效益,参与决策,指导和控制经营和生产活动。 以上几个方面的特点表明,MRPⅡ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生产经营管理计划体系,是实现制造业企业整体效益的有效管理模式。 九十年代的ERP系统 进入90年代,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企业竞争空间与范围的进一步扩大,80年代MRPⅡ主要面向企业内部资源全面计划管理的思想逐步发展为90年代怎样有效利用和管理整体资源的管理思想,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也就随之产生。ERP是在MRP-Ⅱ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给出了新的结构。 1.ERP同MRPⅡ的主要区别 在资源管理范围方面的差别 MRP II主要侧重对企业内部人、财、物等资源的管理,ERP系统在MRP II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它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企业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并对供应链上所有环节如订单、采购、库存、计划、生产制造、质量控制、运输、分销、服务与维护、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实验室管理、项目管理、配方管理等进行有效管理。 在生产方式管理方面的差别 MRP II系统把企业归类为几种典型的生产方式进行管理,如重复制造、批量生产、按订单生产、按订单装配、按库存生产等,对每一种类型都有一套管理标准。而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为了紧跟市场的变化,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以及看板式生产等则是企业主要采用的生产方式,由单一的生产方式向混合型生产发展,ERP则能很好地支持和管理混合型制造环境,满足了企业的这种多角化经营需求。 在管理功能方面的差别 ERP除了MRP II系统的制造、分销、财务管理功能外,还增加了支持整个供应链上物料流通体系中供、产、需各个环节之间的运输管理和仓库管理;支持生产保障体系的质量管理、实验室管理、设备维修和备品备件管理;支持对工作流(业务处理流程)的管理。 在事务处理控制方面的差别 MRP II是通过计划的及时滚动来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它的实时性较差,一般只能实现事中控制。而ERP系统支持在线分析处理OLAP(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售后服务即质量反馈,强调企业的事前控制能力,它可以将设计、制造、销售、运输等通过集成来并行地进行各种相关的作业,为企业提供了对质量、适应变化、客户满意、绩效等关键问题的实时分析能力。 此外,在MRP II中,财务系统只是一个信息的归结者,它的功能是将供、产、销中的数量信息转变为价值信息,是物流的价值反映。而ERP系统则将财务计划和价值控制功能集成到了整个供应链上。 在跨国(或地区)经营事务处理方面的差别 现在企业的发展,使得企业内部各个组织单元之间、企业与外部的业务单元之间的协调变得越来越多和越来越重要,ERP系统应用完整的组织架构,从而可以支持跨国经营的多国家地区、多工厂、多语种、多币制应用需求。 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方面的差别 随着IT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使得ERP系统得以实现对整个供应链信息进行集成管理。ERP系统采用客户/服务器(C/S)体系结构和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支持Internet/Intranet/Extranet、电子商务(E-business、E-commerce)、电子数据交换(EDI)。此外,还能实现在不同平台上的互操作。 2.ERP系统的管理思想 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 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不是单一企业与单一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一个企业供应链与另一个企业的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即企业不但要依靠自己的资源,还必须把经营过程中的有关各方如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客户等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才能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ERP系统正是适应了这一市场竞争的需要,实现了对整个企业供应链的管理。 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 ERP系统支持都混合型生产方式的管理,其管理思想表现在两各方面:其一是“精益生产LP(Lean Production)”的思想,即企业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同他们建立起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进而组成一个企业的供应链。其二是“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的思想。当市场上出现新的机会,而企业的基本合作伙伴不能满足新产品开发生产的要求时,企业组织一个由特定的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组成的短期或一次性供应链,形成“虚拟工厂”,把供应和协作单位看成是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同步工程(SE)”,组织生产,用最短的时间将新产品打入市场,时刻保持产品的高质量、多样化和灵活性,这即是“敏捷制造”的核心思想。 体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 ERP系统中的计划体系主要包括:主生产计划、物流需求计划、能力计划、采购计划、销售执行计划、利润计划、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等,而且这些计划功能与价值控制功能已完全集成到整个供应链系统中。另一方面,ERP系统通过定义事务处理(Transaction)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与核算方式,在事务处理发生的同时自动生成会计核算分录,保证了资金流与物流的同步记录和数据的一致性。从而实现了根据财务资金现状,可以追溯资金的来龙去脉,并进一步追溯所发生的相关业务活动,便于实现事中控制和实时做出决策。
posted @ 2007-02-25 14:54 herochao 阅读(2339) | 评论 (0)编辑 收藏

1982年,以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试验室与德国玉立希核研究中心牵头的多国能源系统协作项目大功告成,它为西方国家制定能源政策、化解由于石油价格暴涨所产生的能源危机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该项目的目的是评价能源新工艺在未来国家级能源系统中的作用。毫无疑问,这样的评价需要建立一个通用的计算机化的模型。经认真考虑和多方比较,他们一致选择了多周期的线性规划模型。 15年过去了,我们对线性规划在管理、决策及ERP中作用的认识仍然不够。从1996年到今年8月,《计算机世界》所发表的30多篇有关MRP或ERP的文章中,除两篇文章各有一处提到“优化”一词外,其余皆未提及。至于线性规划,则全未触及,好像毫无关系。 优化:企业效益的源泉 从60年代初期的MRP到MRPⅡ再到90年代初的ERP,前后整整经历了30年的时间,为时不短。就MRP与ERP的字面看,其差别仅仅是优化的资源种类由少变多、由局部变全部罢了。但有一个字没有变,那就是“PLANNING”。什么是PLANNING?按字面讲是“做计划”、“做规划”或“计划”、“规划”。对企业而言,做计划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困难的是做一个好的,经得起推敲与论证同时又能给企业带来较大效益的计划。有鉴于此,我们宁可将“PLANNING”译为“做规划”或“规划”,因为由此才会联系到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及动态规划,才会联系到目标与优化。事实上,MRP到MRPⅡ再到ERP的发展历程正是企业的线性规划模型与优化的范围由小到大、由局部到全局的过程。企业的效益依赖于资源配置的优化,即依赖于线性规划模型的优化。优化的范围越大,效果也就越好。如若不然,我们为什么还要将MRP扩大到MRPⅡ再扩大到ERP呢? 清仓查库、摸清资源、建立良好的会计系统与审计系统、机构重组、激励机制及企业文化等亦可提高企业的效益。但这与ERP及模型的优化不是一个概念。前者是经验、艺术,是事务处理;而后者是揭示企业运作规律、获取更大效益的科学与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类科技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将更加深入、广泛。我们认为,企业利用科学与技术揭示其运作规律并获取更大效益的举措亦是知识经济除信息化与全球化以外的又一显著特征。 优化的困难 我们将ERP线性规划模型的优化分成两种类型。一类是生产计划确定后的优化。对换这类计算,由于种种产品、原材料、零部件的价格都是确定的,广告与促销亦已确定,因此在这种情况下,ERP求解的是一个确定性的线性规划问题。相对而言,这一类的计算要容易一些。另一类计算是让ERP支持企业未来的决策。从本质上说,ERP仅仅是一个大的资源优化器而已,对未来的探索ERP是无能为力的。管理者(可能借助某些挖掘工具)必须分析未来的经济走势、分析未来的消费趋势并预测同行的产销动向,然后确定自己的产品价格、广告与促销策略,最后再将这些数据交给ERP计算。由于未来的经济走势、未来的消费趋势、同行未来的产销策略以及基于上述情况所确定的产品价格、广告与促销策略都是预先假定的、不确定的,因此第二类计算实际上是求解一个随机线性规划问题。据我们所知,此类问题仍在研究之中,尚无好的计算方法。这一类计算要比第一类复杂得多。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优。”企业亦是如此。第二类计算就是寻企业之远虑、找化解之对策、解企业之忧愁。第二类计算与企业的发展乃至命运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它比第一类计算更为重要、更困难。 国外有一个词叫做“SCENARIO”,国内常译为“假定方案”、“假设方案”等。SCENARIO的任务是研究系统未来的格局。由于经济、金融系统受政治及天灾人祸的影响,企业SCENARIO的研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你可以随便搞一个SCENARIO,但ERP的优化未必能求出结果;就是可以求得结果,如果未来的格局不像你所说的那样,求得的结果又有什么意义? 现在人们所能做的是搞许多SCENARIO,然后对每一个SCENARIO搞一次优化。SCENARIO搞得好,ERP的优化就好;SCENARIO搞得不好,ERP的优化只能跟着胡说八道。不管SCENARIO搞得如何,最终的决策还得靠企业管理者。在这里,SCENARIO是更软、更艰深的任务。亚洲金融风暴就是铁证。请不要将探索未来的艰难与实施ERP的困难混为一谈,这完全是两种不同的事情。对企业未来的探索是企业的任务,与ERP或ERP的供应商没有关系。 基于优化的ERP实施方案 既然ERP就是企业资源配置的规划,而企业的效益又依赖于描述这种配置的线性规划模型的优化,那么就让我们把建立线性规划模型与模型的优化作为我们首要的同时也是最终的目标。其他任务都放在次要的从属地位上。项目的前期要建立经济与金融体系的评价准则及企业的计量体系。当然要摸清企业的资源。如何摸清企业的资源?第一种方法是先建网、建库、查询、文件转换,建立线性规划模型,由机器向ERP模型提奖学金数据,完全实现自动化。当然这是非常耗时、耗资、耗工的事情。在人力、财力、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将ERP的自动化水平搞得高一些,将一些辅助功能搞的好一些、全一些,这乃是大好的事情。问题是我们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不富裕,大量的国有企业仍处在亏损的劣境之中,要一下子拿出几百万元人民币,集中几十位计算机专家,实在是勉为其难。如果再拖上好几年,那就很难让人忍受这种无休无止的状态。产生这种状态的根源要么是企业管理混乱,理不清财与物;要么是不知道ERP的最终目标究竟是什么,不知道线性规划大系统分析的方法学,总是在物流、开环、闭环上绕圈子。 第二种方法是缩小工作面,集中兵力打歼灭战,即集中精力建立线性规划模型,集中精力摸清企业的资源,搜集模型所需要的数据,由人向计算机提供数据。在初见成效的情况下,在财力、人力允许的情况下,再搞建网、建库、查询、数据采集、文件转换等事情,再来提高系统的自动化水平。我们决不是说建网、建库、查询、数据采集、文件转换等事情应该在建立线性规划模型之后。我们的意见是在人力、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先将它们放一放,不要将这些任务作为实施ERP的必要性条件。需要指出的是,模型所需的数据常常需要折衷处理,SCENARIO所研究的未来事态更需人脑的分析与判断,不经分析与处理直接输入计算机是没有意义的,在今天的技术条件下也是不可能的。 线性规划模型必须是通用的、灵活的、积木式的和可视的。通用与灵活是要求线性规划模型能适用于所有的企业。要做到这一点,模型必须是积木式的。可视不是通常所说的人机界面,它指的是“浓缩”模型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无论是对模型自身的开发还是模型的实际计算都是极其重要的,而且系统愈大,作用愈显著。 在ERP的实施中,要把ERP与工业控制系统分开。ERP是一个资源调度或决策支持系统,可以评价种种工艺,但不等于自动控制。经验告诉我们,第二种方法是一种速度快、见效快、投入少的方法。企业在花费不大的情况下在短期内得益,让其再投财力人力,再扩大大与提高项目的功能就易如反掌。因此对ERP的供应商而言,这也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方法。
posted @ 2007-02-25 14:53 herochao 阅读(3200) | 评论 (1)编辑 收藏